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唐朝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临淸县唐朝时不属于恩州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2卷 第2期  作者:趙醒民 出版时间:1986-09-20
    关键字: 臨淸 恩州 唐朝

    是属于贝州,同时附近的州没有恩州,也没有现在的恩县。经査阅新、旧唐书确实如此,分述如下:旧唐书卷三十八,志第十八,地理一,唐朝的行政区域,贞观元年,分为十道。开元二十一年,分天下为十五道内有河北道;卷三十九,志第十九,地理二,河北道辖有贝州。「贝州:隋为淸河郡。武德四年,平窦建德,置贝州,领淸河、武城、漳南、历亭、淸阳、鄃、夏津七县。六年,移治所于历亭。八年还于旧治。九年,以废宗州为宗城、经城来属,又以废毛州之临淸来属。天宝元年改为淸河郡。乾元元年,复为贝州

  • 文章玄奘大師生平及其貢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5期  作者:道安法師 出版时间:1971-05-01
    关键字: 唐朝 玄奘 那烂陀寺 吴承恩

    终于踏上艰苦的行程,展开他那光芒万丈,惊天动地的求法生涯。四、孤僧远迈玄奘大师在准备西行求法的当时,正好一位印度学者波颇密多罗来到了长安,他不但通晓大乘经典以及小乘经典,同时他又是印度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戒贤法师的弟子。戒贤法师名满五印,是最权威的大论师,正是玄奘大师所钦敬的。玄奘便向波颇密多罗求敎,两人往来非常密切,使他得到很大的鼓励。那时想出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初所遇到的难题是政府封闭了边境,不允许人民自由出入。原来,唐朝初初建立,四夷不靖,突厥

  • 文章尋人啓事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5期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东唐楼村 唐朝正 寻人

    兹有本县第八区黄口东唐楼村唐朝正(乳名书印)于一九五七娶妻白子英女士,婚后三日,即随刘子良从军,至今未有音信,白女士现住其娘家侄白亚东家中(萧县永堌),我乡亲能知唐君消息者,请即与乡亲陈凌言联络(汐止鎭弘道街五三巷一四弄七号三楼,电话〇二—二六四〇三二二五)。「我姑母白子英,属牛,于一九四二年阳历十一月二十七日,十八岁嫁于黄口鎭东六里路唐楼村唐朝正乳名书印为妻,那年姑父十五岁属大龙,有本村「唐朝东介绍」在唐朝须的东屋拜的堂,住了三天搬回自家。其父唐展立

  • 文章漁陽鼙鼓動地來——安史之亂,爲影響唐王朝盛衰轉折之關鍵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0期  作者:王希文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安史之乱 唐朝 由盛转衰 安禄山 八年

    四年,「终成之乱」。起兵作乱的,便是胡人安禄山。安禄山乃营州柳城之杂种胡人,生父不知谁何,母阿史德为突厥人,是个巫师。禄山初名阿荦山,为战神之意。后其母嫁安延偃,才冒姓安氏,名安禄山。此人年轻时骁勇多智,通六种(一说九种)番语,在边境充当「互市儿郎」(突厥与唐朝互市的中介人),以其貌伟言奇为幽州节度使张守珪赏识,任为「捉生将」,收作「养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七三六)安禄山为平卢讨击使,在与奚、契丹战事中兵败,被押送东都。张九龄力主斩之,玄宗怜其勇锐、放归,

  • 文章唐代的福建莭度觀察使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8期  作者:王壽南 出版时间:1988-10-01
    关键字: 唐朝 地方制度沿革 节度使 常衮 王审知

    为「藩鎭」,藩鎭力大势强,有反抗中央的资本,安禄山便是以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个鎭的节度使而起兵叛变的。在「安史之乱」以后,唐朝中央政府又设置了「观察使」;观察使的职责是监察地方官吏,但为了避免地方官太多,遂令节度使兼观察使,于是节度使手里除了掌握军政、民政大权外,又增加了一项监察权。「安史之乱」以后,全国各地遍设藩鎭,有些藩鎭的职称是「节度观察使」;但有些地方则仅有观察使,不论正式职称是「节度观察使」或是「观察使」,都是藩鎭,都有指挥该地区军政、民政、监察

  • 文章乾陵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3、24期  作者:柏揚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乾陵 西安 古迹 帝王陵墓 唐朝墓葬

    ▲一個墳墓埋葬男女兩個皇帝:李治、武照。西安,是東方的羅馬。世界上再沒有第三個城市,能像西安、羅馬那麼相似,當人類歷史剛剛有文字記載後不久,釋迦牟尼和耶穌出生之前,這兩個巨城就在地球的兩側,分别崛起,各以自己的方式,認爲自己是世界唯一中心,被各自人民和隣國人民所崇拜。當事實證明沒有一個能覆蓋全球時,它們却爲後人留下兩座最古老的姐妹城。到過羅馬的朋友都有一種發現,幾乎每一個脚步都會踏上一個古蹟、每一地方都會聽到一個使人震動的故事,徘徊流連,不忍遽去。不過,...

  • 文章漫話鼠文化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2期  作者:張永壩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老鼠 唐朝 印度 历史考究 文化

    官倉老鼠大如斗,見人開倉亦不走。健兒無糧百姓饑,誰譴朝朝入君口。唐·曹鄴

  • 文章美的劫難與中國史的秘密初讀張乘健《楊貴妃秘史》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2期  作者:阮延陵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唐朝 杨贵妃 安史之乱 衰落 《杨贵妃秘史》

    中國的古代社會爲什麼由鼎盛趨向衰微?研究唐代開元天寶時代這一中國史上關鍵時期的史事,有助於解答這一問題。真的史實往往比人爲編造的戲劇更富於戲劇性。有唐一代的盛衰竟繫於一個女人。這個女人便是楊貴妃。楊貴妃的死象徵著美的劫難,而在楊貴妃死因的背景中隱藏著中國史的重大秘密。張乘健的《楊貴妃秘史》分別以話劇《楊玉環》與《開天史考論》來揭示歷史的秘密。使唐代由盛轉衰的關鍵事件是安史之亂。安史之亂使興盛百年的大唐的黃金時代毀於一場浩劫。後來的人們在追憶這段歷史的同時...

  • 文章海南文化源流考(上)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何定之 出版时间:1975-09-01
    关键字: 海南文化 苏轼 谪宦之区 唐朝 五代 宋朝

    引言海南在昔爲荒服之地,迄秦爲象郡之外徼,漢始編入中原版圖,魏晉後,五胡亂華,衣冠之族,紛紛移居江南,至唐及五代,海南之文化,始爲中華文化所薰陶,成了海南文化之淵源,其實質與特質,都仰承着中華文化之傳統。自宋以來,更能發揚光大,日新而月不同,根據史籍之記載,探討其以往之歷程,可以分爲丕基,發靱與勃興三大時期,玆謹分別略述之如左:丕基時期海南文化之丕基時期,當自唐代名宦之流謫、與五代先民之移住開其端:㈠、唐代名宦之流謫嶺南自昔爲謫宦之區,漢以後,更著爲律例...

  • 文章唐代朔州狀元苑論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9期  作者:李堯 符新基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苑论 唐朝科举制 柳宗元 良好品格

    我国的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创立,到唐朝逐步趋于成熟。在唐朝统绐的二百九十年间,共举行进士科考试二百六十一次,录取进士六千四百六十人。其中有姓名可考的状元一百五十五人。唐德宗贞元九年(七九三)癸酉科省试中,有三十二人进士及第,其中有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刘禹锡等。跃上榜首成为状元的是马邑人苑论。这是实施科举取士以来,山西省继唐开元十九年辛未科王维之后产生的第二位状元。记载甚多 语焉不详苑论(七六三?——八二三?),字言扬,马邑(今朔州市朔城区东)人,后迁居荆州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