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方特色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晉南晉中晉北及口梆子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期  作者:揚璉 出版时间:1973-07-15
    关键字: 山西梆子 代表剧目 地方特色

    (本文截自楊璉先生所著梆子腔綜述)關於「秦腔」之東入山西,誠如淸、嚴長明氏在其著作「秦雲擷英小譜」中所說的:「秦腔自唐、宋、元、明以來,音皆如此;後復間以絃索。……至於燕京及齊、晉、中州,音雖遞改,不過卽本土所近者稍變之」耳!以往,由於山西「中路梆子」的演員多爲蒲州人;從而擔任敎師的也如此。故伶官多習「蒲」白;且有:「蒲州娃娃是道地貨,本地戱子不吃香」的說法。依據此項事實推斷,則在廣義的「山西梆子」腔裏,「秦腔」(可能卽指「同州梆子」)乃於渡黃河後,先對...

  • 文章略談贛南採茶戲的特色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4期  作者:朱受群 出版时间:2001-05-01
    关键字: 赣南文化 采茶戏 地方特色 戏剧历史 茶腔

    、「叽哩咕噜咕噜叽哩」,等等。灯腔的衬词如「啊」、「哟哟咳」、「咿呀咿子哟哟咳」、「五六工尺上」、「且当且」等。这些衬词是表现赣南地方特色和表达人物感情的一种手段。如果去掉衬词,就会顿失光彩,大大减弱表现力,破坏曲调结构完整性,甚至无法演唱。赣南采茶戏的行话也具客家地方语言特色。唱戏叫做响阳老子,戏台叫做跳板;本班社人叫做堂子内人,班社外人叫做外山伙佬,师兄弟妹叫做攀尖子,徒弟叫做徒板京;唢呐叫做大风,笛子叫做八足虫,打锣鼓叫做打铜;做饭食说成抄早,吃说成辗,吃饭说

  • 文章四川方言擧隅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35期  作者:平子 出版时间:1965-07-01
    关键字: 四川 方言 俗语 地方特色 风土人情

    本刊第三十二期,載有毛一波先生「自貢市的方言」一文,讀後至感興趣。方言二字,照「辭源」的解釋:「土俗語也。囿於一方,不能通行各地,故曰方言。」正因如此,方言充滿了地方色彩,地方情調;把方言引進文藝寫作,每每更能够表現某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增加其親切感。又一地方言如能擴大其通行的地區,則方言亦便逐漸形成爲可通行各地的新語彙。如因抗戰時期大量外省人口向四川的移入移出,過去四川的方言,已有若干成了全國通用的語言。所以方言的研究,應是增加國語語彙,充實寫作內容的...

  • 文章人生難得眞功夫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6期  作者:吳柏初 出版时间:2004-05-01
    关键字: 《论鄱阳湖文学风格流派》 董晋 文学地方特色 文学主张 历史传承

    使人的生命意义有了更准确的诠释。先生倡导的「追求民族与地方特色,倡导鄱阳湖文学风格流派的循序形成」的文学主张,是自己几十年创作实践的总结,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的社会基础,是鄱阳湖给本土文人墨客熏陶的结果,也是当今两个文明建设的必需。在文章结尾,先生自谦是抛砖引玉。笔者认为,这正是先生为人之美德和文学创作之风格,人生难得眞功夫。后辈本不敢班门弄斧,但为了繁荣先进的文化,向应先生关于「鄱阳湖文学流派的艺术特色及其文学主张」,使我难于按捺激动的心情,献丑也得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