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处世哲学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亡國之君的「智」與「愚」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1期  作者:涂繼文  出版时间:2010-11-01
    关键字: 亡国之君 李煜 刘禅 施政理念 处世哲学

    」(魏《策命》中语)的决策,对于保全广大人民生命财产作用大矣!「识时务者为俊杰」《三国演义》开卷云:「话说天下大势,分久不合合久不分。」如果说刘备是分裂时代的英雄,那么刘禅可谓统一过程中的俊杰了。2、在对内政策和用人上。南唐后主李煜天性柔弱,政治上不但平庸而且无知,完全不懂得为君之道,具体表现:一是妇人之仁,不懂法治。北宋释文莹《湘山野录》载:他「性宽恕,威令不素著」一次视察监狱,见一死刑女囚,已判产后执行。不久生下一对双胞胎,他无任何理由,即下诏改判流放

  • 文章菜根谭的处世哲学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陳嘉欣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菜根谭 处世哲学 儒家 道家 佛家

    明代洪自诚所著的「菜根谭」,是一部我国处世哲学的典型杰作,它吸收了先哲的思想和处世观,融会了儒家、道家,甚至于禅佛的思想。虽然在简洁的字句中,却不难寻出思想的精华,和哲理之所在。因此东传到日本,自江户时代以后,万户齐诵,据说后来明治维新的时代大开创,和菜根谭的敎训所赐与的不无关系,所以直到现在仍然被日人奉为处世观的一部圣书。作者洪自诚,名应明,字称还初道人,为明万历年间(即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的官吏;但对于名利至为恬淡,不久就退官过着悠悠自乐的生活

  • 文章論「積財」不如「積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2卷 第12期  作者:邵拓榮 出版时间:1980-12-06
    关键字: 处世哲学 道德原则 行事积德 范仲淹

    賢者多財則難免惰廢,不材者多財定趨驕奢。故積財貽後,愛之適以害之、亂世多財尤易滋憂。至於得之不以其正,財悖入者終必悖出、更不待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德必獲善報;以是積財而不積德,固無不敗,積德而兼聚財,亦難持久矣。大學說:「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孟子說:「爲富不仁,爲仁不富」,因爲貪財與不貪財,關係別人利益與幸福甚大,所以發財者必能造罪、而不貪財者方能造福人群。世人多以爲積財多買些房屋土地、能使子孫有飯吃、能使自己生活享受、金屋藏嬌,所以拼命...

  • 文章周易新解(四)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卷 第3期  作者:邵詩譚  出版时间:1981-12-01
    关键字: 周易 处世哲学 卜筮之书 术语浅释

    三)周易的本质从前人皆以为周易是玄学的代表,也可说是一部天书,包罗万象,莫测高深,而且又是三位大圣人合作的,故尊之为经。(又名易经),实则皆是道家阳阳家牵强附会之说。时至今日,稍有科学常识的人,总该不会相信吧!我以为周易是一部处世哲学。也可说是我国古代一部最有条理的书。分门别类,所说皆是有关人事,而且很详细的指出,某一类人处在某种环境,应具某种态度。直至现在,可以取法的地方,还不算少。比较当时诸子之书,更有条理,更切实际。(四)周易与卜筮之书的关系

  • 文章倫理與文化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67期  作者:張經邦  出版时间:1991-01-05
    关键字: 传统伦理 中华文化 处世哲学 儒学思想

    詩經說:「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意思是說:以上天生了許多人民,具有外在的五官四肢物象,必有內在的仁義禮智法則的!先聖先賢在俯仰省審之餘,發現「物」與「則」的內涵與表現,發端在家庭,而其培育亦在家庭;如有人耳目則有司聰司明之能,有父子,則有克慈克孝之德。於是抓住根源,把握重點,提倡倫理社會的組織,作爲我們文化的起點,來指引人們趨向孝悌、慈愛、友恭、忠信等等人生壯濶的道路,而由家庭組織,推演到社會組織。因爲人生下來之後,卽有發生所謂「骨肉之親」的關係,夫婦、...

  • 文章朱柏廬先生治家格言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08期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治家格言 生活体悟 处世哲学 朱用纯

    黎明即起掃庭除要内外整潔既昏息闗鎖門户必親自檢㸃一粥一飯當思來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㽞連噐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羞勿營華屋勿謀良田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童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妝祖宗雖逺祭祀不可不誠于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期儉樸教于要有義方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與肩挑貿易毋佔便宜見窮苦親隣須加溫卹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兄弟叔姪須分多潤寡長内外宜法肅辭嚴聼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

  • 文章歷史與人生(一)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06期  作者:錢穆  出版时间:1986-12-20
    关键字: 钱穆 人生感悟 处世哲学 商汤

    歷史乃人生之記載,亦卽人生之寫照。人生乃歷史之方然,歷史則人生之旣然。中國人稱史鑑,歷史乃如人生一面鏡子,人不能自見其面貌,照鏡斯見。亦如人不能自知其當前之生,鑑於過往之歷史,乃如攪鏡而自照。由鏡見己面,亦如讀以往之史而知己當前之生,實非有大相異處存其間。新舊相依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湯乃中國已往三千年歷史上商代一開國明君,自銘其晨起盥洗之盤如此。實則不僅每日晨起始見面貌之日新而又新,人之爲生,無時無刻,無瞬無息,乃無不見其一身之日新而...

  • 文章中國人的己與道(五)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04期  作者:錢穆  出版时间:1986-10-20
    关键字: 中国传统思想 处世哲学 孔子 孝悌

    中國人敎人做人,最好當做一小輩後輩。天生人先作嬰孩,便是要敎人懂得此道。現代科學進步,要戰勝自然,有電腦,有機器人。電腦勝過人腦,機器人勝過生人。科學越發達,人的意義價値越降低。那麼戰勝自然,豈不就是戰勝了人類的自身嗎?將來的世界,豈不將變成一機械世界,要人做電腦機器人的奴隸嗎?中國人講孝弟,但每一家的父母各不同,兄弟姐妹亦不同。所以中國人講道,要講己。每一己所行道,卽如孝弟,亦各有不同。大道盡相同,小道則各異。而小道相通,卽就是大道。舜的父母和武王周公...

  • 文章中國人的己與道(三)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02期  作者:錢穆  出版时间:1986-08-20
    关键字: 人生感悟 处世哲学 本源探源 钱穆

    人生最先就只是一情感,此是人生之本源。樹有根,水有源,人生究以身爲主,還是以心爲主呢?中國人最重此心此情,謂之天賦之德性。西洋人不講心,講腦。腦是人身一部分,一器官。目以視,耳以聽,鼻以呼吸,口以飮食,腦以有知識思想,西洋心理學講這些極詳細。但人何以會有喜怒哀樂等情感,西洋心理學似乎並不太看重來硏究。中國人說我覺得開心,這句話很重要,但西方心理學對此却不深加硏討。西方人想法,物質生活便開心的條件。西方對物質人生覺有很多問題,須少數高級知識分子傑出的人來硏...

  • 文章如何使自己進步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98期  作者:高永祖  出版时间:1985-04-01
    关键字: 孔子 学习理论 处世哲学 王阳明 胡适

    學習的方法很多,見仁見智,各不相同——但異途同歸,它的目標爲求進步,最後理想是爲人類服務總是相同的。唯其目標與理想相同,因此多少有一㸃原則可以探求。今天在這兒所要提供的幾個原則,一個系統,卽爲孔子的一整套的學習理論,也就是做人做事的基本,確是求進步的有效辦法。這套理論就是博學、審問、愼思、明辨與篤行。茲一一分述於后:(一)博學 在這兒所講的博學,不單是指外延的廣渉的一面,而且包括了內涵的深入的這一面。人類組織日趨繁複,人類生活亦日漸駁雜,不論日常生活,或...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