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小调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功能各异的坐唱小调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3期  作者:宋華鏗  出版时间:2011-05-01
    关键字: 萍乡 坐唱小调 风土习俗 乡情乡音

    萍乡的小调异常丰富,和全国各地民歌形式一样,又多以「四季」、「五更」、「十月」、「十样」为常见格式。比如:《四季看姐》、《五更恋郎》、《十月探梅》、《十把扇子》等等,民歌《十月望郎》和《闺女吵嫁》都属于小调。本文要着重介绍的是「坐唱小调」,所谓「坐唱」,顾名思义,就是坐着唱,之所以坐,是因为演唱者大多都是一人多能:自拉、自打(包括手脚并用打击乐器)、自唱,因此只能坐着,而演唱者基本上都是民间的皮影戏艺人。正戏开始之前,往往来一段愉悦观众的坐唱段子,比如

  • 文章征集故郷民间小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4期  作者:辛子方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征集启事 民间小调 征集要求

    故鄕(海属七个市县)过去流传的民间小调(小唱),种类繁多,常听到的有:「十劝郞」、「八段锦」、「十二月花风」、「十二月探妹」、「孟姜女哭倒长城」、「小五更」、「王妈说媒」、「王婆骂鸡」、「梁祝姻缘」、「凤阳花鼓」、「四季调」、「手扶栏杆叹十声」、「王大妈锔缸」、「小寡妇上坟」、「王三姐挑菜」、「闹花灯」、「送君」、「秦雪梅吊孝」、「十八相送」、「送情郞」、「红绣鞋」、「卖油郞独占花魁女」、「王祥焐冰」、「苏小妹三难新郞」、「小放牛」、「摇苍龙」、「麒麟调

  • 文章淺談河南曲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8期  作者:王荻 出版时间:1984-08-30
    关键字: 河南曲子 大调曲子 小调曲子 特色

    曲子」、「南阳曲子」?「信阳曲子」和「许昌曲子」,但内容大同小异;到台湾来大家都统称「河南曲子」。在家鄕「河南曲子」有「大调曲子」和「小调曲子」之称。「大调曲子」词藻艳丽,内容丰富,意义深奥,剧目繁多,一般人未必都听得懂,它是属于「客房屋内」(客厅)文人学士的消遣品。「大调曲子」所使用的乐器有敲板、三絃和缯,专唱些「三国演义」、「红楼梦」、「西厢记」、「水浒传」和「包公案」等曲目。曲子的词句雅而不俗,可圈可点,例如唱「三国演义」的曲词:「……汉室英贤,结拜桃园,打破

  • 文章鄉村精神食糧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73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8-09-01
    关键字: 精神食粮 小调子 唱本 善书 农村社会心理

    农村社会,无论识字与否,普遍的需要精神食粮。因为风气闭塞,唱戏都认为不正经。而劳人思妇,感情不能不发泄。终年辛苦,总希望天与善人。一锄挖出银窖,乃至神灵果报,惩恶扬善,落难公子中状元等等,都是匹夫匹妇所向往者。于经史子集,正式书籍之外,产生了若干故事书,调情歌辞,宗教传播文字,纯为迎合农村社会心理,应运而生,川省如此,全国各地亦大同小异。小调子:有刻本,有抄本,篇幅不多,也不登大雅之堂,主要是「包头匠」唱的,有所谓「叹五更」、「寡妇上坟」、「闹五更」等等

  • 文章曲藝漫談 海州地區的蓮湘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史紅路  出版时间:2003-03-01
    关键字: 莲湘 艺术表演 往事回忆 灌云民间小调 风土习俗

    握住鞭中心部位,上下左右很规则的舞动,或敲击自己的肩、背和四肢,有时还在地上叩击,发出淸脆而有节奏的响声,表演时伴以弦乐和锣鼓,有时采用地方民间小调来伴奏。演员们也可以边舞边唱,更能增加欢乐气氛。莲湘,在中国流传疆域很广,但也是海州地区一种民间表演形式,人少在田头,人多在广场,也能在舞台上进行表演,不受场地大小限制,十分方便。一九八四年(民国七十七年),海州地区以灌云县为代表,组织了一支莲湘表演队,赴盐城演出,十二名男女演员精神抖擞,十二枝莲湘宛如十二条苍龙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