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岭南文化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罗香林与岭南文化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8卷 第2期  作者:曾令存 朱映蘭 出版时间:2010-04-30
    关键字: 罗香林 岭南文化 学术研究 著作

    (作者附言:以上文字为二〇〇七年应邀赴广州参加「岭南文化岭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而作,仅为问题讨论框架。因种种原因,始终未曾将问题作进一步展开。现借《广东文献》版面,请方家批评指正。)曾令存,1964年十一月出生,广东梅县人。文学硕士。嘉应学院文学院教授,文学院、客家学院院长。曾赴北京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主要学术研究方向:①中国现代文学史②中国当代散文③客家文化与文学。著作甚丰,计有《40至70年代文学研究评述》、《贾平凹散文研究》、《客家·文学·禅

  • 文章汉代岭南文化盛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2卷 第4期  作者:鄭弼儀  出版时间:2004-10-30
    关键字: 岭南文化 汉代 文化发展

    前言漢武帝劉徹在西元前一百一十一年,劃入嶺南沃土爲版圖之後,將嶺南地分設九個郡:南海—轄番禺(郡治)、中宿(清遠)、四會、博羅、龍川、揭陽(縣境延伸至今福建西南沿海)蒼梧—轄廣信(郡治,今封川及廣西梧州)之東、端溪(慶德)、高要。合浦—轄徐聞(郡治)、高涼(今粵西南部)、臨允(今新興及西南部)。珠崖—轄曋都(郡治,今瓊山)等今五縣。儋耳—轄儋耳(郡治,今儋縣)等今三縣。(漢元帝時,罷以上珠崖、儋耳兩郡,屬交趾)郁林—今廣西。交趾—今越南境。九眞—今越南境...

  • 文章谈「岭南文化」——港澳侨生座谈致词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1卷 第2期  作者:馮炳奎 出版时间:1981-06-30
    关键字: 岭南文化 港澳侨生座谈 致辞发言

    ㈠从港澳说起主席:在座各位同学:各位都是港澳侨生,要我讲岭南文化。好吧!先谈港澳。澳门是十六世纪,西洋文化来的据点;香港是十九世纪,中国受英国帝国主义侵略的伤痕,香港在东,澳门在西,如果划一个等边三角形,又有广州在牠们的顶点。而广州又为佛学自锡兰东来的先河,如第六世纪的眞谛,开中国佛学的法根宗,如达摩又开中国自己的佛学禅宗。澳门、香港、广州,都为外来文化的根据地。我们自己的文化呢?广州的南方有个西樵山为儒家讲学的地方;由香港上去东江又有个罗浮山,为道家

  • 文章中华文化与岭南文化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甘鑑溱  出版时间:1995-09-30
    关键字: 剖析岭南文化 例举中华文化 溯本清源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历史,源远流长,向以汉族为中心,故中华民族以汉族为代表,而中华文化亦以汉族为根源。在历史上,中国虽会两度为外族入主,但不独未能改变中华文化,终且为中华文化所同化,具见其基础稳固,植根深厚。现代学者会以中华文化孕育岭南文化,提出精辟论著。笔者虽学识肤浅,但亦以仅就所知,执笔为文,略抒己见,以冀抛砖引玉,就敎方家。攷岭南文化之成,可从地理环境,与历史递嬗言之。就地理上言,广东省位我国大陆疆土之南极边陲。东南濒海,海岸线极长,气候潮湿

  • 文章清季道成以降之廣東學風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陳直夫 出版时间:1979-09-30
    关键字: 广东学风 学海堂 历史文化 岭南文化

    论语义疏眞伪考」,「读随书经籍志」,「北宋始置谏院论」等均为有独到见解之作。东塾门下,济济多材,若潘衍桐(字峄琴)有南海潘氏三种行世,其中「朱子论语集注训诂考」,允为「汉宋并釆」之代表作。林月亭,侯君模,陈兰甫及何若瑶(字石卿)世称番禺四君子,前三者属学海堂一系的人物,而石卿则自修之士,有「春秋公羊注疏质疑」,「前后汉书注考证」,均以精博闻于时。晚年颇倾倒于阳明之学,似不能视为纯粹之朴学家。× × ×谈岭南文化者,时有避开省外之「人」或「物」而不言,迹近

  • 文章岭南文化第一道曙光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2卷 第2期  作者:鄭弼儀  出版时间:2004-04-30
    关键字: 岭南文化 旧石器时代 遗址 文化脉络

    ,是种姓支属繁多之意,「越」,是中原因越人首先发明用「戉」或「钺」,作为工具和武器而泛称(「说文解字」:「戉,大斧也。」)。客籍罗香林教授谓南越「以其地为扬(阳)越南部」,分布在骆越、西瓯以外地区;骆越在今雷州半岛一带及钦廉南部地区,西瓯在今粤西及广西东北地区。番禺屈大均曾指,「曰南越者,吴王夫差灭越,筑南越宫,故(赵)佗因其旧名,称番禺为南越也」。赵佗,在秦汉交替建立南越王国,则又是岭南文化另一个新的里程碑。

  • 文章岭南文化地位的重估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期  作者:曾定一 出版时间:1967-12-10
    关键字: 唐朝 岭南文化 文化名人 领导地位

    他观念而加以礼遇的大顚和尙,设立鄕校,便可聘得名学人赵德(进士,学者尊之为天水先生。)为敎师,那有像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文所说的:潮人不知学的拙陋呢?举此一例,便可证明岭南文化在唐代是怎样的灿烂的一斑了。再从仕宦方面看:岭南人在韩愈柳宗元等南贬约近一世纪以前,距苏轼成进士约近一千年时,即有张九龄(广东始兴靑化鄕人,他的文学史称为一代之冠。为相对的言行,动关唐室兴亡。)姜公辅(安南爱州日南人,史称其才高有器识。)开陆贽、欧阳修、王介甫等江南人为相的先路。张

  • 文章嶺南民俗文化的特質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蕭亭 陳乃剛 出版时间:1992-03-31
    关键字: 岭南文化 民俗文化 文化特质 发展历史

    的「广东通志」里说:「自汉末建立至东晋永嘉之际,中国之人,避乱者多入岭表,子孙往往家焉。其流风遗韵,衣冠气习,薰陶渐染,故习渐变而俗庶几中州」。大约在两宋期间,岭南除黎、瑶、畬、僮等少数民族外,大部分土著居民已基本汉化,以汉族为主体的广府、客家、福佬三大民系基本定型,南越原始文化构架,终于解体而纳入汉民族文化的模式中。自后的一千多年,历史和传统的力量,使岭南文化在汉民族文化的模式中稳定的发展和巩固,自然也成为岭南文化的主导。尽管如此,古南越族的民俗文化,并完全

  • 文章序冯炳奎著中国文化与岭南文化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梁寒操  出版时间:1971-12-31
    关键字: 《中国文化与岭南文化 书序 岭南人精神

    冯楚碧学长,是我广东高师老同学中最能好学深思的一位。近年于授课余暇,写成「中国文化与岭南文化」一书,要我替他写一篇序文。我深深惭愧学殖荒落,原不敢作此佛头著粪之儍事:但为着老同学的情感,也无法推卸,祇得略抒浅见,写出几句聊以塞责的话。在这最近百年来的中国历史,岭南人精神,确实是曾经惹起国内以至国外的人们所注目的。大抵因为三元里的抗英,太平天国的反淸,洋务的提倡,戊戌的变政,以至辛亥的革命,都是由广东人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于是一般人谈话间,便常有所谓「岭南

  • 文章河洛文化與嶺南和廣府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2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11-04-01
    关键字: 儒家 五经 河洛文化 岭南文化 广府文化

    49年,台湾中华书局,第83章革新及革命。[7] 章太炎撰《章氏丛书》,浙江图书馆校刊。民47年台湾世界书局印行。本文曾于二〇一〇年九月在《河洛文化与岭南文化》四一二至四一六页发表,只是摘要为英文,无中文对照。另关键词和前言未刊载,注释亦全部删去,还略有错字,今再补刊此文。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