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354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李氏之淵源流長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5期  作者:宗光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李姓 历史

    中华民族龙脉旺,李氏绵延世代香。文明始祖轩辕帝,远古始祖颛顼皇。血缘始祖皋陶公,开姓始祖利贞王。正始祖是老子,李崇始祖首开房。李聃乃为先圣师,陇城飞将慑敌惶。大唐称三百载,文治武功保朝纲。青莲居士傲诗酒,怀远六贯美名扬。沧桑风云数千年,枝繁叶茂永流芳。李氏族大才丁众,犹龙世胄缵绪强。本支迁丰廿余世,政军科教遍华邦。后生竞相建功业,誓让神州更辉煌。和衷共济兴华夏,屹立东方日月长。(注:范干海作)

  • 文章成語故事左袒右袒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26期  作者:建山  出版时间:1976-07-15
    关键字: 成语故事 史记 历史

    裸露身体叫做袒,如两国相争,失败的一方向胜利者肉袒谢罪以降便是。由于汉绛侯周勃曾用左袒、右袒来测验军心,所以后人谓偏助一方曰「左担」或袒护,保持中立不偏向任何一方。叫做「不为左右袒」。这个成语,出自「记」吕后本纪。汉高祖刘邦,共有八个儿子:长子刘肥,曹姫所生,次子刘盈(即惠帝),吕后所生;戚夫人赵王如意;薄夫人生代王恒(即文帝);其余梁王恢、淮阳王友、淮南王长、燕王建均为诸姬所生。惠帝生性仁慈,懦弱无能,刘邦认为太不像自己,恐怕压服不住一班功臣,所以

  • 文章我國漢代瓦當文與塼文藝術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1期  出版时间:1985-11-15
    关键字: 史料考古 瓦当 历史

    砖、瓦自古以来一直作为建筑材料,系瓦质的建筑材料,由于土质和燃烧程度的关系,中国的砖瓦大都是灰黑色。由于我国先人在砖、瓦上作了许多花纹、图案与文字,使得我国的砖瓦不但在建筑上、书法上、绘画上,以及风俗上的资料,都有其硏究的价値。据考古学者的硏究,砖比瓦类的使用要晚些,直到在战国时代的遗址中才发现砖的使用,至止汉代,从许多遗物中证明它曾广泛地被使用于墓室建筑之用,前汉的文献中把砖称为「瓴甓」,也有人写成「令甓」或「令壁」、「令辟」、「灵壁」。最古

  • 文章温州建置沿革表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4卷 第4、5期  出版时间:1998-09-01
    关键字: 温州 建制沿革 历史 史料

    温州建置沿革表温州建置沿革表溫州釋義:溫州有廣狹或今昔二義。廣義的或者昔日的溫州,系指唐、宋時期的溫州、元代的溫州路、明清的溫州府,包括解放前的「、樂、瑞、平、泰、玉和文成七縣,大體相當于今溫州市。狹義的或今日的溫州,則指唐代以來的溫州府治、路治,即解放前的永嘉縣城區和近郊區,亦即今溫州市區。(轉載自溫州通覽)

  • 文章古代遣陽內地名簡說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段霞 出版时间:2004-06-01
    关键字: 地名 历史考究 史料

    为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治所;清太祖努尔哈赤曾以辽阳为后金国都。至今辽阳之称已活跃在中国历舞台达十个半世纪。[1] 《资治通鉴·晋书》[2] 《辽阳县志》[3] 《后汉书·郡国志》[4] 《新唐书》[5] 《辽萧蒲奴传》[6] 《辽阳县志·兵事志》[7] 《资治通鉴·晋书》[8] 《隋书·高祖帝纪》[9] 《旧唐书·太宗本纪》[10] 《资治通鉴》(卷一九七)[11] 《辽阳县志》[12

  • 文章也談岑溪鄧公祠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22期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1983-10-10
    关键字: 邓公祠 历史古迹 历史背景

    拜讀廣西文獻第十九、二〇期,有關鄧公祠一事,依據乾隆卅五年修,梧州府志「鄧公廟在岑溪縣西二十里善村,明正德間羽士得道,萬曆間知縣曾莘(江南省六合縣貢生)建廟在城外通濟橋。國朝乾隆四年重修,一在常寧墟後……」。又乾隆卅一年知縣周春,浙江省海寧縣進士,有鄧公廟碑記——鄧公諱淸,字子眞,明正統間羽士也,習符錄有驗,一日神雷下擊,觸穢而墮,公咒水洗之,雷神飛去,自是法益進,晩年卜居善村,相羊山水獲老壽,歿後鄕人廟祀焉!水旱疾疫,有禱輒應,遠近奔走而祈福者無虛日,...

  • 文章文獻會的嚴肅使命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8期  作者:王梓良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口述历史 历史研究 褚辅成

    近年来国内有传记文 学之兴起,国外著名图书馆并有「口述历」的保存,使后人可得参考之助,诚属可喜的现象。惟所有传记,因追忆往事,难免有人、时的误缠,尤其做主管者,或现在仍有佐理的祕书之类,若仅撮其概要,交彼整理,则往往夸大其主管之杰出,更欲「推倒」前贤,使其主管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崇高,此与文献依朱注「文,典籍也;献,贤也」的人文典籍不无悖背。虽然「尽信书,不如无书,」古已有之,然文献会之正当使命,即要求「正确的实,」遇有事实相背的记载,应有

  • 文章献县文点滴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7期  作者:高景漳 出版时间:1981-02-05
    关键字: 献县 文史 史料

    獻縣古稱樂壽郡(見紀文達公簽書樂壽郡紀昀),蓋自暴秦坑儒焚書,儒者多埋藏書籍,以延留餘緖,至漢則復紛紛出而獻書,其中以樂壽某氏所獻最多,乃奉旨封王,並改郡名,獻縣之稱,其來由玆,迄今縣內尙有獻書王之塚及其墓碑舊蹟,惜余年少離鄕,已無資料可稽矣。本縣文風尙盛,詩書世家居多,故仕宦之士,應稱濟濟,有淸一代,進士及第者,卽達卅六人,近如對日抗戰前(民國廿一年至廿六年),五年間,就余記憶所及者(僅憑記憶,不知確否),華北各省,皆有本縣各廳長級人士,諸如察哈爾主席...

  • 文章「岳飞蹟考」自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李安 出版时间:1970-03-01
    关键字: 《岳飞绩考》 史料 自序

    作者籍隶河南省汤阴县,幼秉庭训,严君每以鄕先贤岳武穆之嘉言懿行相黾勉。及长负笈开封,因得涉猎有关书。嗣复行役郾城、朱仙鎭、武昌、襄阳、九江、宜兴、杭州等地,更得目睹各地武穆遗蹟,鄕思所寄,不胜眷恋,辄随时抄录,用备省览。避地来台,厉行「勿忘在莒」与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一切以反攻复国为目标,益以武穆之精忠报国实,更宜深入研究,发扬光大。因之,辄向时贤谈论,提及以下诸因:第一、武穆苦学之成就,値得人人所取法。第二、武穆坚苦卓绝之奋斗精神,値得为人人作楷模

  • 文章历代四川有关籍擧要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8期  作者:李寰 出版时间:1967-06-01
    关键字: 四川 史籍 历史资料

    笔者前草「历代川籍部作家考略」,已载四川文献第五十七期,系将蜀人部名著分别简介。本文以历代四川有关籍举要为题,顾名见义,则是扩大范围,不分川人或非川人,凡是历代四川有关之籍,倶在采摭之列,而尤侧重于蜀中乘、风习、掌故、地志、游记等之考证确切,笔力雅健,足启思古幽情,且励来兹兴起之著述。例如陈寿蜀志,常璩华阳国志,郭允蹈蜀鉴,王复礼季汉五志,无名氏平蜀记,荀廷诏蜀国春秋,张唐英蜀梼杌诸书,阅之可识历代西蜀偏安割据实之梗概。又如采石战胜录,为蜀人

共3548条记录 1/35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