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处世共返回3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公餘讀書心得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孫樹寧  出版时间:1988-06-01
    关键字: 治学处世 治学态度 治学方法 处世心境

    君子修身自省,首重治学与处世,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亦系由治学与处世着手。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虚心学习,始有增益;学问浩翰无涯,闻道有先后,用心有深浅,倘能与胜我者切磋琢磨,对于本身学问定有长进。再者,治学最忌心满意足,常闻书到用时方恨少。即为勉励吾人必于平时多所充实,充实之道无他,多与胜我者研究,不耻下问,日积月累,必能有功。学问无涯,自修功夫,极为重要,自修方法更须讲求,常看胜我者何能胜我?则必能

  • 文章陳文恭公的經世學問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36期  作者:牟甲銖 出版时间:1987-04-10
    关键字: 陈宏谋 人物品质 为人处世

    调剂,庶几人己两得,可以泽被民物,始信古人云平易近人者,其中原有作用,未可竟作俯仰随俗看也」。这是养生之道,也是作人处世的大道理。再其次说到耐字,能忍尙须能耐,耐就须要持续不断和精神,他在在官法戒录里特别说明,他说:「居官莅事,牒诉纷错,日出事生,欲每事躬亲料理,未有不以为苦者,一有厌苦之心,便有不耐之意,或草率了事,或假手他人,或阘葺稽延,或急遽无序,民亦多蒙其累,事便不得其平,不耐烦之流弊,良不浅矣,天台先生所著耐烦说,入情入理,切中锢病,并谓耐烦更在廉之上

  • 文章談忍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11期  出版时间:1987-11-30
    关键字: 谈忍让 学者观点 处世道理

    忍讓是一種美德。我們中國人在很多地方都講求忍讓,殆已成爲我們傳統的民族性格。但古人也傳有明訓:「當仁不讓」。據朱熹的詮釋:「當仁,以仁爲己任也;雖師亦無所遜,言當勇往而必爲也」。具見忍讓有「分際」:有些事可以忍讓,而且應該忍讓。有些事卻不可以忍讓,而且也不應該忍讓。此外,古人又謂「斯可忍,孰不可忍」。在說忍讓有「分寸」:某種程度可以忍讓則忍讓,超過這種程度不可以忍讓則下忍讓。忍讓有其可與不可的分際與分寸,區劃其分際、把握其分寸,當以合理、合情、合法爲基準...

  • 文章格言集叢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7期  作者:謝世寧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格言 为人之道 处世之道 观气辨认

    護體面,不如重廉恥。求醫藥,不如養性情。立黨羽,不如昭信義。作威福,不如篤至誠。多言語,不如愼隱微。博聲名,不如正心術。廣田宅,不如敎義方。恣豪華,不如樂名敎。談人之善,澤於膏沐。暴人之惡,痛於戈矛。吉凶禍福,是天主張。毀譽予奪,是人主張。立身行己,是我主張。順適乖蹇,是運主張。取人之直,應恕其憨。取人之樸,應恕其愚。取人之介,應恕其隘。取人之辯,應恕其肆。取人之敬,應恕其疏。取人之信,應恕其拘。豁達的人氣博,放蕩的人氣短。儉約的人氣固,吝嗇的人氣縮。謹...

  • 文章略談易道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0卷 第1期  作者:陳華  出版时间:2002-01-31
    关键字: 《易经》 为人处世 趋吉避凶 经世致用

    升沉,皆可推而预知,诚非虚语。亦无甚么玄奥怪诞之处,系完全根据卦爻的变化以象诸人事而来。我们生于世上平日的一切言行活动,均切合于易道之中,一切得失悔吝之理,皆可于易象来推求的。所以朱熹在其「周易本义」序文中说:「远在六合之外,近在一身之中,暂于瞬息,微于动静,莫不有卦之象焉!莫不有爻之义焉!」就是这个道。但我现在不谈卜筮之道,而专就易象以谈人事,不著鬼神,不托空论,一切以人事为本来论述。易学是最合乎科学逻辑的,最实事求是的,最切实际而致用的。亦为指示为人处世

  • 文章亡國之君的「智」與「愚」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1期  作者:涂繼文  出版时间:2010-11-01
    关键字: 亡国之君 李煜 刘禅 施政理念 处世哲学

    」(魏《策命》中语)的决策,对于保全广大人民生命财产作用大矣!「识时务者为俊杰」《三国演义》开卷云:「话说天下大势,分久不合合久不分。」如果说刘备是分裂时代的英雄,那么刘禅可谓统一过程中的俊杰了。2、在对内政策和用人上。南唐后主李煜天性柔弱,政治上不但平庸而且无知,完全不懂得为君之道,具体表现:一是妇人之仁,不懂法治。北宋释文莹《湘山野录》载:他「性宽恕,威令不素著」一次视察监狱,见一死刑女囚,已判产后执行。不久生下一对双胞胎,他无任何理由,即下诏改判流放

  • 文章菜根谭的处世哲学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陳嘉欣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菜根谭 处世哲学 儒家 道家 佛家

    明代洪自诚所著的「菜根谭」,是一部我国处世哲学的典型杰作,它吸收了先哲的思想和处世观,融会了儒家、道家,甚至于禅佛的思想。虽然在简洁的字句中,却不难寻出思想的精华,和哲理之所在。因此东传到日本,自江户时代以后,万户齐诵,据说后来明治维新的时代大开创,和菜根谭的敎训所赐与的不无关系,所以直到现在仍然被日人奉为处世观的一部圣书。作者洪自诚,名应明,字称还初道人,为明万历年间(即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的官吏;但对于名利至为恬淡,不久就退官过着悠悠自乐的生活

  • 文章老子蠡測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3期  作者:韋德懋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老子 生平 处世之道

    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惟其如此,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二十三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老子三十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七十八章)「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老子四十二章)凡此皆字宙间事物变化自然之通则,老子特发现而加以述之。六、处世之道老子的处世方法,大要为若欲如何,必先居于此如何之反面,故:「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三十六

  • 文章論「積財」不如「積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2卷 第12期  作者:邵拓榮 出版时间:1980-12-06
    关键字: 处世哲学 道德原则 行事积德 范仲淹

    賢者多財則難免惰廢,不材者多財定趨驕奢。故積財貽後,愛之適以害之、亂世多財尤易滋憂。至於得之不以其正,財悖入者終必悖出、更不待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德必獲善報;以是積財而不積德,固無不敗,積德而兼聚財,亦難持久矣。大學說:「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孟子說:「爲富不仁,爲仁不富」,因爲貪財與不貪財,關係別人利益與幸福甚大,所以發財者必能造罪、而不貪財者方能造福人群。世人多以爲積財多買些房屋土地、能使子孫有飯吃、能使自己生活享受、金屋藏嬌,所以拼命...

  • 文章嘉言錄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6卷 1~4  作者:李士椿  出版时间:2014-12-01
    关键字: 嘉言录 学者观点 处世态度

    蒐集提供立身行事 待人接物 人非贤莫交,利非义莫取;话非实莫说,事非是莫举。 人忌全胜,事忌全美;勤能补拙,俭可养廉。 以信义的操持待人;以和平的态度处世。 贤者处世能三省;君子立身有九思。 事若可传皆合德;人非有品不能贫。 话到唇边留半句;理从是处让三分。 谋事不可不愼;处事不可不公。 做事忍事不生事,自然无事;平心诚心不欺心,何等放心。 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 言多语失皆因酒;义断情绝只为钱。 知足是自然财富;奢侈是人为贫穷。 勿以小事疏至

共31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