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安史之乱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渔阳鼙鼓动地来——安史之乱,为影响唐王朝盛衰转折之关键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0期  作者:王希文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安史之乱 唐朝 由盛转衰 安禄山 八年

    唐玄宗年事渐高,朝廷政务委诸宰臣,军戍大事付之边将。所谓宰臣,先是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后是椒房之亲杨国忠。边将,主要指安禄山。这是导致天宝乱政的重要因素。而从天宝十四载(公元七五五年)开始,绵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则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分水岭。李林甫执政十九年(开元廿二年<公元七三四>)至天宝十一载(公元七五二),一贯媚事左右,迎合帝意,杜绝言语,排异胜己,屡起大狱,诛逐贵臣,终于「养成天下之乱」。而杨国忠小人得志,才能更劣,继任宰相仅

  • 文章唐代的敦煌學校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8期  作者:林隆盛  出版时间:1989-06-01
    关键字: 敦煌学校 州学 安史之乱 道学 县学

    自漢而宋,敦煌一直是中國重要的邊陲要塞。絲路由此而起,佛敎亦由此而傳入中土。因此,敦煌不僅是軍事、政治、經濟的重鎭;更是文化的寶庫。至於敦煌何時才開始有文化的活動呢?在文獻上,尙未曾找到確切的時間。不過,從漢武帝在河西設置四郡經營之後,應該已經有從事於文化的敎導了。而在東晉之際,李暠建立西涼國,便以敦煌爲其首府。「西涼錄」與「沙州都督府圖經」(伯二〇〇五號)均載其事,言「興立泮宮」「增高門學生五百人」,明顯載錄敦煌學校至此已頗具規模,學生甚且高達五百餘人...

  • 文章美的劫難與中國史的秘密初讀張乘健《楊貴妃秘史》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2期  作者:阮延陵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唐朝 杨贵妃 安史之乱 衰落 《杨贵妃秘史》

    中国的古代社会为什么由鼎盛趋向衰微?研究唐代开元天宝时代这一中国史上关键时期的史事,有助于解答这一问题。真的史实往往比人为编造的戏剧更富於戏剧性。有唐一代的盛衰竟系于一个女人。这个女人便是杨贵妃。杨贵妃的死象征著美的劫难,而在杨贵妃死因的背景中隐藏着中国史的重大秘密。张乘健的《杨贵妃秘史》分别以话剧《杨玉环》与《开天史考论》来揭示历史的秘密。使唐代由盛转衰的关键事件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使兴盛百年的大唐的黄金时代毁于一场浩劫。后来的人们在追忆这段历史的同时

  • 文章悒鬱一生的詩人杜甫(續)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孫敦軾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杜甫 安史之乱 高适 《杜诗详注》 边塞诗人

    安史之乱,给唐朝社会极大的冲击,使人民饱尝战争的苦难。这历史的巨变,是杜甫诗歌创作的契机。至德二年九月,官军收复故都,肃宗自凤翔返长安,杜甫闻讯自鄜州来长安,仍任左拾遗。他这次在长安,过了半年多的安定日子。至德三年(西元七五八),改年号为乾元。乾元元年春天,肃宗朝中形成一个把持朝政的集团,由宦官李辅国掌军符,张淑妃(后来为肃宗后)撑腰,结党弄权,排除异己,这情况与玄宗晩年喜用佞臣擅权的局势颇为相似。杜甫为人善良、正直、有理想,与朝中那帮谄佞小人,如

  • 文章爲楊玉環抱不平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0期  作者:文榮子 出版时间:1978-10-25
    关键字: 杨玉环 安史之乱 人物评论

    楊玉環字太眞,靈寶縣人,膚肌白嫩,體態豐碩,身材修整,儀容嫵媚,謔浪動人,善會旨趣,爲唐明皇貴妃,得君專寵,所謂:「後宮粉黛三千衆,三千寵愛集一身。」君憐臣愛,水乳交融,海誓山盟,「在天願爲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迨安祿山叛亂,攻洛陽,破潼關,陷京師(長安),僭帝號,唐軍潰敗,那些敗兵之將,擁殘兵,護皇上,西行幸蜀,行至馬嵬驛,諸敗將挾兵強諫,逼明皇賜貴妃死。這位怯懦的李三郞隆基,旣怕死,又貪戀王位,更抛誓言,忍心使難舍難分的「美愛情人」自殺!玉環地下...

  • 文章「台灣人與河南人」讀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5期  作者:徐哲甫 出版时间:1978-05-25
    关键字: 集应庙 安史之乱 张巡 河南同乡会

    本(六七)年二月二十五日出版的中原文獻第十卷第二期中,曾載有王光臨先生「台灣人與河南人」的一篇大作,把台灣省所謂閩南人和客家人的來龍去脈,旁徵博引,分析得甚爲詳盡,證明了台灣同胞無論其爲閩南人或客家人,追本溯源,其祖先都是由河南輾轉來到台灣。這篇文章好像有一家報紙曾經轉載,足見其信而有徵,是一篇民族源流的寶貴文獻。聽說台北市木柵區保儀路有一個古老的廟,名曰「集應廟」,乃是唐朝張巡之後,奉其神像,由河南經由閩南遷來台灣,建廟供奉,這又是早期河南人輾轉來台的...

  • 文章略述客家源流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19期  作者:朝陽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大规模南迁 五胡乱华 安史之乱 北宋南迁 客家民系 衣冠南渡 汀江母亲河

    我中原黄河流域的大汉民族,由于历史的嬗替,饱经摧残,天灾人祸,交相侵仍,异族统治,民无礁类,为求生存,唯有逃亡。根据史乘记载,我黄河流域汉民族,前后有三次大规模的南迁,兹略述如下:第一次南迁——是在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时期,当时,士大夫和军民大批渡江,到达长江下游的杨州和长江中游的荆州,并在长江南岸的太湖,鄱阳湖,洞庭湖等「三湖地区」扎根定居。第二次南迁——是在晚唐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后,国势由盛而衰,藩鎭割据,天灾频仍,乃有黄巢造反,裹胁数十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