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由来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西省府梅山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蘭安樂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梅山 阎锡山 历史由来 进山会议

    梅山,位於太原市府東街西口山西省政府西北隅。明、清時爲巡撫衙門放煤的地方,因煤多似小山,故稱「煤山」。一九一一年十月二十九日,辛亥革命太原首義成功,被推爲大都督的閻錫山改撫院爲督軍府,又於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年)在煤山處積土疊石,建造園林,遂成山景園,並取《詩經·子罕篇》「譬如爲山」、「進吾往也」中的「進」「山」二字,合之稱爲「進山」,有「前進登高」之意。山上建造一鐘樓,稱「進山樓」,俗稱鐘樓。太原市民習慣用「煤山」的諧音,稱之爲「梅山」(其實無梅),沿續...

  • 文章中國省制硏究(一)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4卷 第1、2期  作者:王士信  出版时间:1982-06-01
    关键字: 行政区划 历史由来 地理资料

    前言一、民國四十五年秋,余與金師善華公合譯由聯合國出版之CONSTITUTIONS OF NATIONS一書,共命之曰「各國憲法論叢」,於台北市議會雜誌分期發表,共譯十餘國,旋因余遷居而中止。故余對憲法學科頗有興趣。溯自從事敎育工作近廿年以來,敎讀中華民國憲法課程業達十餘載。每講至第十一章地方制度第一節省制部份,時有學生詢及有關我國的省制問題。例如:我國地方行政區域之區劃標準如何?在我國現行政制上,省的地位、性質、職權與古制有何不同?我國省制之沿革怎樣?諸此等等,不勝枚擧。尙有...

  • 文章辛亥開國典章補述國號·國旗·國歌·國都·國父之尊稱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9期  作者:席涵靜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民国国家象征 历史由来 孙中山

    壹、國號國父早於清光緒廿年(一九八四年六月),於「上李鴻章書」中曾云:「自古教養之,莫備於中華……」,可能是國父提出「中華」一詞之始。同年十一月在檀香山成立之興中會,於其章程中首云:「本會以振興中華,維持國體爲宗。」而成立香港興中會時皆遵檀香山興中會前例宣誓入會。在誓辭中將「恢復中國」改爲「恢復中華」,僅更易一字。此後國父在其題字中常用「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一詞。俟正式以「中華民國」一詞爲國號之構想時,是國父於清光緒三十一年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號召留學...

  • 文章「屏東西勢六堆忠義祠史略」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期  作者:藍萼洲 出版时间:1968-12-01
    关键字: 忠义祠 序跋 历史由来 爱国事迹

    屛東有臺灣米倉之稱,所產稻米,特別優美,日據時代,說日皇的御用米,就是指定要屛東出產的蓬萊米。其他農作物也非常繁盛,這種平疇千里,是那些人開疆闢土,篳路藍褸創始的呢?這裏有一座屛東西勢六堆忠義祠,裏面祀奉許多義士先烈,第一座牌位,大書特書著,明粤東來臺開基創業諸義士先烈神位,跟着便是隨明鄭來臺及淸康熙間迄臺灣光復的三百年間忠勇犠牲的義烈諸神位,故陳副總統辭修先生生前頒賜的祠聯:上聯「誰使蠻煙瘴雨,化爲廿露和風,締造艱難,篳路先傳開國史」的,也有很充分說明...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