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吴氏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吴氏宗支源流攷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期  作者:吳稼秋 出版时间:1967-12-10
    关键字: 大埔吴氏 历史源流 考证

    仲雍之后。得仲雍之曾孙周章。已世君吴。乃追封泰伯为吴伯。封周章为吴国之王。使奉泰伯仲雍祀。并世袭之。此吴氏开国之所由始也。先是泰伯卒无嗣。仲雍立。至周章已四世。开国承家。世代相袭。追本溯源。自以泰伯仲雍为一世始祖也。递传至十八世寿梦公。妃文氏。生四子。长诸樊。次余祭。三余昧。四季札。而寿梦欲使谙子。次第继立。以及札。札贤而义。曰不可。逊让长位。而世嗣之。因而别封札于延陵。(江苏常州)号曰延陵季子。以让继让。著望延陵。而吴氏更闻名于天下矣。故孔子尝嘉之曰:「延

  • 文章吴氏族谱稿序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王公璵 出版时间:1980-03-01
    关键字: 吴氏家谱 序文 家族历史

    吴氏之裔,系出泰伯,泰伯三以天下让,孔子以至德称之,史迁亦嘉泰伯之让德,吴世家因列第一,推崇之隆,旷世无匹,良以流长泽溥,本固枝荣,高风大义,足资楷模,故不数传而笃生让国之延陵季子;盖涵濡祖德,默化无形,生来自有,又岂偶然!至礼重箕裘。诗尊祖武,代代相因,蔚为风尙,亦愼重追远,民德归厚之微旨也。惟何以彰光泽,明世系,纪其事蹟传诸久远,则谱牒向矣,又见太史公自序,知史记之成,取材有类谱纪;夫所谓谱纪,固合国史家乘及地方志三者而言,但个人传记,则家乘自尤较详

  • 文章吴氏通谱序言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6期  作者:吳展明 出版时间:2001-02-01
    关键字: 《远口吴氏通谱》 通谱序言 家族历史

    和关心修谱事业的宗亲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与诚挚的感谢!天柱县远口吴氏通谱编纂委员会主任:吴定发主编:吴展明[1] 「至德」出自「伦语、泰伯篇第八。」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这里的「至德」,意即最高品德。[2] 族人吴见举于一八九五年参加康有为在北京的「公车上书」。[3] 一九一五年二月,吴慕尧在北京狱中「绝命诗」:「慷慨挥椎博浪沙,丹心一片兴中华;男儿一死无他恨,大千世界是吾家。」[4

  • 文章吴氏族谱稿序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17期  作者:王公璵  出版时间:1975-09-20
    关键字: 吴氏族谱 祖先追溯 宗族传统

    吴氏之裔,系出泰伯,泰伯三以天下让,孔子以至德称之,史迁亦嘉泰伯之让,吴世家因列第一,推崇之隆,旷世无匹,良以流长泽溥,本固枝荣,高风大义,足资楷模;故不数传而笃生让国之延陵季子,盖涵濡祖德,默化无形,生来有自,又岂偶然。至礼重箕裘,诗尊祖式,代代相因,蔚为风尙,亦愼终追远民德归厚之微旨也。惟何以彰先泽,明世系,纪其事蹟,传诸久远,则谱谍尙矣!又见太史公自序,知史记之成,取材有赖谱纪,夫所谓谱纪,固合国史、家乘及地方志三者而言,但个人传纪,则家乘自尤较详

  • 文章续修虞溪吴氏家谱幷言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3期  作者:吳松青  出版时间:1997-09-01
    关键字: 续修家谱 虞溪吴氏 家族渊源

    沭阳虞溪之吴氏,原籍新安之始祖,系唐朝进士、左台御史,吴公少微,字仲材,号邃谷,传至廿七世孙,昆仲三人,于明朝初年,自沣溪之西溪南村徙出,一去山左(蒙阴),一失去向,一定居沭阳之南门,即为一世祖,讳昶,二世祖讳显,德配黄孺人,遂卜虞溪而家焉。至五世梦祖辈,兄弟七人,五入胶庠,二列成均,家声渐起矣!六世之祖辈,仅有八支,而其中之颜、之曾、之尹、之孔四支,习称东西南北门者也。家谱系景文公初修于乾隆十四年;南畇公再修于道光间,未及成书而辞世,嗣由经世、琴仙二公

  • 文章吴氏族谱重刊序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吳本公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吴氏族谱 重刊序言 《周礼》 孔子 《孝经》

    盖闻各姓氏皆有堂号,均各有其历史渊源,并随之宗谱流传,而寻其根源,更有在古老旧宅大门,门坎上刻着「堂号」,藉以示敎族人,勿忘其根本也。本族之堂号是「至德堂」。孔子谓太伯:「太伯可谓至德也」,能得孔老夫子如此赞誉,可说是绝无仅有的。吾族由来已久,人皆认定吴氏的始祖是太伯。太伯是古公亶父的长子,而古公亶父意将家业传给季历,太伯为遂父亲意愿,与次弟仲雍由歧下(今陕西)跑到南方的荆蛮(今江苏无锡一带),自号句吴。当时荆蛮人仰慕他的贤德,有一千多户归附他,成为句吴

  • 文章虞溪呉氏族譜序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7卷 第1期  作者:鐵秋吳紹矩  出版时间:1985-03-01
    关键字: 吴氏族谱 历史资料 学者研究 族谱序

    贻宗族羞,何尊为、敬为、收为?抑何谱为?谱也者,奠世系、辨昭穆,一齐民徧户册耳!名也非实也。沭阳虞溪吴氏,自明季昶公,由歙来迁,代有达人,其赫奕于官书及私家撰述者,不胜枚擧,述其尤彰彰昭铄人之耳目者,若唐修海州志载:「中议公九龄,居官以敎化利民为急务,家居建宗祠、立业塾义庄」;州人许乔林著,海州文献录载:「奉政公甸华,官安徽州县垂三十年,抚世长民,其政绩与鄕贤吕公昌际埒」;而邑人徐碐、天爵堂文,亦称公治歙治黟,仁术循声与两汉循良比美,使今世而有二公其人者

  • 文章沭阳刘集吴氏族谱引 己卯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吳澄源  出版时间:2000-03-01
    关键字: 区域历史 沭阳吴氏 宗族文化 人物回忆

    吴氏本姬姓,太王古公亶父,率众迁居歧山,生三子,长泰伯、次仲雍、三季历,季历而有圣子昌;泰伯偕仲雍,托药远走荆蛮(无锡),被立为君长,自号句吴。季历践王位,传于昌为文王,其子武王,伐商而有天下。封仲雍四世孙周章于吴,奉祀泰伯,以国为氏;封周章弟、虞仲于虞,奉祀仲雍、晋灭虞而吴独存,至寿梦乃称王,见于春秋;其少子季札,逊国有贤名,耕于延陵,卒于鎭江丹阳。孔子题其墓曰:「於戏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又十二世芮,仕秦为番阳令,西汉封为长沙王,十传有汉,佐光武中兴

  • 文章三晉族譜概覽(三)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李吉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三晋族谱概览 邢氏宗族 吴氏宗谱 宋氏家谱 罗氏家谱

    世系表,由始祖起按顺序列至十世,十世以下则分别支派各立一支,大宗、小宗支派分明,共载录始祖以下二十世裔孙的承传世系。第二卷为墓志文,汇录了邢氏历代先人的碑铭墓志百余篇,约占全谱总页数的五分之二,充分体现了邢氏宗谱,源于「茔谱」,敬宗尊祖的特色。沁县铜鞮吴氏宗谱(民国)吴道凝、吴淞等纂修。民国十九年(一九三〇年)抄本,一册,五十七页。本谱为山西沁县徐村吴氏宗谱。因沁县是春秋时为晋国之铜鞮邑,西汉置铜鞮县,故沁县徐村吴氏亦称铜鞮吴氏。据本谱所录嘉庆十六年旧谱序称

  • 文章扆藏吴氏家谱抄本序言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雲亭吳師龍  出版时间:1986-03-01
    关键字: 吴氏家族 文化研究 书本序言 方志谱乘

    三年辛亥阳月、安徽歙县迁至沭阳吴氏十五世孙、师龙谨识附注一、沭阳吴氏族谱,始修于乾隆十四年己巳,再修于道光廿二年壬寅,三修于民国八年己未、民国十三年印行。二、本文已刊入家谱中,作者为 先伯祖云亭公,淸廪贡,生于道光末季,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緖、宣统,卒于民国十年左右,曾自嘲曰:「百不如人空抑郁,只博人呼六代两朝之老物」,著有芸窗随录诗文集待梓,想已遭秦火矣。安徽歙县迁沭吴氏第十七世裔孙 吴鸿徽 谨识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