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孝道共返回2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从香港曾氏大屋想到曾子孝道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2卷 第4期  作者:林文映 出版时间:2014-10-31
    关键字: 曾氏大屋 孝道 曾子

    洋商的仓库和住宅、军人的堡垒和营房、政府的建筑物和海堤等,无一不需用石块。于是曾贯万看准时机,将累积起的金钱在筲箕湾投资创办三利石行。他还兼营贩卖淡水给船户的生意。相传有一班海盗劫渔船得咸鱼十六瓮,登门求售,曾贯万以每瓮八百钱买下,后来他发觉咸鱼下面全是金银,而海盗又一去不回,遂以金银兴建曾氏大屋。我边参观这座客家建筑的曾氏大屋,边想起了中华民族的孝道典范曾子。曾子,原名曾参(前五〇五年—前四三五年),是春秋时期儒家宗圣、孝家的奠基人。他和父亲曾皙拜孔子为师,孔子

  • 文章孝道的基础与实践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6期  作者:胡榮祥 出版时间:2004-05-01
    关键字: 孝道 基础 实践 儒家思想

    吉安 胡荣祥孝道的基础是指孝道的根源与本质问题,孝道本质上是一种人的自然天性、还是一种人为的文化规范,孝道的实践,是指人行孝道的动机,根据以及社会赏罚问题,即人为什么行孝的原因。一、孝道的基础:儒家对于孝的根源的看法是与他们对人及人性的看法相联系的「仁者,人也」,孔子是把孝的根源看作是从人人所具有的仁心中产生的,而孝是实践仁的起点和根本。孟子在人性论上坚持性善论,以为人一生下来就有四个善端,人有所谓良知良能,而孝就是这种良知良能的表现之一。人之所以不学

  • 文章敎孝月談孝的實踐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6期  作者:馬景銘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中庸 论语 孝道

    偶读三晋李鸿文(子范)老丈所著「前尘囘忆吟草」集中的一首诗「旧业千年汾水东,由来耕读守家风,趋庭曾记传诗礼,侍寝常闻说孝忠。」道尽我国诗礼传家和敎孝敎忠的家庭敎育的特色,引伸出我对宏扬孝道的一点感想。我中华民族,自周公制订了礼乐和孔子奠定了儒家的思想体系以后,由家庭伦理到整个社会秩序,数千年来,形成了一种大家一致遵循的行为规范,而这一规范的起点,就是孝。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础,而孝是家庭组成分子之间维系感情的基本态度。儒家思想的根本要义,在于发挥人性,而

  • 文章親子之间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9期  作者:張運淸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亲子 孝道 三种境界

    每年農曆除夕,與家人團聚辭歲的時候,我常常喜歡講述一些小事故,並引申其意,藉以啟發兒女們做人處世之道及自省自勉之參攷。玆承麟選兄來函爲「文献」徵文、特摘錄一則奉上、以作「文献」之補白,並供鄕親們於春節團拜時之談助。掌故:禪宗六祖慧能的大弟子靑原行思,曾謂參禪悟道之境界有三,初參禪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登堂矣則「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最後入室矣則又「見山祇是山,見水祇是水」了。引申:上述三種境界,其實不祇是參禪悟道如此,卽硏習一切技藝學術也不外這...

  • 文章试论孝道的本源及其陷落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1期  作者:曾昭旭 出版时间:1974-12-01
    关键字: 孝道 起源与定义 陷落与原因

    地从矛盾中走出一条综合的路,而眞能「通过有限以体现无限」——这一语可说是整个华族文化的总纲。后来儒家正面的道德精神与道家反面的自然(这是自然而然之义,不是一般所谓的大自然)精神俱从此出。而重视生命的存在与善于「活下去」也浸润成为中国民族性的核心。在下文中,道家的自然精神暂置不论,而专从孝道去论述儒家道德精神的形成与委屈陷落。二、天人之连繁与孝道之成立孝、在华族文化中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槪念。它的初义虽然只是「善事父母」(说文),但到后来,却成为六艺的总会,兼涵

  • 文章吾欲孝,斯孝至矣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7期  作者:莊政 出版时间:1981-07-06
    关键字: 孝道 伦理 父母 祭祖 道德

    多年來臺灣的經濟快速發展、斐然可觀,惟其社會風氣迄未改善,「敎化,國家之急務也……。風俗,天下之大事也」。可是最近作奸犯科者多爲高級知識分子,士大夫之無恥是曰國恥,言念及此,能不悚然。

  • 文章「孝」的——精義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1期  作者:胡榮祥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孝道 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 历史典故 孝道体系

    吉安胡荣祥孝,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操行。在中国古代的伦理思想中,孝意味着善事父母。同时,孝又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历代统治者无不崇扬孝道,表彰孝子。因为,一个按「钦定」的模子塑造出来的孝子,决不会犯上作乱,危及他们的统治。正如孔子的学生有若所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作乱者,未之有也。」于是,在五·四运动的浪潮中,旧礼教中的孝道便受到了猛烈的抨击。时隔七十多年之后,当我们今天平心静气地反思「善事父母」的「孝」,在家庭伦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时,却不得不承认

  • 文章從社區發展論如何——提倡孝悌思想及維護三代同堂家庭制度的精神

    来源期刊:《阜宁人》 第3期  作者:唐學斌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社区发展 三代同堂 孝道

    而是为了团体——家庭,社会及国家甚至全世界人类。中国传统家庭最为人所称羨的是五代同堂制,此种家庭以伦理道德为根基,从个人自爱修身做起,推广至齐家治国平天下,亲亲而仁民,由内而外,推已及人,扩而充之,发展至全人类,达到「人不独亲其亲,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安定社会。肆、提倡孝道精神以巩固家庭基础我国儒家伦理,根于仁,行于孝。孔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行仁者在行孝,不行孝,即无法行仁。孝为百行之先。孝经曰

  • 文章我們的話愼終追遠 盡忠盡孝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0期  出版时间:1987-06-01
    关键字: 清明追思 慎终追远 提倡孝道

    四月五日清明节,亦即民族扫墓节,所以愼终追远,承先启后也。民国六十四年是日深夜,先总统 蒋公遽而长逝,于今逾十二年矣。年年此日,全国各界都在举行各项追思纪念活动,来表达无尽的怀念与崇高的敬意!蒋公身系国家民族安危者逾半世纪,领导北伐,剿共、抗战、戡乱诸役,虽极艰难险阻,无不安然度过。尤以八年抗战之获胜利,而使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实是「盛德昭垂百世,精神永契人心」。我们是一个重视伦理道德的民族,而又特别重视孝道,清明扫墓正是后代子孙孝思不匮之一诚敬表现;而

  • 文章孝道之推行与法律之适用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翟紹先 出版时间:2004-06-01
    关键字: 孝道 中华文化 法律 民法规定

    壹、前言中国文化,自古以来,最重孝道,溯自汉代以降,法律思想深受儒家学说之影响,而孝为儒家思想之中心,故当今法律对于「孝」亦有所规定(详参后叙)。且二千年来,唯有贤明之君,多以孝治国,仁政爱民,安和乐利。反之,暴君祸国殃民,必速败亡。余就此有关典籍,亦多所涉猎,深思明办,颇具心得,爰特著文,加以阐述。次查,举目斯世,人心险恶,怪力乱神,血腥犯罪,日益猖獗之际,则消弭祸源,根本之图,首在彻底改造人心。提倡孝道,始能净化心灵,扬善传芳,进而推广至仁

共24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