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女娲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女娲其实是一道彩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2期  作者:蔡豐全 出版时间:2011-04-01
    关键字: 女娲 女娲补天 神话 信仰 彩虹

    《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的疑问,一语带出了女娲神话/传说神秘的身影,给予世人无限想像空间。而从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将女娲归为「三皇」之一的推崇[1]、《淮南子·览冥训》对女娲斩妖除魔的描写[2]、《太平御览》对女娲抟土造人的生动叙述等[3],女娲的「生成」,实则汇聚了古代中国始祖传说的精华,造就让后世敬仰的形象。袁行霈指出,始祖神话反映的是「部族成员对自己祖先的追念,表现出民族自豪感」[4],即说明了始祖神话的流传,是一种飮水思源和民族自信心

  • 文章后土圣母:人祖与地母的结合——简谈后土即女娲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陳振民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后土圣母 女娲 历史证据

    万荣后土祠供奉的后土圣母,向来被称为中华民族最深的根,最古的源,是河东文化的一大品牌。道理就在于她原本是母系氏族时代的伟大首领女娲氏。这个观点应当坚持,必须坚持。否则,仅识为后土是大地的象征,是大地之神,大地之母,不符合原本的实际;而要称她是中华民族最深的根,最古的源,也是很勉强的,经不住严格论证。实际上,所谓大地的象征,大地之神,大地之母,都是后来由人类之祖演变出来的说法,这已是好些学术文章已经说清了的。但仍然有人视而不见,继续重复著与之相反的老调

  • 文章吉县柿子滩岩画为女娲神话的原始型态(上)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2期  作者:牛貴琥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吉县柿子滩岩画 女娲 遗址岩画 女娲形象

    山西吉县柿子滩有一处距今一万年左右的中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处有一方岩画,专家都认为与女娲有关。据发掘报吿摹本其形为:(注:岩画上的人物乳房硕大下垂,表示是一个生育女性。岩画上部七个点,当代表的是天上的星宿,表示天宇;画上人物右手高举一圈形物,上接苍天。画像下部周围的几个点或代表生育人类的意思。这正是女娲神话的艺术表现。吉县周边地区临汾、乡宁、洪洞、襄汾、蒲县、灵石等处也都有女娲的祀庙。这都是和生殖之神女娲的崇拜分不开的。)按世界各地都存在着丰富的生殖崇拜

  • 文章女娲非后土浅见(上)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4期  作者:陸峰波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女娲 后土 民间传说 学者观点 研究论证

    女娲、后土,都是从上古时期的人们口耳相传而来,女娲谓之华夏民族始祖之一,而后土则是与皇天对举的土地神祇。可是,有些学者却牵强附会地硬将「女娲」和「后土」往一起拉,说什么「女娲者,后土也。」甚至否定汾阴(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后土祠的「后土圣母」是大地之神祇,反而美其名曰「娲皇后土圣母」,实在令人匪夷所思。稽古务学,必须履眞践实,硏究须以史籍为证,以正史为据。对尙无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而言,则应依据考古发掘出土的遗址、遗物等文物及其所提供的资讯进行稽考,否则

  • 文章學者建議確定女蝸誕辰為「中華母親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2期  作者:張恩 出版时间:2008-07-01
    关键字: 女娲传说 考察研究 中华母亲节

    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硏究员孟繁仁近日在此间提出:上个世纪以来,欧、美各国一直流行以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为「母亲节」的习俗。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中华儿女也应该为自己的母亲们制定和庆贺属于她们自己的节日。孟繁仁认为,中国民族自古以来就广泛流传着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积灰止水」、「杀黑龙以济冀州」和「制作笙簧」、「缔造婚姻」的神话传说。东方世界的「女娲、伏牺」和西方世界的「夏娃、亚当」一样,都是地球人类「创世祖先」人物。孟

  • 文章中华圣母——女娲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辛中南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女娲 中华民族之母 民间传说 历史考证

    女娲乃华夏始祖——中华民族之母。在人类社会进化中,她和其兄伏羲为繁衍人类,使人类能生存下去,在中华大地上有过许多建树,曾经留下了不少神奇的神话故事。例如炼石补天、捏土造人、制订婚礼、创作笙簧等等。据文献记载和专家考证:女娲果真有其人、其事,女娲是人不是神。她有超人的非凡业绩,对人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由于她功德无量,后世尊崇她、歌颂她,把她的真实形象渐渐地神化起来,即成为神,人们才赋予她民间神话传说。本文从搜集的大量史料和现存遗迹、碑文中,阐述远古时期女娲

  • 文章尽快修复女娲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5期  作者:孟繁仁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女娲 修复建议 名景名胜 开发旅游业

    一九九四年,在山西洪洞县赵城鎭侯村,发现了中华民族伟大母亲“女娲”的长眠之地—“女娲陵”,以及自唐、宋以来,一直享受历朝历代封建皇帝祭祀的国家级庙—“娲皇庙”。“女娲”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在山西广大的太行山、霍山、吕梁山一带,分布有“娲皇窟”、“补天台”、“补天洞”、“望儿台”等多处珍贵的“女娲”活动遗迹。大量事实证明:“中华之母—女娲”的主要活动舞台,是黄土高原的山西。据考:“女娲”是东方世界远古时期母系社会的最高部族首领。她的时间远在古代“父系社会

  • 文章赵城女娲皇陵建筑群文化内涵——华夏文明全景图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劉北鎖 申民順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赵城女娲皇陵 华夏文明全图 神话故事

    洪洞县赵城女娲皇陵所在地侯村,地处临汾盆地北部边沿,东依霍山,西临汾河,东高西低显缓坡状,属于山前丘陵地带。村南、北、中各有一条涧河由东向西流过,郁郁之松,藏于涧底,常年清水流淌。村中的井浅而水质优,土地肥沃,是古代人类聚居的理想之地。娲皇庙周围是山西最大的一片东西二千五百米,南北一千米的新石器时代仰韶和龙山文化遗址,属于「省重点文物保护区」。所谓的华夏文明,就是从仰绍文化到龙山文化间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考古学家认为「侯村遗址」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并称

  • 文章女娲造人」与「大槐树寻根」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9期  作者:孟繁仁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女娲造人 大槐树寻根 民间传说 山西移民

    了古代人类生存环境所要求的封闭性、隐蔽性、安全性、生存性、稳定性和选择性,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和适于人类生存居住的优越环境,成为「中华之母——女娲」创世、发明的主要舞台;「中华农耕文明之祖——神农、炎帝」的创业、开基之所;「尧、舜、禹」三王的建都之区,自古有「表里山河」之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摇篮」。古代以「天子所居为中」,以此又成为「中国」国名的起源之地。进入封建时期以后,历代王朝的交替更迭,经常引发长期持续

  • 文章女娲非后土浅见(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5期  作者:陸峰波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陶器艺术品 彩陶花纹 女娲传说 历史记载 学术考证

    在距今八千年至五千间,发生了进入新石器时代以来的第二次大洪水。「为水害」致使「共工用灭」的历史,应发生于距今四千七百年以后的小波动中。而由母系氏族公社转入父系氏族公社,约在距今四千六百年至四千一百年期间。按照上述见解,参照这一阶段的大体情况,我们对女娲之传说可以做出如下之猜想:第一个猜想是「女娲」和「伏羲」是古人赋予聚落首领(母系)、部落酋长(父系)的名字。深受水害的古人,都希望带领他们生产生活及躱避洪水危及生命的首领、酋长,能如「神人」那样拥有各种本领,有如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