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史记共返回3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史记与司马迁(选载)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8期  作者:李甲孚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史记 司马迁 书评

    一、前言中国的历史最悠久,中国的史学也最完备。刘知几把中国的史学划分为尙书、春秋、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六家,钱穆氏进一步从史体上把它分成记事、编年、列传三类。钱氏特别推崇史记的列传是一种最进步、最深入和最能得历史的眞情实义的史体。古今史学家都推崇史记,列传在史学上的价値自然远在记事史和编年史之上。二、史记的定名史记这部书的名称,不是司马迁取的。司马迁写太史公自序,只说明他「著十二本纪,作十表,作八书,作三十世家,作七十列传,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

  • 文章成語故事左袒右袒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26期  作者:建山  出版时间:1976-07-15
    关键字: 成语故事 史记 历史

    裸露身体叫做袒,如两国相争,失败的一方向胜利者肉袒谢罪以降便是。由于汉绛侯周勃曾用左袒、右袒来测验军心,所以后人谓偏助一方曰「左担」或袒护,保持中立不偏向任何一方。叫做「不为左右袒」。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吕后本纪。汉高祖刘邦,共有八个儿子:长子刘肥,曹姫所生,次子刘盈(即惠帝),吕后所生;戚夫人赵王如意;薄夫人生代王恒(即文帝);其余梁王恢、淮阳王友、淮南王长、燕王建均为诸姬所生。惠帝生性仁慈,懦弱无能,刘邦认为太不像自己,恐怕压服不住一班功臣,所以

  • 文章「剪桐封弟」再辨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3期  作者:邱文選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剪桐封弟 史料考证 史记 剪唐封弟

    剪桐封弟”这一典故是以西周时成王姬诵剪桐叶当成封侯赐爵的圭(颁布诰命的笏版),封他的母弟叔虞为唐侯题材的古代故事,且渊远流长。汉代史学家司马迁著的《史记。晋世家》即说:“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你)!’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从此,“剪桐封弟”即被视为眞实史事,历代史书亦多有记载,而有的文人墨客也谱曲编戏,若元代四大家之一郑光所著《周成王剪桐封弟》,数千年来,当作史话,广为流传,历来少有特异议者。至清代同治年间,太原知县贺澍恩

  • 文章黃帝橋陵史事考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6期  作者:楊大乾  出版时间:1986-04-01
    关键字: 皇帝 皇帝桥陵 史记 文史考证

    黄帝为中华民国始祖,其文治武功,照耀古今,积厚流光,源渊至长,迄今国人尙以黄帝子孙相称为荣,足证其德荫之深远,史称驾崩之后,以其衣冠,归葬于桥陵,陵之所在,即今之陕西中部县,后更名为黄陵县,该处地灵景胜,气象雄奇,适足显示开草昧,创文明,伟大元祖之巍巍德功。考诸黄帝史乘,载于典籍者多矣,其部份为正传,部份为野史,野史多为追慕先圣而意造之史笔,涉及于神话之流传,不胜列载,其堪为凭信者,当推司马迁之史记,司马迁陕西韩城人,为汉代太史公,被称为正史之父,名至而

  • 文章張良封地在留壩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期  作者:邵德潤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张良 史记 《留侯世家》 张良庙 留坝

    绍唐社长吾兄:顷读贵刊四十二卷第二期,刘成干兄所撰「与魏景蒙闲话故鄕古蹟」一文,说古谈今颇多奇趣。但文中提到张良亡命下邳,读书有成,辅佐汉高祖得天下,最后封为留侯时,成干兄说:「留是个地名,照中央日报刊出吴延环先生的考证,留地属于下邳,是说张良落叶归根是下邳。」这话原是不错的。史记「留侯世家」:「汉高祖封功臣,良曰:『臣始于下邳,与上会留,臣愿封留足以矣。』乃封张良为留侯。」据考证,留城在今江苏沛县东南。张良的封号虽为留侯,但实际的封地乃在陕西之留坝

  • 文章我國雄才大略的皇帝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0期  作者:金惠  出版时间:1977-07-15
    关键字: 皇帝 历史 秦始皇 唐太宗 汉武帝 史记

    我国在秦统一以前,正如孔子所谓:「文献不足征」的时代。孟子说:「诸候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这就是典籍于晚周被毁弃的原因。司马迁道:「秦烧天下诗书,诸候史记尤甚,为其有所讥刺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这就是史籍遭秦火焚毁的事实。其所遗存的,为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和尙书、春秋、左传、国语之类,也多残篇断简、语焉不详。所以秦以前的历代圣君,因无正确的史料可考,我们不能随便去论断他们。自秦以后迄于淸末,君主专制时代的历朝帝王

  • 文章史记河渠书中所述岷山疑为岷江之误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宋梅村 出版时间:1997-03-20
    关键字: 史记河渠书 岷山 岷江

    。复于灌县县城之南,岷江东岸,斜向东南方开辟河道,为岷江支流,引水灌田。至宝瓶口复将河道内颔,使河床作十五度之屈尺状南流,由于江面较窄,水势湍激,日夜急流,奔腾澎湃,激浪盈尺,有声有势。北岸石堤外镌有一公尺见方「离堆」二字。地方人士称离堆下锁有蛟龙一只,希翼脱逃,是以浪花不停飞溅。故老相传尙有此种神话。就史记河渠书上述文字观之,既为观察水道情形,所敍全属河川,独述至西蜀岷山离碓竟为一山一水,似觉拗口。因之颇疑岷山原为岷江之误,系古代汉简传抄所致。离碓原系岷江

  • 文章干支紀年異名考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栗由思  出版时间:1999-03-20
    关键字: 干支纪年 异名考证 尔雅 史记

    中國人數千年來都過農曆年,農曆又稱陰曆、舊曆、夏曆。孔子說:「行夏之時。」因夏曆四季分明,最適合農耕,故又稱農曆,自民國建立採用陽曆後,陰曆年已改爲春節。雖然實行陽曆很久了,但一般人對春節仍特別重視,故老百姓都過舊曆年,不過新曆年。陰曆:月繞地球一周,凡二十九日有奇,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剩餘之日採閏月制,五年二閏。陽曆:地球繞日一周,凡三百六十五日有奇爲一年,也分十二個月,大月三十一天,小月三十天,二月二十八天,剩餘天數採閏年制,故閏二月爲二十九天...

  • 文章史记与司马迁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6期  作者:黃介瑞  出版时间:1993-01-20
    关键字:史记 司马迁 《资治通鉴》 对比研究 《春秋》

    史记与通鉴梁启超曾说:「我国史界,推前后两司马焉」(语见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二章)。前司马系指西汉的司马迁(字子长,山西龙门人,著史记,世称太史公),后司马系指北宋的司马光(字君实,山西夏县人,著通鉴,封温国公)。这确不失为千古至论。因为史公与温公,在史学界的贡献与成就,是任何人所不能比拟的。先以史公而论,这一部上始轩辕,下讫天汉的通史——史记。是太史公,博采尙书国语国策世本及楚汉春秋诸书而写成的。内容凡十二本纪(帝王之兴废悉详),三十世家(诸侯之存亡毕著

  • 文章讓太史公魂歸故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周敬飛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史记 司马迁

    在中国的文化典籍中,有两颗璀璨的明珠,一颗是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一颗是与《史记》齐名青史的《资治通鉴》。前者是司马迁编纂,后者是司马光编著。司马迁与司马光,都崇尙名节、光明磊落、忍辱负重、忠君爱国,都为丰富和充实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文化宝库,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后人尊称为华夏「两司马」。小时读书,就读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讲司马光从小就聪慧过人。但司马光不承认自己是神童,他的成名完全靠的是勤奋攻读、博览群书。据说,司马光睡觉

共33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