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师生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學校紳士」——悼念楊鵬飛校長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1卷 第2期  作者:馬觀海 出版时间:1995-09-20
    关键字: 杨鹏飞 “湖北中学绅士” 流亡师生 悼念

    济南一中、济南市区中学等,而后是鲁西南的菏泽中学、菏泽师范、曲阜师范、钜野县中等,都是由校长率领,几乎整个出来,构成了庞大的流亡师生队伍。在许昌城外,作了短时间的逗留。这时与教育部接上关系,被命名为国立湖北中学,校址选在湖北郧阳,师范部分校设在湖北均县。杨鹏飞被委任为第一任校长。许昌城外初会乍合,数千名师生员工要吃要喝要行路,经费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在纷歧复杂混乱而又紧迫的环境中,组建一个完整的学校,其创业之艰苦困难,可想而知!身为肩负国家及地方父老重托之校长

  • 文章望蘇詩草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7卷 第3、4期  作者:李望蘇  出版时间:2005-12-01
    关键字: 师生演出 木渎一日游 风景名胜

    一、祝王善平率弟子赴徐州演出成功师生露演古彭城,朵朵奇葩百态生。痴梦散花呈异彩,风姿独显望江亭。二、苏州木渎一日游依山傍水江南冠,四海游人误认家。淸室行宫千树茂,严家宅院百花奢。寻幽宜步刘墉后,揽胜当掀弘历纱。吴越春秋遗迹在,休闲陶冶乐无穷。

  • 文章徐州一月記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江錦堯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海师师生 解放徐州 征战历程

    民国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十一月六日,新浦海州守军撤退,东海师范师生随军西去,未到一昼夜已经走散。我因搭上军车于七日拂晓抵达新安鎭(新沂),投奔在这里做小生意的父亲。未到中午,全城即调来重兵防守,炮兵在城内构筑工事,处于临战状态。晚间,通过城内搭火车西退的军队接连不断,人声嘈杂。我与毛春园又搭上运米的军车西去。军车通过运河桥时见有守军,四周沉寂,我们乘的车子在人群中穿过,一阵野火照亮了西去的队伍和临沂一带随军西去的学生队伍。车子一路顚顚簸簸,初次离家

  • 文章贈李祖武老師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張兆雄  出版时间:2001-03-01
    关键字: 师生交往 诗歌 人物交往

    博學多才耋耄翁,人情世態尙融通;青年任教培桃李,壯歲從農濟困窮。絕妙詩詞揚國粹,崇高品德正文風;良師益友開吾塞,銘感循循指導功。

  • 文章魯西南三區聯立高中片斷回憶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劉朝明 出版时间:2002-09-20
    关键字: 鲁西南三区联立高中 创办始末 师生回忆

    上课,辞职返乡疗养。张师在北师大就读时,曾担任辞源编纂委员,广为搜集各项资料,充实辞源内容,供献甚伟。刘培源老师系抗战前菏泽中学(六中)校长,为濮县刘寺有名的地主,自中共占据菏濮郓钜边区后,家乡不能安居,乃逃难至菏泽城东孔楼,孔楼距王堂约八华里,刘师每周到校授课三天,任两班史地课,兼做时事分析,因刘师订有一份中央日报,虽无法当日见报,但对其研究抗战资讯无大影响,故每隔月余即集合全校师生,报告当时抗战形势,对国际国内各战场动态条分缕析,对抗战必胜增进

  • 文章燕茹詩詞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2卷 第3、4期  作者:王燕茹  出版时间:2010-12-01
    关键字: 中秋畅想 中华情 《乱话三千》感赋 师生欢聚 赞女诗人

    师生欢聚星光雅聚乐天涯,红叶情怀绮韵华。曾赴朝阳摄虹彩,亦临沧海击飞花。茶香醇厚馨香醉,益友遥迢挚友嘉。谊结诗缘青简隽,金秋赏桂月光斜。●赞女诗人(鹧鸪天)春满神州映彩霞,唐松宋柏发新芽。亚欧陆港金龙舞,玉女高歌美誉遐。抒壮志,绽心花。吟坛巾帼竞芳华。江山锦绣诗描画,大吕黄钟耀海涯。

  • 文章国立北京大学 北平大学 北平师大的湖北籍师生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7期  作者:顧沛君  出版时间:1978-04-10
    关键字: 国立北京大学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湖北籍师生资源介绍

    至于学有所成,而在以上各大学任敎的,人数亦复不少。但是以在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任敎和攻读的师生最多,笔者根据多项资料,可以分别做一个介绍如下:壹、国立北京大学一、师长部份王治炜:字秋崖,黄陂县人。武昌中华大学司法讲习所毕业,曾任北平地方法院检察官。民国十八年任中国大学、民国大学法律系敎授,幷在北大法律系兼课。王黻炜:黄冈县人。日本法政大学法学士。民国元年任南京临时政府司法部祕书长,司法部参事。政府北迁后,任大总统府法制参议,奉天省

  • 文章員林實驗中學校史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于春軒 出版时间:1982-06-20
    关键字: 员林实验中学 校史档案 教育经费 师生资源 规则沿革

    从军设校,假澎湖县立马公国民学校校址,成立澎湖防衞司令部子弟学校,由李司令官兼校长,王志信(原济南三联中校长)任副校长,综理校务。斯时,在校男女生约二千名,敎职员一百四十人,此即本校之权舆,亦本校师生之最大主流。未几,海南岛驻军撤退,琼西中学师生二十余人,由敎育部分发来澎湖,并入本校。二、豫衡联中:原为河南省南阳一带中学师生,不肯附匪,偕逃至湖南衡阳复课,名曰豫衡联中。嗣因军事逆转,随军播迁,至广西时,师生尙近万人,屡逢战役,伤亡过半,迨入越南边区,仅余师生

  • 文章初编「四联中乡亲师生通讯录」感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孫鍾城  出版时间:1999-03-20
    关键字: 济南第四联合中学 求学回忆 同窗聚会 乡亲师生通讯录 感怀纪念

    一、四联中成校始末本联中成校于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当时山东各地流亡学校多已到达湖南等地,山东省敎育厅(厅长李亥删)于十二月十五日电令,将驻在郴县(栖凤渡)、宜章一带原峄县中学与台儿庄胜利中学合编为济南第四联合中学,并任命弓英德先生为总校长。成校后胜中编为第一分校,峄中编为第二分校,由李祺曾、宋东甫两位先生任分校长。事实上以上两校来自同一地区,流亡途中原为一体,早在当年十月初即由峄中校长宋东甫先生领军,会合胜中校长孙业洪先生将两校全体师生同时带离原籍,从

  • 文章国立济南第二联合中学师生重逢记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2期  作者:李秀等 出版时间:1982-09-20
    关键字: 国立济南第二联合中学 师生重逢 往事回忆 档案资料

    吾 校长独荷两千人之生活重担。食不饱,寝不安,仆仆终日,星月无间,日复一日,点滴血汗。嗟呼!吾校在擧国烽火下尙能获得一度修业偏安者,悉赖吾 校长之惨淡经营,堪云苦矣!及至三十八年四月下旬,**渡江。鼙鼓频传,人心惶恐,全校譁然急矣!吾校长危难万状下,独能凛然鎭静。于学校广场当众宣言曰:「只要国家有一寸干净土,本人一息尙存,决率大家全力以赴」磅礴大义,师生共感。即而吾校决意南迁广粤。时杭州车站交通已断。时局混乱,南北登车,失去联络。待至金华集合点验,尙余师生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