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势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西省之自然地理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9期  作者:王鑫  出版时间:1977-01-01
    关键字: 自然 地理 河流 地势

    作者简介:王鑫,山西昔阳县人,为已故国大代表王志强先生之公子。现年卅二岁,毕业于台湾大学地质系,复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博士学位。现任敎台大地理系,对矿床学,衞星遥测学,地势分析学,均为国内有数之专家。

  • 文章東北之氣象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卷 第1期  作者:王奉瑞 出版时间:1972-08-01
    关键字: 气候 降雨 地势 监测

    适用于动物(畜产)及农产物。在人类及动物(畜产)既须抗寒尤能耐暑,必为无往而不适的优胜强者,在农产果树等,则适于寒温热之植物,均可生产,故其生产种类数量,必极繁盛丰富,可于其实际调査统计中证明之。我国疆域广大辽濶,气候带(区)之分布,自多有不同,求其最适合于上述之地带(区)与条件者,当以东北地区为最显著之实例也。又地理环境是否适于人文发展,地势高低,亦为一先决之条件,依张著中国地理大纲略谓:就中国地形分析,对于人类生活之影响如何,全国地势,大致可分为五等:高度

  • 文章河津縣簡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9期  作者:郭國棟 楊棲鳳  出版时间:1977-01-01
    关键字: 何津县 地势 历史沿革 美食 古迹 名人 特产

    作者郭國棟,字養吾,山西省何津縣人,西北大學畢業,革命實踐硏究院畢業,曾任鹽務局長,軍法處長,組長,金寜中學教師。

  • 文章甘肅古堡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3期  作者:本社記者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甘肃古堡 甘肃地势 珍贵照片

    依地形建筑的不规则形古堡亦复不少。土质的或砖、石质的都有,墙高约四、五丈不等。有的有护城河,有吊桥,有的因地势高峻,只有深堑削壁而无河水吊桥,一般都比县城或省城为小。甘肃古堡屹立大地,已不知几易寒暑,但如理研究,它的年岁至少也不会少于万里长城。甘肃古堡与欧洲封建时代的古堡,在造形上虽不完全相同,但作用则大槪一致。甘肃古堡曾经是甘肃人抵抗胡人南下牧马的据点。甘肃古堡曾经是长城内线区域安全的堡垒。甘肃古堡曾经是农垦时代权力存在的象征。甘肃古堡是爱与恨的焦点

  • 文章研究阜寧老黃河祕史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7期  作者:徐漢三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老黄河 地势简介 历史佐证 平地河

    阜寧老黃河從東海西岸起,向西直線到淮陰西壩爲止,全長約三百多里,寬約六里。位置在阜寧縣中間,西半段地面高,東半段近海低。地面如池,進水無出,不能植穀。河兩岸之地,地名總稱葦蕩營。又分葦左營、葦右營。地面低凹,大雨成災。如洪澤湖水高,放水阜寧首當其衝,不知何人何年,在平地築成兩條大堤,兩堤之間約六里,成爲平地河。疏出洪澤湖水,在當代有效,但是年代太久,隨放水沖來泥土,沉在河中心,變成河中心之地,較兩堤之外之平地,高出三尺。歷年放洪水,沖出海外之泥土,在河口...

  • 文章中原文化與中原水系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1期  作者:龐儀山  出版时间:1987-07-01
    关键字: 中原河流 民族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地势 中原历史

    算大,而中国的地形背景、显然与埃及巴比仑、印度诸国形势不同,中国同时有许多河流与许多水系,而且极大也极复杂。以下谈及我中国古代中原文化的形成:㈠中原地势与中原文化中原一片高山平原,黄河滚滚流过,这是中国文化的蕴育之地,有古蹟遍地的千年古都长安、洛阳;有各具胜景的五岳风光;有孔子故鄕、圣人之地遗风;也有繁华巨埠天津和别具欧式风格的花园港市靑岛。每一个大城小鎭都有历史印证,都是我们深深所爱的!㈡中原地带名域一陕西省:西安乃秦中自古帝王州。华山、为一奇峰绝险盖五岳

  • 文章湖北省監利縣略圖

    来源期刊:《監利文献》 第3期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监利县地图 行政分划 周边邻里 乡镇划分 地形地势

    説明東至沔陽縣倪家峰80里東南界距湖南岳陽廿里、城陵磯五里南至湖南華容縣章華港25里西至江陵縣新觀80里北至沔陽縣金家塌25里繪製者:姜獻廷 余致堯(72 1 11修訂)

  • 文章湖北省監利縣略圖

    来源期刊:《監利文献》 第1期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监利县简图 方圆百里 县政府 行政区划 地势地形

    説明東至沔陽縣倪家峰80里東南界距湖南岳陽廿里、城陵磯五里南至湖南華容縣章華港25里西至江陵縣新觀80里北至沔陽縣金家塌25里

  • 文章五華浮雕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8卷 第3期  作者:鍾正君 出版时间:1988-09-30
    关键字: 五华山 地势物产 政区县制 交通教育 人性人物

    一、地势及物产远在汉初,尉陀筑长乐台于五华山下,其后人民聚居,台旁村落,便名长乐鎭。至北宋神宗熙寗四年,设县治于长乐鎭,故以长乐名县。民国三年,政府调整全国县名时,因福建、湖北两省均有长乐县,而以福建长乐建县较古,故得保留长乐之名,湖北长乐改为五峯,本县则因城北有五华山,而改为五华。本县位居本州最南端,全县面积约为八千平方华里,县境由东到西,约长一百五十华里,由南到北,约长二百二十华里,略成扇形,扇轴在东端,地沿分向西北西南延伸,南北则略成一弧直线如扇沿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