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广西精神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广西精神 桂人干劲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6期  作者:梁永 出版时间:2002-04-10
    关键字: 广西精神 历史功绩 人员名单

    冇有怕」这一句流传久远的话语,是外省人对广西人的另一种称谓。即有半讥笑性,也有一些幽默感!这个只三字组成的语句,以「怕」字为主体,包含两个意义,既说有怕,又说冇(没有)怕,互相矛盾抵消,换言之,即说了等于没有说,确是滑稽之至!其实原意,应只是强调没有怕而已。广西人的天性,普遍刻苦耐劳,做起事来,敢作敢为,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模棱两可!常闻一些桂人说:「最大芭蕉叶」,意即几大就几大,一律去承担,勇往直前!充分地表现广西精神和桂人的格调——硬磞磞。民国

  • 文章美好的仗已經打過——卸職感言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9期  作者:粟明德 出版时间:2003-01-10
    关键字: 工作总结 广西精神 工作成就

    的继任者能付出如他一般的精神。本会的奖学金,八年来一直如期发放。这件事看似简单,其实包括许多烦难,这除了要感谢各位奖学金的捐助人外,前后两任执行长李良梧先生、易济忠先生功不可没。奖学金的数额虽不多,但除了能鼓励广西籍青年学生奋发努力而外,也能助成本会后继有人,使这个团体有永续经营的希望。「广西文献」作为本会的会刊,八年来与从前一样,从未脱期,并且一直维持很高水准,跟任何一种同类杂志相比毫不逊色,这都是眞正主其事的潘宗武先生、黄嘉谟先生、梁雪郎先生,和所有作者

  • 文章紀念白崇禧上將逝世四十週年追思有感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3期  作者:易濟忠  出版时间:2006-07-10
    关键字: 白崇禧 周年纪念 生平履历 广西同乡会理事长 广西精神

    今(九五)年适逢白崇禧一级上将一一三岁冥诞曁逝世四十周年纪念,同鄕会特于四月一日上午召集会员百余人在会所举行扩大追思大会致敬,由理事长黄有良亲自主持,有家属代表白先敬等参加,凤凰电视台作实况录影访问;行礼如仪后,先报吿白崇禧一级上将生平,接着放映他的遣墨、手稿、生活照等,并简介白先勇先生所撰—「广西精神」专文,然后由主持人致词,家属代表致答谢词,礼成,历时近两小时,庄严隆重,意义深远。健公一生忠党爱国,久而弥坚,历当大任,功勋卓著,先后奉颁青天白白勋章

  • 文章蒋氏在台北被精神鞭尸与广西人的识大体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9期  作者:蒙天祥 出版时间:2008-01-10
    关键字: 广西人 蒋氏 精神鞭尸 识大体

    很委屈。比较起来,蒋氏对台湾人比对广西人好多了。最近陈水扁的民进党政权对蒋家一波接一波的精神鞭尸,从骂他是「元凶」、「杀人大独裁」到拆除台北「中正纪念堂」的「大中至正」、陵寝撤哨,陈水扁更亲口骂这两个老人在地下「装肖仔」,(闽南话,装疯、扮样的意思)。既恶且狠。然而在台湾的广西人,没有一个参加附和帮凶。因为广西人很清楚,受蒋氏的气是一回事;政客藉清算蒋家来逐步搞「去中国化」又是另一回事。「去中国化」,任何广西人都不接受,而且绝对反对。这就是广西人识大体

  • 文章广西人士与辛亥革命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4期  作者:韋永成 出版时间:1981-10-1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广西革命人士 革命精神

    参预起草「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及「大中华国宪法草案」,力主选举同盟会总理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领导革命与建国的伟业。凡此史实,都为广西人士在广西境外参加辛亥革命的显著例证。溯自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以后,反淸的革命思想,早已潜伏在广西有志之士的脑海中,隐隐待时而动。比及辛亥革命爆发,广西人士立即及时奋起,不但促成广西宣布独立,且在省外各地参加革命行动,致力于建立中华民国,覈其所行所为,绝不后人。値玆建国历经七十年之期,缅怀先烈先贤,亟应重振当年广西革命精神,在大有为

  • 文章广西普及教育运动与抗战(下)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陳重光 出版时间:1997-04-10
    关键字: 广西教育 全省扫盲 爱国精神 民族主义 雷沛鸿

    編按:陳重光先生所撰大文,八十五期刊出上半部,內容包括:一、前言;二、推動國民基礎教育,從事民族自救運動;三、實施或人教育年,激發抗戰救國熱忱等節。第三第末述及「成效卓著。……待桂南戰事爆發,立刻發揮無遺」自「待……」以下,在第八十六期續刊,即本文開始……

  • 文章扩大精神生活空间——为成立五十周年纪念而作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81期  作者:韋鼎峙 出版时间:1998-07-10
    关键字: 广西同乡会 发展历程 组织机构 精神生活 学者观点

    全由个人决定。故古人有云:「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同鄕会的组织,是一般的社会活动,使鄕亲们能够在「精神生活」方面,得到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二、同乡会的发展台湾在满淸时代,我广西省,曾有两位鄕贤,在这里发蹟,一位是刘永福;一位是唐景崧。大槪由于这两位前辈的影响,在台的两广人士,曾筹组「两广同鄕会舘」,座落于台南市,与现在市政府大楼隔壁,中间有条南门路。自大陆变色后,随政府迁台的鄕亲人多了,我省前辈,为后代争取较大的「精神生活」空间,遂与粤省前贤商议,将两广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