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古代文化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惊人的中国古代文化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長廣敏雄  出版时间:1987-10-31
    关键字: 中国 古代文化 不腐女尸 天马

    京都大学东洋美术史名誉教授· 长广敏雄·两千年女尸不腐非偶然我的看法是,这不是在偶然的情况下保存下来的女尸,因此,如果我的看法是事实的话,那麽这就意味着古代中国就拥有很优秀的防腐技术。早在公元前四个世纪,中国的冶铁技术就已经很进步,这已经为考古学家所公认。由于冶铁文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各种土木技术乃至发展了高度的美术工艺水平,也是不难想像的。这一次发掘的汉墓是公元前二世纪中叶之物,也正是中国在文化艺术方面发展中的一个顶点,当然是要予以高度评价

  • 文章論儒家禮學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1卷 第1、2期  作者:朱岑樓  出版时间:1985-03-20
    关键字: 中国古代文化 儒家 礼学 研究论文

    本文作者朱岑樓鄉長,現任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所教授兼主任及「湘鄉文獻」社長。·編者·

  • 文章中國十大名都自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9期  出版时间:1986-09-30
    关键字: 世界文化 古代文化 穴野狩猎 部落农耕 城堡神祗 中国都城 城市建设 建设研究

    世界古文化之演进,大概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穴野狩猎文化,此一阶段的先民,穴居野处,茹毛飮血,或架木为巢而居,以猎捕野兽维持生活。第二阶段是部落农耕文化,此一阶段的先民,已能制作简单粗糙的农具,可以耕田种黍,作为食物,不需全赖狩猎解决生活问题。并为保护族类的安全,不得不聚族而居,凝成大小部落,以加强防卫的力量。第三阶段是城堡神祇文化,此一阶段的先民,由于攻防武器之进步,部落如无屏障之掩护,即不足保护其族类之安全。所以才设城池以御敌人之侵袭。易经坎卦彖传

  • 文章大同古代的藏书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陳建文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大同古代藏书 收藏方式 文化价值

    一、公元三八六年,北方强大的鲜卑族拓跋氏建魏国于盛乐、史称「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时,为完成统一中原的宏愿,毅然于公元三九八年迁都平城。营宫室、立社稷、建宗庙。经道武、明元、太武、文成、献文、孝文六帝近百年的经营,到孝文迁都洛阳前,平城已发展成较之今天大同大十倍,拥有百万人口的帝都,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胡、汉民族融合加剧,鲜卑游牧文化相对落后,民智急需开启,统者经邦治国也需要典籍,「岂不以天下可马上取之,不可以马上治之,为国之逆

  • 文章北宋時代的科學家——杭州沈括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7期  作者:孫尚志 出版时间:1993-07-10
    关键字: 沈括 良渚文化 安溪遗址 浙江历史文化 梦溪笔谈 古代科学

    去年因欲了解杭州市郊的良渚文化——代表新石器时代,曾多次经过良渚鎭,始知附近正兴建有规模的良渚文化博物馆,并访问其分布最广的安溪鄕,参观了数处出土的遗址。良渚、安溪皆原属杭县,南宋时代的水陆交通要道,同时获悉北宋时的科学家沈括墓就在安溪鄕。中国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宗儒家以来,学术思想一本格物、格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贯大道,学优则仕,读书人就热滚滚的投入政治,以宦途的发展为人生最大目标,对于科学毫不重视,致使沈括于科学上的重大成就

  • 文章温州话风雅篇(2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5卷 第2期  作者:張乘健  出版时间:2009-04-01
    关键字: 温州话 方言 古代汉语 女子称呼 文化伦理

    《说文》「客」字段玉裁注:「字从各。各,异词也,故自此托彼曰客。引申之曰宾客,宾,所敬也。」——原来「嫪姙客」的真实含义就是对已婚媾妇女的怜惜和敬重。多么文雅而又文明的名称!对妇女贞操问题的世俗偏见敏感地表现著古今中西文化观念的差异。一般以为,中国的古代比西方「封建」,这是似未深究之论。欧洲上古的古希腊文化,非常的开放和奔放,古希腊美术雕刻的形态各异的女神,非常的丰腴性感,竟然每有一个女神体型像「媛子」,几乎全是健美秾艶的「嫪姙客」形象。进入「基督教的中世纪

  • 文章中国古代陶器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2期  作者:張克明 出版时间:1979-12-25
    关键字: 古代陶器 文物知识 陶器文化 历史渊源

    中华古陶,始于史前,积厚流广,传遍欧美。民国十年,瑞典安特生,以任我国地质调查所顾问之便,曾在河南省,渑池广武两县,发掘古陶,因在渑池县,仰韶村掘出的彩陶优异,就定名为仰韶彩陶,仰韶便成为彩陶的标准遗址,史学家便称彩陶文化为仰韶文化,经考证认为所获的彩陶,尽是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遗物,瑞典阿尔纳氏因之著作河南石器时代之着色陶器行世。安特生又于民国十八年随同地质调查所及协和医院在周口店发掘一较完整的人类头骨,前后九年的发掘,经过中、美、英、法、德、俄、瑞典

  • 文章中国武术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6卷 第1期  作者:馬伯韜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文化 中国武术 中国古代哲学 尚武精神

    国传统思想中寻找到很多具有哲学意义的理论,并且在指导传统武术修习者的思想,然这就是我们坚信的东西,并努力的发掘著,而且是我们发扬传统武术信念的根源所在。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代中国人按照当时的哲学思想和文化模式,从生产和生存的斗争中,逐步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健身与养生方法。中国武术的发展也是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是中国社会发展至今的有力证明。但传统武术的特殊传统性,决定了它的信仰是科学的价值的信仰,是一种非宗教形式的信仰,同时由于传统武术的特殊传统性,决定了它的信仰的多元化

  • 文章湖北出现象形文字证明我国为六千年文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1994-09-01
    关键字: 象形文字 杨家湾遗址 大溪文化 考古发掘 古代文明

    中央通讯社台北六日电:湖北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宜昌县杨家湾遗址,发现中国最早之象形文字,起源推算到六千年前,比商朝殷墟出土之甲骨文还早了两千年。据「中通社」报导,杨家湾是长江三峡地区之重要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五万平方公尺。按出土文物类型分析,其遗址时代应属大溪文化中期,距今约六千年左右。考古人士从出土之陶器表面,发现一百七十余种刻划出来之符号,纪录当时人类对于生活事物之复述和描绘,代表固定之含义,有一定之规律性;从笔划运用观察,不仅有直笔,还大量运用圆笔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