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遗迹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甘肅境內的明長城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4、45期  作者:陳守忠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嘉峪关 甘肃明长城 历史遗迹

    提起明長城,必先從嘉峪關說起。因爲先有此雄關,然後有明長城。這座雄關,建於明初,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了,它與秦皇島附近的山海關,屹立於長城的兩端,東西對應,都有「天下第一關」的大匾額。而嘉峪關建築早,歷史長,名不虛傳,它巍然雄峙,城垣壯偉,城上四面都有閣樓高聳,飛檐凌空。城中一組官衙建築,也完好保存。現均經政府撥款整修,煥然一新,是長城西部關城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每年吸引著衆多的中外遊客,不愧爲「長城主宰」(東門外廟宇上懸有此四字匾額)。在明初統一全國的過程...

  • 文章宋王在香港五處遺蹟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7卷 第2期  作者:李安  出版时间:1987-06-30
    关键字: 历史遗迹 香港 宋代 历史集萃

    凡是到香港旅遊觀光者,都可以在九龍啓德機場出口通往市區的大道途中,看到一所小公園內塑立的「宋王臺」大字石碑。本文介紹宋王在香港附近也就是廣東省吳川新會兩縣境內,今之蛇口、九龍等地區宋王遺蹟,自當先從「宋王」說起。宋朝立國三百二十年(四元九二七—一二七九),金人入侵、徽、欽二帝被執之前稱北宋,高宗卽皇帝位南渡長江以後稱南宋。南宋、北宋很巧合的各爲九主。所謂「宋王」乃指南宋第八位皇帝未卽位前先爲「益王趙歪」和第九位皇帝未卽位前先爲「初封廣王復封衞王趙昺」。當...

  • 文章海豐長沙海口之長沙砲台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蕭國健 出版时间:1992-09-30
    关键字: 长沙炮台 历史遗迹 长沙海口

    长沙,位海丰县域西南十六公里处;该地为一由潮水冲积而成之长条状沙场,故名。其海湾名长沙湾,古名丽江浦,自北面有水流入,名丽江,河口处称丽江水,今称长沙海口[1]。南宋时,文丞相天祥尝率舟师驻守[2]。岸上有山,名丽江山,其下旧有古垒,传谓宋军营寨遗蹟。明代,于长沙港口设长沙军营,以官军四百员名,打手二百五十名驻守;又于丽江山及丽江门二处设置烽䗔,各有哨了军防守,人数不详,皆隶海丰所[3]。今马宫区埔埕鄕北山村北面,地名倚壁处山脚处,有一古垒墙基遗址,长寛

  • 文章南京总统府历史遗迹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5期  作者:呂耀忠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南京总统府 历史遗迹 游览见闻

    我曾数次去过南京,并有机会进了南京总统府,看到许多历史遗迹,见物思人,感慨良多,今回忆并记忆如次。石舫石舫位于西花园水池南侧。石舫又称「不系舟」,意即不用绳拴的船。清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年),两江总督尹继善在督署中建此石屋,形态如船,基座在水池底部生根,船体用青石砌筑,故名「石舫」。船体以上部份用红木制作,精雕细刻,玲珑剔透。乾隆帝数次南巡,曾多次在石舫休憩。乾隆二十二年(一七五七年)再下江南时,应两江总督尹继善之请,曾欣然挥笔题赐匾额:「不系舟」,此

  • 文章百餘年前帝國主義侵略的遺跡(五)——今天的香港問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92期  作者:錫江  出版时间:1985-10-20
    关键字: 香港问题 历史遗迹 民主化

    香港民主化爭取香港民主化的最大阻力,是香港的兩局(行政及立法局)非官守議員,如果香港實行民主化,他們可能失去委任的機會,競選也未必能當選,就算將來仍有委任席位,與民選議員一起工作時,却沒有後者的代表性,故兩局非官守議員反對香港民主化,否定民選議員能力,否定民眾的選舉眼光,以港民代表的身份提出「維持現狀」的建議,不僅是針對中共,也針對一般民眾「開放政制,爭取權益」的改革要求,反對實施民主改革(當然是獲得英倫的同意),因此,港民在現階段中如還不團結一致、和衷...

  • 文章越南「明鄕人」及其會館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9卷 第4期  作者:陳毓墀  出版时间:2001-10-31
    关键字: 越南明乡人 会馆 历史遗迹

    嘉盛」会馆命名。一九六四年重修正殿落成,当年盛况空前,我驻越使节特派王立本参事亲临致贺,西堤中华理事总会,暨华人的海南、花县、番禺、顺德、东莞、古曹、新会、鹤山等同乡会均有致送扁额贺仪,均到馆参加庆宴:当年笔者恭逢其盛,时光荏苒,恍已数十寒暑,正如武侠小说大师金庸覆笔者函所说:「过眼风霜随岁月,七十少年酒百杯」也。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以「明乡嘉盛会馆」具有历史价值,于一九九三年元月一日,明文公认为国家文物历史遗迹,同时由华人自治管理的堤岸穗城会馆亦属

  • 文章長山列島人文自然資源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梁楊靈、宋玉娥  出版时间:1999-06-20
    关键字: 长山列岛 历史遗迹 军事要地 天然渔场 交通枢纽

    長山列島位於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由廟島、南北長山島、大小竹島、牽牛島、黑山島、砣磯島、莫邪島、南、北隍城島等三十二個島嶼組成,總面積五十六平方公里,呈不均匀鏈式,散置於渤海、黃海海峽之中,自南向北延伸,共二百三十七公里,群島海岸線總長二百四十六公里,構成海灣九十九處,大小明礁一百八十多處,形成京津的屛障,是中國北方的大門,扼守在渤、黃海之中,人文資源與海洋自然資源均十分豐富。長山列島人傑地靈,歷史悠久,據地質和考古學家硏究,在第三紀時,長山列島與陸地...

  • 文章百餘年前帝國主義侵略的遺跡(六)——今天的香港問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93期  作者:錫江  出版时间:1985-11-20
    关键字: 香港问题 历史遗迹 中英协议 一国两制

    協議公布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六日匪英雙方發表香港問題聯合聲明,中共公布未來對港的十四點方針和政策,其重要內容大致如下:設立香港特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直轄於中共中央,享有高度自治權,而外交和國防則歸中央管理,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特區政府和立法機關由港人組成。行政長官由選舉產生,並可使用區旗,香港的法令除與基本法相抵觸外,一槪予以保留,公務人員仍舊留用,福利待遇不變,特區財政自理,中共不向香...

  • 文章歷史印証記日本九州五日遊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20期  作者:張衍崇 出版时间:2010-12-01
    关键字: 日本九州 游览行程 历史遗迹 风光景色 民族性格

    (注:長崎原爆紀念館廣場前塑像)吾婿葉進儀因前往日本九州參加一項學術硏究及簽約之便,帶同其母及妻、子,並邀我夫婦倆同行。爲求印証歷史過往痕跡,自當毅然以赴。有感日本前爲中國世仇,除元朝蒙古艦隊大軍兩度征日均遇颱風鎩羽而歸外,自清朝光緒甲午戰敗以還,中國即受盡了日本的欺凌,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無條件投降爲止,時間足有半世紀之久。日本是千島之國,其較大者僅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島而已。此一蕞爾小國,竟敢霸凌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之文明古國,究其國力有何過人處,...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