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79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先秦诸进贤语录第一章 基本认识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4期  作者:葉自清  出版时间:1977-07-10
    关键字: 先秦诸子语录 《论语》 《孟子》 《荀子》 《墨子》 《老子》

    第一节 论语樊迟问仁。曰:爱人。问知。曰:知人。樊迟未达。曰:擧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夏曰:鄕也,吾见於夫而问知。曰:擧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擧臬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擧伊尹,不仁者远矣。颜渊朱曰:爱人,仁之施。知人,知之务。迟以夫之言专为知者之事,又未达所以使枉者直之理,故问于夏,夏叹其所包者广,不止言知。伊尹,汤之相也,不仁远者,言人皆化而为仁,不见有不仁者,若其

  • 文章國學綱要(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湯念庸  出版时间:1983-06-01
    关键字: 国学 诸子 荀子 韩非子 鬼谷子

    ——名况,战国赵人。当时称为荀卿。汉时有称为孙卿者,「孙」,当由「荀」字之音转也。其学以孔为标准,但倡「性恶」之说。与孟道「性善」,立于敌对地位。曾为兰陵令,(战国楚邑)不得志以终。著有荀一书,今传者有三十三篇。大旨在阐发周公孔之敎,以「崇礼劝学」为主。属于儒家。惠——名施,战国时宋人。与庄友善。庄天下篇,曾略擧惠施之学说,对于事物名称,肆为辩论。此外无书传世。盖属于名家。公孙龙——战国赵人。其学说以「正名实」为主,因嫉当时「名」与

  • 文章、楚人之考辩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期  作者:李霜青  出版时间:1968-01-10
    关键字: 墨子

    一、墨籍贯之争辩三说我在「学园」二卷十期,发表「论墨学之衰歇与复兴」一文,内容提到「墨不姓墨」「墨,楚人」,于是考试院长孙科博士的秘书张润冬先生,便有意为文考我说:「墨不姓墨姓什么」?「墨是楚人吗」?关于墨无姓,我已向学园为文作答交卷了。这里是说明「墨楚人」的答卷。墨籍贯有三种说法,一为宋人说,一为鲁人说,一为楚人说。甲 墨仕宋而非宋人主宋人说者,是梁启超氏。张润冬先生已引蒋伯潜氏之言说:『蒋伯潜据「墨公输篇」曰:「归过宋。」如

  • 文章殷微之流徽遗爱考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7卷 第3期  作者:殷豫川 出版时间:1991-12-20
    关键字: 微子

    一、前言殷有三仁,微居首,微墓在今山东省南端之微山县(原属滕县)微山岛顶巓。遥睇如凝黛靑螺,拱翠玉盘,冠珠驼峰,闪耀银宫,三千余年以来,微山湖之风物绝胜,更因微之辉光,而日益播芬扬声,脍炙人口。微山湖广袤无涯,地接苏、鲁,邑连沛、峄、铜、滕。上溯昭阳、南阳、独山诸湖,下汇由济宁至韩庄闸口,大运河流,过其心腹肘腋,使成为历史之长河,人类生命之盟渚。质其实而观,河湖一体,河即湖,湖即河,河湖沆瀣,组成民生经济之动脉,交通运输之枢轴管毂,河湖竞走处,全长

  • 文章「砍话」余论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4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89-03-20
    关键字:

    )噢」!(吃屌的孩,不是东西!」四川人:「格老(屌)哟」,「别给老涮坛[2]了」。湖南骡们的:「卵吗?」苏北的丰沛、萧、砀各县的:「她妮个屄的」不离嘴。诸如此类,一箩筐,也装不完哩,不胜枚擧。㈤请各位哥们和爷们,听听俺雪雪(说说)。(鲁南土语)下面的一段故事吧!某天,章邱的二果(哥),离家外出,到城市赶集买东西,经过一条河流,要过摆渡,[3]这位撑船的老几,看个明白,便开腔说话啦:「喂!那位章邱的二哥,你要过河吗?俺先把话说在前头,你能一连

  • 文章國學綱要(六)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4卷 第4期  作者:湯念庸  出版时间:1982-12-01
    关键字: 老子 庄子 墨子

    二、战国时学术思想发达之原因——欲知战国时学术思想之发达,必先明了其发达之原因。考其原因,可分为三:1.因为国家经过周初之统一制度与礼乐之敎化,社会安定,人民之生活思想乃日趋于进展。至战国时,天下失所统治,纷乱不已。有识之士,悯时代之危难。每欲硏究其救济之策,而思有以矫正人心,挽回世道,乃发挥其自由之思想。于是老、庄、墨等诸之学,兴焉。2.七国之君,争为长雄,日谋紧急自强之法。对于才智之士,交相延揽,一语投合,便被重用,逞干戈而尙游说。才智之士,受风气之

  • 文章孔夫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4期  作者:屈鳳之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孔子 《论语》 简述

    才未为世用道不行于时春秋时代,诸侯割据,争霸称雄,干戈扰攘,战争不息。诚如三字经上所云;「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南游说。」一般有识之士,多怀才遯世,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也。」孔的思想是积极的,进取的,淑世的,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在治世固应有所作为,即乱世亦力谋改革政治,安邦定国,表现出救世救人的卓绝意志。他虽无政治学者着作,惟在「论语」章节中有可寻出一鳞半爪耳:㈠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㈡曰:「道千乘之国

  • 文章中國文化中「仁」字含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论仁 孔子 孟子 思想文化 荀子 韩非子 庄子

    仁以千心。」即千心二字合为一字是仁字。林义克解释:「从人二,二是厚之象,如竺,说文:厚也,以二竹,故仁即厚以待人之义。」汉刘熙释名释言:「仁,忍也,好生恶杀,善含忍也。」佛家也主张「好生恶杀」,这与国语「好生」同义。太元元攡:「致利除害,兼爱无私,谓之仁。」这又与左传略有相似。以下就依据先秦诸书中,所谈「仁」字的含义,作为我们今人行事之参考。一、孔之谈仁㈠孝弟为仁之本:孔曰:「弟,入则孝,出则弟。」弟古代是学生,弟今作悌是尊敬。孔教学生,回家要

  • 文章见南」史料选录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褚承志  出版时间:1987-06-20
    关键字: 見南 話劇風波

    见南」话剧风波西凤林语堂所编写的「见南」话剧本,原是历史的喜剧,在国内许多地方演出,都没有发生过什么问题,而在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上演,却惹起当地孔氏族人所控吿。搅得满城风雨,轰动全国,甚至牵涉到政治问题,有人故意造谣,竟诬说二师有异党分在内,企图借此构成一宗党狱。事情的发生与结束,是这样的。民国十八年山东曲阜的孔氏族人,以二师校长宋还吾违反行政院通过的「尊孔案」(据说此案是由当时实业部长孔祥熙所提出),侮辱孔

  • 文章孔孟學説與 國父思想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4期  作者:王耀仁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孔子 孟子 三民主义

    前言大哉孔,天纵之圣。德并日月,名闻后世。以「匹夫而为百世师,以一言而为天下法。」其学术为继往而开来,其思想足以启发于后代。孔以前之文化,得孔而发扬,孔以后之历史,赖其学说而延续。故自春秋以降,若无孔学说为之准绳,则中华民族,皆披发左袵,早为夷狄之民;而秦汉以来大一统之局,亦势将难以赓续。是以孔之学术思想,道德言行;对后世影响之大,浸润之深,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罕与伦比。所以昔者宰我曾言曰:「以予观於夫,贤于尧舜远矣。」贡曰:「见其礼而知其

共791条记录 1/80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