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后裔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高则诚后裔的发现与研究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6卷 第5期  作者:俞海  出版时间:2010-10-01
    关键字: 瑞安 高则诚 后裔 高氏宗谱

    肯定。但也有一些问题必须作进一步的探讨。如:一、高可逊[1]是高氏后裔中一个值得研究的人物,但他是不是高则诚的嫡孙,尚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上曹高氏宗谱》中的”诏书“是否出于建文皇帝之手,也有待于考证。二、林的《寿序》中提到的”兵燹“,究竟是指明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2],还是指明嘉靖年间的东南倭寇作乱[3],高则诚后裔迁离柏树村,究竟是为了躲避”靖难之役“的牵连,还是为了逃离沿海倭寇的骚扰,还需作进一步研究。三、林的《寿序》中所指出的”高则诚嫡孙

  • 文章姓郑的日本人是闽人的后裔

    来源期刊:《闽聲》 第11期  出版时间:1967-05-01
    关键字: 郑成功 海船 祭拜 后裔

    日本人有姓郑的,大多数的日本人都表示怀疑。但这是千眞万确的事实。淸末日本派驻北京的公使郑永宁是姓郑。八十年前把咖啡馆的情调带回日本的日本人,在美国耶鲁大学留过学的郑永庆,也是姓郑的日本人。最近由日本应台湾郑氏宗亲会邀请来台参加「郑成功复台三百零六周年纪念」祭典的日本法学家郑审一和他的儿子郑喜一;更是日本人。难得的是他们这些姓郑的日本人,都是郑成功胞弟的后裔,永宁永庆是第八代,审一是第九代,喜一是第十代。他们都有族谱为凭,且是经过郑氏宗亲会派人在日本找出来

  • 文章「在台湘籍后裔湖南行」活动后同乡会向湘潭市湘乡市致谢函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8期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湖南后裔返乡 两岸交流 致谢函

    尊敬的陈书记以及湘潭市的各级领导们:大家好!此次【湖湘子弟 情系两岸——在台湘籍后裔湖南行】,受到湘潭市热烈的接待,谨在此表达至深的感谢。时间虽短,但是我们见识到湘潭市进步的建设,不只是一年一个样,简直是一年十个样,体会到湘潭的未来是无限的;作为「伟人故里,人文圣地」的湘潭,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美丽城市,湘潭市民是非常幸福的。明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湘乡旅台同乡会将邀请第二、三代乡亲返乡参访,希望能再到湘潭市来,感受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美丽城市,也享受温暖

  • 文章漢高祖劉邦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6期  作者:劉恒心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刘邦 李宗仁 刘邦家世 刘氏后裔 原田氏家族

    蛇宝剑」,刘邦屯聚军马粮饷的「食城」,还有萧何故宅,卢绾道、周勃墓等等,不胜枚举,足以证明刘邦的籍贯确是丰县。二、刘邦的家世刘邦本系唐尧陶唐氏之后裔,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事夏王孔甲,在商朝时为豕韦氏,周朝时为唐杜氏,春秋时代晋国为诸侯盟主时为范氏,范氏曾为晋国的士师,晋文公时范氏逃奔秦国,后来又回到晋国,有个儿子留在秦国,自为刘氏。刘氏生明,明生远、远生阳,阳生淸,复仕魏为大夫,后来秦灭魏国,屠大梁,都于丰,刘淸徙沛之丰,(沛国丰邑中阳里,即今丰县城西

  • 文章隴西尋根有考略記李甲中先生和他的《三隴李氏淵源考略》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0、41期  作者:張西原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三陇李氏渊源考略》 李氏后裔 族谱

    当唐代大诗人李白高歌「我李白万叶,柯条遍中州」时,该是何等恢廓的胸襟,又是何等自豪的情感啊。今天,岂止是「遍中州」,五大洲的各个国家,何处没有李氏宗族后裔的踪迹呢?据估计,目前李氏人数在全世界已超过一亿人。李氏宗族主流出自甘肃「陇西郡」,因此他们世代相袭的「陇西郡」或「陇西堂」便成为遍布世界各地李氏宗族的鲜明标志。在甘肃图书馆从事文史研究工作多年的李甲中先生,已是八旬老人,阅历丰富,学识广博,笔耕不倦,当他看到近年来遍布台湾、香港、澳门及海外的李氏宗族

  • 文章岳飞公后裔在江西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08期  作者:岳忠瀛 出版时间:1982-04-02
    关键字: 岳飞 江西岳飞后裔 北州岳氏 南昌岳氏 抗敌御侮

    第三十世孙岳忠瀛我中华民族屡经内乱外患,能够嬗递五千余年而䇄立不坠者,除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秀外,其主要的凭借,端赖我中华民族至刚至大,充塞在天地之间,中华民族儿女骨肉裏的浩然正气!先祖岳飞公,乃宋代名将,其精忠报国,一门忠烈,国人皆知,早垂于靑史而万古不泯,毋庸赘述。本人谨将武穆公与江西省的关系和后裔在江西省繁衍绵延的情况略加报导一下,俾供我省同胞参考!一、岳飞公与江西的源渊宋绍兴元年,即公元一一三一年,江州(九江)被诸盗贼乱军所陷,赣北地区危急,于是宋朝

  • 文章談姓氏堂號之淵源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4期  作者:張呈仁 出版时间:1980-08-01
    关键字: 姓氏发源 炎黄后裔 中华民族姓氏 姓氏

    系间,彼此互相融合,同舟共济。据地质学家的硏究;台湾的山胞,从前大陆与台湾陆地相连,台湾的山胞与中国古代的民族属于同一系统,并非来自南洋群岛。考古学家指出,在深坑发现古代人类的遗迹中,进一步证明山地同胞,根本就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炎黄的后裔。中华民族究竟有多少姓氏,截至现在还没人能够硏究统计得出来,不过,历代纪录及人类文化学家不断下功夫硏究中,民国六十七年五月台湾省文复会完成整理;中华民族姓氏源流,分属八十堂号二六七姓。据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及台湾大学社会系调查

  • 文章韩信的后裔问题及相关考证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4卷 第3期  作者:童德彥  出版时间:1992-09-01
    关键字: 韩信 后裔问题 历史考证 《赵氏孤儿》

    韩信后裔有韦、何、韩三姓之说「人多出韩信」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成语,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这证实在人们心目中,韩信和诸葛亮一样,被视为了不起的智囊人物和杰出的军事家!韩信在秦末汉初,群雄并起,军阀混战的局面中,「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扫秦、定魏、掠赵、降燕、破齐、灭项兴刘、统一中国、安定汉室,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在公元前一九六年(汉高祖十一年),被吕后萧何以谋反罪,斩于京师长乐钟室,夷三族。世人以为韩信无后,可在韩信死后两千多年的今天,其后裔

  • 文章华孝子不是吴太伯的后裔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14期  作者:華伯章  出版时间:1979-04-20
    关键字: 杨保和 吴转华 华氏 张其昀 后裔

    读上期鄕讯载有杨保和鄕长的「从吴华二姓之由来说明」一文,至深钦佩。杨鄕长对吾邑地方历史文献,夙有硏究,他写该文系因读了张其昀先生的「谱系学的新开展」一文,对其所述无锡吴华二姓的想法由来,表示难与苟同,而与讨论辩解的说明。写得切实扼要,不支不蔓,句句都是有根据的不刊之论。张先生说:「无锡的华氏,为江南大族,是吴太伯的后裔,」又说:「他们为何不姓吴而姓华?由吴转华,吴华二姓,可见吴华二字,本来是同音的,」云云。这种说法,不但我无锡华氏后裔,即无锡一般同鄕听了

  • 文章許氏祖系及遷散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1期  作者:頓嵩元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许氏溯源 《说文解字叙》 许国故城址 许氏后裔 迁散他乡

    一、许氏溯源许愼《说文解字叙》曰:曾曾小子,祖自炎神。缙云相黄,共承高辛,大岳佐夏,吕叔作藩,俾侯于许,世祚遗灵,自彼徂召,宅此汝滨。意思是我这个许家的曾孙小子,祖先是炎帝神农。后裔缙云辅助黄帝,共工与高辛互为诸侯,大岳佐辅夏禹,吕叔作武王的藩屛,被封为许侯,世禄沿袭相承。许国被楚所灭,许国之民为纪念祖先,便以国为氏,迁散他鄕。我祖自许迁往召陵,居住汝水之滨。「曾曾」就是曾孙。对祖先不管如何远,都曰曾孙。曾曾是加重语气,说明许愼对祖先来说是较远的子孙。许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