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律则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周易隅談——功業見乎變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4期  作者:李振興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理念 展现 易理

    大儒郑康成先生吿诉我们说:「易经是用来经天地、理人伦、明王道的」。这话确实说是既深刻又有见解。也由此可使我们体悟到先圣先贤的仰观俯察,从天地所展现的「象」,而悟得上下、尊卑、长幼、贵贱的道理,然后将这种道理,转变成制度、予以施行,于是整个社会,也就表现得厘然有序了。所以能有这种成果,毫无疑问地,那当然是由于「变」的展现。㈢变的律则:古人说过这样两句话:「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一方面、固然说明上天是大公无私的,同时也更说明天行、是有法则的,而且这个

  • 文章古詩欣賞入門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蕭繼宗  出版时间:1986-09-20
    关键字: 韵律 语言 表达技巧 含意

    一、前言诗,包括些什么呢?广义地说,它可以包括所有以韵为其外型的作品。从「古歌谣」、「诗经」、「楚辞」、「乐府」、「五七言古近体诗」、「词」、「曲」、以及近代新兴的「语体诗」,无一而非「诗」。但在一般人心目中的诗——尤其所谓「古典诗」或「传统诗」,通常是特指「五七言古近体诗」而言。五七言古近体诗的数量,单拿唐代来说,据全唐诗所收,作家凡二千二百余人,作品凡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如果能把各朝各代的作品总计起来,不用说,其数字必然大得惊人。外国人说中国是一个诗

  • 文章诗的绝、句平仄基本排列组合分析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26期  作者:陳友儀  出版时间:2012-02-11
    关键字: 诗句 平仄排列 韵律

    的平仄不能改变。横行1至4是句数编码。第1、3句的第5字是不押韵的仄字位,若是平字,就将其第5、3字的平仄字位对调。第2、4的第5字是要押韵的平字位,若它是仄字,就将其第5、3字的平仄字位对调。二、五言句仄起模式(首句第二字)A1 仄仄平平仄仄1B1 平平仄仄平平2B2 平平仄仄平平3C1 仄仄平平仄仄4C2 仄仄平平仄仄5D1 仄仄平平仄仄6D2 仄仄平平仄仄7A2 仄仄平平仄仄8五言句平起模式(首句第二字)A1 平平仄仄平平1B1 平平仄仄平平2B2

  • 文章漫談近體詩與平仄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9期  作者:王鼎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近体诗 韵律 平仄 四声 五律 诗词理论

    湖口 王鼎讨论近体诗,此限于五七言绝而已,平仄是其特色之一。前于《近体诗与押韵之硏究》一文已言之,不赘。平仄㈠关于平仄,先须讨论「四声」。一、四声之名,初见于晋张谅《四声韵林》及刘善经《四声指归》。(见《隋书·经籍志》)二、明顾炎武说:「梁陈间四声之论乃定。」三、《梁书.庾肩吾传》:「齐永明中文士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四、四声当指「平上去入」而言。⒈《南齐书·陆厥传》:「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⒉沈约《四声谱》:「上去入为

  • 文章近體詩與押韻之硏究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8期  作者:王鼎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 近体诗 韵律 历史流变 历代名篇 押韵

    湖口 王鼎一、所谓近体诗近体诗乃「传统诗体」之一,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与「古体诗」为对待名词。具体言之,即有唐后之五七言绝也。其字数句数均有定格,(排律不限句数,故不讨论。)平仄亦有定式,律诗额颈两联犹须对仗,此外就是押韵,一般押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近体诗押韵,许多人有不同意见。反对者,认为「文多拘忌,伤其眞美。」赞成者,以为「口吻调利」、「音韵谐美」,且便于记忆。因此,实有进一步分析之必要。二、先论韵书流变师大教授林尹先生《新校正切宋本广韵

  • 文章給孫兒文生信之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8期  作者:涂浩瀾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 旧体诗 诗词韵律 律诗 诗格

    修水 涂浩澜前信谈的旧体诗的作法和欣赏所举的例句是从仄声起,现在再给汝说明旧体诗从平声起的各体作法和欣赏。从平声起的七言律诗规格:⒈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⒉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⒊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⒋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兹举诗圣杜工部七「宿府」一诗为例:⒈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矩残。⒉永夜角声悲自语,中秋月色好谁看。⒊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⒋已忍伶俜十稔事,强移栖息一枝安。这首从平声起首

  • 文章中國文學之美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2期  作者:陳松雄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中国文学 对仗 韵律

    夫美之爲義,界說萬殊,有「輪奐」之頌,孟子作「充實」之謂,八音以「克諧」爲妍,自然以「成對」爲妙,陽剛之性,陰柔之情,遒麗靡曼,皆足爲美,持義不同,指事多異,取以衡文,堪足爲擬。蓋文章之成,本乎律呂玄黃;書辭所繫,在於性靈情志。工聲巧色,飛染耳目之前;素質眞義,蘊含心神之內,假見聞而杼軸,因領會而鋪摛。妙手綜緝以成采,巧思錯比以爲章。可謂弸中彪外,含質耀文者也。爾其微妙之精理,妍麗之華辭,昔人比之爲錦繡,喻之爲珠玉。天下美物,曷逾於此?故吾人諷誦篇章之會...

  • 文章诗词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2卷 第2期  作者:江正誠 繆雄洲 易顯南  出版时间:2004-04-30
    关键字: 七律二首 以诗悼念 勤于笔耕

    敬赠辅仁大学退休教授八七高龄刘公光义先生并序江正诚刘公与余为成功大学中文系先后同事,后复同执教于辅仁大学日夜间部。虽年岁悬殊,然以道义相交,契阔谈讌,情同父子。近年,公自新庄徙居永和,与寒舍邻近。三年前,公自辅大退休,恬澹自甘,仍勤于笔耕。其为人也,谦和尙义,明辨善恶,对余尤勗勉有加,感铭之余,谨赋七二首以赠。(其一)道义相交岁月长。九如虔祝寿无疆。谨严治学传儒道。厚爱持家有妙方。鹣鲽情深甘苦共。儿孙孝笃礼仪彰。感公推毂明忠佞。一片丹心万丈光。(其二

  • 文章五言詩的起源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8期  作者:羅鏑樓 出版时间:1981-12-30
    关键字: 五言诗 起源 史料考证 诗律

    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孟子)士无贤不肖,(士无贤愚)皆谦而礼交之。(史记)这些字按口语决不会存在,他的存在是为了五个音节的节奏。故五言的形成,除因文气的缓急词恰好凑成五个音缀外,仍有两个因素:1.因平仄而凝聚的五言。2.因奇数的节奏而形成的五言。二者皆为有生机的因素,五言乃得在先秦的文辞中不断滋长。韵优美,句法起伏,使五言成为俱有特别声韵的句构,一旦时机成熟,就独立门户为新生文体,五言乃告诞生。这时已到两汉之际。故五言是因中国「单」「孤」文字的特性

  • 文章活辞源《咏春百》出版后记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湯宜諧  出版时间:2004-12-01
    关键字: 《咏春百 笑话一则 艰辛历程

    活辞源《咏春百》出版了。三百余页精装本,朱红烫金,集王右军墨宝封面,内页另有朱部长汇森、方敎授子丹耑署。气宇非凡,眉目淸秀,美极了!长达三年,千呼万唤,方始面世,总算完成了这件「大事」,眞是不容易。先介绍一则笑话淸华大学前校长沈君山博士,一代才子,退休后应天下公司的约定,出版自传体的《浮生后记》,签约后一拖十年方始交稿,他的好友前联合报社长张作锦,在此书序文中调侃说:台北捷运忠孝东路段施工十年,行人甚苦,因此他在联合报撰文,讥之为「中国三大工程—长城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