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古迹建筑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武当山的建筑及沿革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0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4-01-10
    关键字: 武当山 建筑 名胜古迹

    不足以当此山也。」自汉以来,代置武当县、武当郡、武当军、武当路、都是因山得名,考水经注云。:武当一名嵾山,亦名仙室。明成祖时,更上尊号,称为「太岳太和山」,明世宗时,复因崇玄帝之故,尊称曰「玄岳」,以之为五岳冠,但是迄今一般人所知者,祇有武当一名耳。道家重洞天福地,谓宇内计有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武当山即系七十二福地之一,武当山中,共有七十二峯,三十六巖,二十四涧,九台,九洞,九井,九泉,三液,七石,十五池,武当山宫庙建筑,至为集中,计有八宫,二观

  • 文章韓、魏、楚、秦及明代長城考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0期  作者:朱丕生 全振綍 出版时间:1982-02-01
    关键字: 修边事 建筑 古迹 长城

    一五七七)(十)万历年间分段修边墙(一五七二——一五八三)(参阅神宗实录)(1)万历元年三月帝诏修宣化北路边墙(2)万历元年七月汪道昆修辽东鎭修边墙(3)四年三月蓟、辽,总督杨兆、王一鹗加强修筑辽蓟边墙。(4)六年二月二日大同督抚王崇古修大同沿边墙垣(5)六年二月二日蓟鎭督抚刘应节修辽东西台边墙(6)六年三月山西督抚王崇古修山西鎭西路边墙(7)十年三年修山西境内东、中、西之紧西边墙墩堡(十一)结论附:九边明长城考明太祖率部北征,徐达克元都,常遇春攻入开平(察省

  • 文章廣西各地名勝古蹟(十二)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20期  作者:牟甲銖 出版时间:1983-04-10
    关键字: 名胜古迹 建筑简介 历史背景

    二九、北流县1北流县的历史沿革考县境古为越地,秦属象郡,汉为合浦郡合浦县地,三国及两晋皆因之,齐永明六年置北流郡,隶越洲,县之名自此姓,梁、陈因之,隋庆郡为县,属合浦郡,唐为容州之北流,陵城二县及禺州之温水郡峨石、罗辩、扶来诸县地,五代为北流、陵城、峨石、罗辩、扶来诸县地,初属楚,后属南汉,宋废禺州,入北流县,属容州,明属郁林州,隶梧州府,淸初因之,雍正三年,改郁林为直隶州,县仍属之,民国初,属苍梧道,十七年废道制,乃直隶于广西省政府。2北流县的名胜古迹

  • 文章中原寶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1969-06-01
    关键字: 名胜古迹 建筑 宝塔 中岳嵩山

    时値科学昌明在日新月异的进步,交通方面有超音速之喷射机亦是划时代之便利,世界各地其至外太空彼此间之距离已大为缩短,所以各国人士都趋向于观光事业与文化交流问题,乃想到中原的文化古蹟对于寳塔的建筑式样。寳塔简称为「塔」,一般人惯称为「寳塔」,乃是根据法华经寳塔品里面提到的名词,是说古人造塔,上有「七寳」装饰的缘故。印度的寳塔建筑,其建筑的材料多用砖造,外观上成为半圆的覆钵形,远望宛如丘陵模样。这种形式传到中国以后,几经改革,参以中国历代建筑技巧,成为渐层式而

  • 文章廣西各地名勝古蹟(十四)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22期  作者:牟甲銖 出版时间:1983-10-10
    关键字: 名胜古迹 建筑概况 历史背景

    三一、岑溪⒈岑溪縣的歷史沿革岑溪縣境在秦屬南海郡,漢爲蒼梧郡地,梁普適五年,始置永業郡,隋開皇間,降爲縣,尋廢,以其地隸瀧州(卽今之廣東羅定),唐武德五年,以舊永業縣地置南義州,領岑溪、永業、連城三縣,屬銅州(卽宕縣),五代先屬楚,後屬南漢,宋開寶四年,改義州爲南儀州,六年,省連城、永景二縣入岑溪,熙寧四年,州廢,以岑溪屬藤州,元因之,明屬梧州府,淸仍明舊,民國初,屬舊梧道,十七年,廢道制,直隸廣西省政府。縣屬氣候,多暖小寒,四夏固暑,經秋更熱,四季草木...

  • 文章玉田縣於今尙存的遼金古蹟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8期  作者:張文華 出版时间:1992-02-04
    关键字: 河北省 辽金古迹 桥建筑 彩亭桥 御林围场 后海

    莲花瓣,桃形柱头的石柱子廿八根,刻有「犀牛望月」、「莲花荷叶」等不同浮雕花饰的石栏板廿六块,东西两端,共有卷云纹望柱四个。据清代「彩亭桥碑记」载:「辇石于北山之麓……长数丈,广容幷轨,极坚好,可久远。其势若垂虹,二里外皆望见。」又载「为西达幽都,东通渤海之孔道,远近行人往来如织」。清县志云:「至今赖之」。可见此桥虽非宏伟建筑,但其瑰丽壮观,古朴庄严,显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技艺才能和智慧,迄今仍可载以廿多吨重的车辆安全通过。它与举世闻名的北京芦沟桥同为金代的桥梁

  • 文章古蹟寻根 原连云港鎭辖区内的民国建筑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2卷 第3、4期  作者:張華南  出版时间:2010-12-01
    关键字: 古迹寻根 县志资料 文化变迁 文物建筑

    家鄕的原连云港鎭,在面积只有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许多二、三十年代的古老建筑物,其中又以民国期间所建的最多。据〈连云区志〉中记载者计有:(一)连云港钟楼:原连云港火车站、东站。建于民国二十二年,是连云港的地标之一。(二)上海大旅社:原市政府第三招待所。建于民国二十二年。(三)连云港发电厂:建于民国二十三年。(四)黄窝大坝:建于民国二十四年。另区志无记载者亦有:1原国民党海军司令部旧址。2原国民党陆军司令部旧址。3原国民党港口小学旧址。4原国民党连云市旧址

  • 文章上海地区最古老的伊斯兰敎建筑—松江清真寺

    来源期刊:《浦東》 第85期  作者:李隱樵 出版时间:1996-09-30
    关键字: 松江 清真寺 文物古迹 地方志 建筑特色 修复工程

    清真寺又名真教寺,位于松江镇缸甏行。据寺内礼拜殿中保存的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重修真教寺碑记:寺于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7年)蒙古氏创造。当时蒙古人南下,兵士中多回教徒,嗣后有的就在松江定居。因做礼拜的需要,故造此寺。明洪武间寺倾,朱元璋为拢络少数民族,规定有回族人居住的城中皆要建清真寺。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该寺又扩充和修建。松江清真寺是东南沿海地区著名的清真寺之一,是国内保存较古,也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建筑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