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问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学问、学养、学识及事、理、道之义谛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4期  作者:王志一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学问 学养 学识

    一、前言盖闻非学无以致知,非问无以决疑,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诗大雅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中庸曰:「舜其大智也欤,舜好问而好察迩言,」可见非问无以成学也。古人学而优则仕,一旦中式进士,则出而为官,亦如今日高考得第,分发任用。任职经久,学问与经验,互助互长,历练有得,方成学养。再经数十年之投艰任巨,横逆忧患,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方成学识。此即学问、学养、学识之涵义也。孟子告子篇云:「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所谓放心者,失其本心之谓也,此心

  • 文章学问要靠多读书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9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06-05-30
    关键字: 学问 看书 求知欲 建议 财富

    过得很充实,每一天都过得很値得。说到这里,又要开始说教了,我希望你们要多读书,读书是自我实现的最重要方法,学问是终生受用的财富。珍妮佛有点像我,爱阅读,环境比我好,将来会成为饱学之士。你现在功课压力不大,正好趁此机会多读书。我常说同样一个大学毕业生,有的会成为学者,有的仍是草包一个,差别就在读不读书,文凭不能代表学问学问是要靠多读书的。我不大赞同你每周课余去打工,没必要这样去廉价出卖劳力,除非那工作有学习和历练方面的价値,否则为了挣点零用钱并不値得。在学问

  • 文章談論小學實際問題 介紹具體參考資料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2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96-09-20
    关键字: 小学问题 复刊号 亲笔 墨宝 “众兄哥”

    (注:雷註:劍恒親筆)復刊號 第一期復刊辭……………………………………………編者「相殊世界」的中國人…………………………陳劍恆一年來的濟市國民教育—由工作的檢討談到今後的改進………………………………杜仁山兒童本位的小學教育……………………………陳久敬小學行政的理論與實踐…………………………陳子雷人之初型…………………………………………陳劍恆兒童人格的發展與文化動境的配合……………馬淑貞一支突起的異軍…………………………………韓慕之鈴聲依戀——一段教育生活...

  • 文章「止於至善」一書的啓示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3期  作者:李敦宗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止于至善》 相关启示 神学问题

    止于至善」是成世光主敎的名著,写中国经传中的神学问题。拜读之余,使我茅塞顿开,获益匪浅,他指出:「……神学硏究神,也硏究人。西方神学依据天主的启示,是由神而人,自上而下的发展;中国神学依据灵性的体验,是由人而神,下学上达的寻求。这是东西方神学的不同点。惟此不同点,也只限于起步的时候,至于二者的终极,则完全一致,都是引人止于至善,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我们要求西方神学家,放弃成见,接受中国经传中的神学部份,同样,我们也要求中国学者,放弃成见,接受

  • 文章錢穆學術研究會側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1期  作者:曹尚斌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钱穆 章太炎 做学问 传统文化

    自囊箧中翻阅章炳麟(太炎)先生对「教育的根本要从自国自心发出」之演说文,指出中国不是古来没有学问,也不是近来的学者没有心得,而在于用偏心去看,就看不出大道理。太炎先生说:怎么叫做偏心?那就是只佩服别国的学说,完全不采本国的学说,是第一种偏心。有人治本国学术,或有识见,他就以为其余的学问是无足轻重了。这妄自菲薄,甚且诋毁,令人心冷。譬如讲汉学者,就轻忽魏晋之玄理,以为那是空言,且视之为「异学」。对于谈「政事」的言论,则斥之为废物,为假「古玩」。诸如此等妄言

  • 文章尊師與揍師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95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01-09-15
    关键字: 尊师 道德 学问 教育事业 语言暴力

    时代进步得眞快,且不说e世代的许多新流行、新观念令我这样反应迟钝的老朽应接不暇,就连向来最熟悉的事情也变得令我讶异不已!就以我教了几十年书的这一行来说,我从小时候第一天入学,向老师磕过头,就养成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尊师重道观念,父母的话有时还会不听,老师的话则决不敢有所违误,因为深信老师是道德学问都可以作榜样的人。而老师虽有高下之分,却都能尽心尽力的教导,乐于将他所知传授学生,这眞是一种良心事业。等我也当了老师,也颇知自我惕励:不能误人子弟,不能

  • 文章廡齋脞記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7卷 第4期  作者:廡翁 出版时间:1987-12-30
    关键字: 吴沃尧 夏重民 宋居仁 《庑斋胜记》 学问与功名

    矣,倾家荡产,在所不惜,为革命牺牲,固有其深长之历史,为国人所共见……」。㈣谈学问科名与事功~从吾粤大儒朱九江先贤获中进士一科说起~本刊十七卷三期,载有子夏先生「朱九江次琦先生学案」一文,读后颇多感触;因为自古以来,卓越之士学问科名事功,得而兼之者鲜,而学问之有成,较诸科名与事功,更能使人颂仰!按次琦先生于理学有其专精,而中年始得几近榜尾之三甲进士,居官不过七品知县,却能于他省讲学有成,是知人之一生,学问实比科名事功更可得传也!在未谈此科之前,先引两则

  • 文章淺談生活與為學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4期  作者:曹尚斌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罗家伦 《新人观》 学问 智慧 词义解释 培根 学问的进展》 人生哲学 文化思想

    自觉所学不足以发为谠言,乃略引「现代文粹」中三篇名作鸿文之要旨,撮其精警文辞:幸请匡正。学问与智慧此乃可大可广之论题,罗家伦《新人观》讲词指出:学问与智慧之区别为:「学问是智识的聚集,可谓之滋养人生之原料。而智慧是陶治这原料之镕鑪。学问若喻为铁,而智慧则是炼钢之电火,学问种类虽多,却可寸积铢累而成条贯,而为人利用之工具。智慧则不同,它是一种本能天成的透视!及思之启迪,是一种远瞻。这是每人与生俱来所含蕴的一种放射性,从人生深处迸发的潜能、光亮,它可以烛照

  • 文章認識卜筮及讀易經的問題——知天補天 天人合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7期  作者:王谷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中国思想 周易 孔子 易学问题 入门书籍

    重要著述,故对读易的方法及其中要义,尙觉能把握其一、二,今略陈述其梗槪:㈠卜筮问题:有人说易理之能否存在,全视卜筮之能否剔除,可谓一针见血。然须知卜筮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独的问题,卜筮与堪舆(如阳宅阴宅之类),相法子平遁甲,及其他类似卜筮之学说,为同一性质,故此类学问,实与唯心唯物及「自由」问题等之重大问题,有密切的关联。如用西洋此等名辞意义来观察,则以上所举的中国学术,倶系一种唯物论,且不仅此,即道法、阴阳各家学说,亦无不相同。然中国思想中,实无此等心物对待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