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建制历史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太原建城二千五百年記幷銘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2期  作者:王增斌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太原建城二千五百年 建制历史 追怀往古 纪念

    公元二千零三年,岁在癸未,太原市人民政府将举办盛大庆典,庆祝太原建城二千五百周年。有感于太原数千年沧桑历史和历代前贤对太原建城贡献,撰成此文。太原之名,始见于《尙书·禹贡》:「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诗经》曰:「薄伐玁狁,至于太原。」上古太原又称唐,相传曾为唐尧之都。汉代郑玄《毛诗谱·唐谱》云:「唐者,帝尧旧都之地,今日太原晋阳是。尧始居此,后乃迁都平阳。」史学家翦伯赞《中外历史年表》公元「前二二九七年」条「尧都唐」三字下注曰:「按

  • 文章温州建置沿革表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4卷 第4、5期  出版时间:1998-09-01
    关键字: 温州 建制沿革 历史 史料

    温州建置沿革表温州建置沿革表溫州釋義:溫州有廣狹或今昔二義。廣義的或者昔日的溫州,系指唐、宋時期的溫州、元代的溫州路、明清的溫州府,包括解放前的「、樂、瑞、平、泰、玉和文成七縣,大體相當于今溫州市。狹義的或今日的溫州,則指唐代以來的溫州府治、路治,即解放前的永嘉縣城區和近郊區,亦即今溫州市區。(轉載自溫州通覽)

  • 文章略述繁峙縣歷代的發展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1期  作者:賀庭芝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繁峙县 建制 历史发展

    我的故鄕繁峙县,是一有悠久历史的好地方。按古禹贡九州划分,属古之冀州地。按旧县志载,周成王封第叔虞为唐侯,后改为晋。当时邑内即居有霍人。左传襄公十年夏五月甲午,灭偪阳。使周内史选其族嗣,纳诸霍人。其意为繁峙春秋晋霍人之地。战国时属赵国。按这个记载分析,霍人是晋国的一块边远封地,距今约有两千三四百年。关于县名,旧志又说,汉时境内之县有三一曰卤城属代郡。一曰葰(音琐)人即霍人,在今至水头村东城地,属太原郡。一曰繁峙属雁门群。因此,从秦汉到魏晋,这几种县名常

  • 文章廣西過去地方政制槪述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25期  作者:陳壽民 出版时间:1984-07-10
    关键字: 地方建制 历史背景 建设理念

    省行政建制,设有总督(从一品)、巡抚(等于省长主席从二品),各省总督与巡抚同城,惟广西巡抚单独设立在桂林,两广总督设在广州,专管军政,巡抚掌一省之文武政事。广西巡抚既与总督不同城,所以职权与各省亦有所不同,巡抚本无统辖营伍权,以提督为兼衔,用节制鎭武职。总督兼辖省份,由巡抚署考会题,校阅防剿定为专责。广西省巡抚之外,设置:㈠提督学政,以翰林官简充,管全省学校举贡生员。光绪三十一年,废科举,兴学校,改称提学使(等于敎育厅),辖州县儒学(相当于劝学所、敎育局

  • 文章民國以來廣西建置沿革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9期  作者:王恢 出版时间:1983-01-10
    关键字: 地区建制 变动情况 历史沿革

    本文係「待定稿」。恢不揣力薄年邁,年來從事「廣西郡縣沿革輯略」,甚慚孤陋寡聞。希望同鄕父老,惠予資料並指敎。如上述民國以來建置沿革,有無遺誤?(注三)甲乙兩級如何訂法?又三十六年五月五十萬分之一圖,臨桂名曰福臨。南寧西北,同正東北,兩江西岸的壇落墟,有「邕西縣」,皆廢置不詳。如有「桂政紀實」,乞借閱。王恢 附啓

  • 文章河東沿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周應星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河东 历史革沿 建制 运城

    注:禹、夏:有人說是一個王朝,可正式史書分禹、夏爲兩個時代。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二章第一節:「戰國以前的書,從不稱夏禹,只稱禹、大禹、帝禹;稱啓爲夏啓、夏後啓。這稱法區別還保存兩人時代不同的意義。」並指出「從啓至桀十六帝十三代。」本文仍以禹、夏爲兩個時代王朝。

  • 文章仁怀县建制沿革槪述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8期  作者:劉鑫雲  出版时间:1993-01-20
    关键字: 仁怀县 建制沿革 历史概述

    州治在武都城(今习水县土城鎭)。今仁怀大部分地区,属滋州之承流县,少数地区属播州等地。当时仁怀县所辖的地区,则为今日之赤水,习水所属。到了宣和三年(公元一一二一年),又废州为武都城,以仁怀为堡,承流县并入仁怀堡。今仁怀之地域,大部属仁怀堡管辖,少数地区属播州、珍州等地管辖。这次设州建县,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二年,却是仁怀县正式设县的开始,也是仁怀之名在历史的第一次出现。它在仁怀县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南宋时期,仁怀堡画归夔州路播州管辖,今仁怀县大部地区隶之

  • 文章三穗县建制沿革引介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0期  作者:吳逸梅  出版时间:1995-01-20
    关键字: 三穗县 历史建制 沿革简介

    一、引言三穗县桐林鄕是我生长的地方。三穗原名(穷)水。桐林原名新场。介绍三穗县建制沿革之前,先对「穗」字之辞义作一注释:「穗」本作「」,吾人从未旁「惠」读作「」。说文:「穗者,禾成秀也,谓禾之结实繁密成条者,本作采,或从惠而生同为一穗其大盈车长几充箱。」幼学琼林说:「一禾九穗,天兆丯年」。拿广州来说,周夷王时,有五个仙人,骑着口衔六枝谷穗的五只羊降临楚庭—广州古名,把谷穗赠给州人,并祝福这里永无饥荒。是谓广州之富—农经文化一直高度发展;广州之名—羊城

  • 文章西北軍建軍史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1期  作者:陳森甫 出版时间:1984-02-01
    关键字: 西北军 建军历史 军队改编 军队建制

    一、十六混成旅溯源民国建立以后,北洋陆军受袁世凯的锐意培植,成为全国各省之冠。淸季自从练新军以来,各省各自为政,形成不统一的陆军军制,以致地方军队派系的纷歧。要完全明了其历史,必先了解北洋军的建制。光緖二十年甲午中日之役,淸廷败绩,旧日淮军支裔的盛军(周盛昆、盛渤兄弟所统率)统军魏汝贤全军覆没,旧式军制的劣点,全部暴露无遗,益增当时英、法、德、俄、日诸帝国主义的野心,侵略日亟。又値太平天国灭亡之后,汉民族思想,日趋觉醒,秘密结社弥漫全国,淸廷乃决心创建

  • 文章河隴史地概述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4、45期  作者:陳守忠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甘肃历史 建制 历史研究

    甘萧一省古称河西陇右,简称河陇。它的历史,地下出土文物与古史传说能够相印证的,可以上推到八〇〇〇年,这里只能讲个基本轮廓,基本线索。所以我用了《河陇史地概述》这个题目。在勾画出一个基本线索当中,有关魏晋南北朝和唐末五代大分裂时期的河陇,可以多讲一点,元明淸统一王朝相继,问题不大,就少讲一些。甘肃省,从地形方面来看,是一个山地形的高原,由西北向东南数,可分为祁连山地、河西走廊、陇西黄土高原、陇东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甘南高原等几个地形区。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