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典故共返回5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龍年説龍的成語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7卷 第6期  作者:王輔羊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 龙年 成语 历史典故

    西曆二〇一二年是中華民國的總統大選年。亦即民國一〇一年,黃曆四七〇九年,佛曆二五五六年,太歲壬辰年,一月二十三日是農曆的大年初一,人們送走了活蹦亂跳的辛卯兔年,迎來了生龍活虎的龍年。在此天寒地凍萬家冷的時節,不禁想起某位西方哲人所說的一句發人深省的名言:「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是的!人都是活在希望中的,「荷殘已無擎雨蓋,臘盡猶有傲霜枝!」「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朋友們,打起精神來迎接這個即將到來、飛龍在天的一天吧!龍行虎步這是形容帝王的威...

  • 文章淸代科擧考試摭談(三)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96期  作者:莊練  出版时间:1986-02-20
    关键字: 科举考试 科场条例 历史典故

    照明淸以來的科場條例規定,鄕試與會試的考生試卷,在交到「收拿所」後,必須由謄錄生照樣謄錄一遍,然後將謄卷送交考試官核閱,原卷另外存箱鎖藏,以備取中時作核對之用。考生的原卷用墨筆書寫,稱爲「墨卷」;謄錄用紅色筆,稱爲「硃卷」;至於考官的批語,規定須用藍筆書寫。經由這樣的區別,原卷是否有誤,以及謄錄生是否作弊,考官是否有幫助考生之嫌,都可以一查而知,防弊的效果顯然很好。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再有作弊的可能,就只有夾帶與傳遞之法了。於是乎又有「搜檢」與「鎖院」的...

  • 文章淸代科擧考試摭談(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95期  作者:莊練  出版时间:1986-01-20
    关键字: 科举考试 糊名之法 历史典故

    童生考秀才,要經過縣試、府試、與院試。取中秀才後考舉人,又要先經過學政的科、歲二試,及格者方能參加全省性的鄕試。秀才的取進名額,視各地府、州、縣學的大小而有多寡之不同。文風鼎盛的江浙等省大縣,一年取中的秀才可以多至四十名;偏僻省分文風欠盛的小縣,一年取中的名額就很少可能有十幾個人了。各省的鄕試每三年舉行一次,江浙等「大省」一年額中舉人八、九十名,黔桂甘肅等省只得其半數。以取中舉人的名額與全省的秀才應試人數相比,每一百人只能取中一人,其錄取率比之今日的大專...

  • 文章望亭與龍滙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83期  作者:白揚  出版时间:1985-01-20
    关键字: 望亭 龙滙桥 历史典故

    在無錫乘京滬鐵路火車到上海去,經過第二個小車站,就是望亭(第一個是周涇卷)望亭舊名御亭,位於無錫東門外六十里弱,剛在無錫縣界,西連震澤,東通鵝湖(蕩口),南接蘇州的滸墅關,淸朝在此設有檢司署。考輿地志載,御亭爲三國時吳大帝孫權所建。晉時賊將張健作亂,嘗命顧颺在此築疊剿討。隋開皇年間,始置驛,(爲傳遞文書及行旅休息之所)到了唐朝李襲譽就改稱望亭,建望亭閘,明朝萬歷間閘廢,始建石橋,稱龍滙橋,以便無錫與蘇州交界處之交通往來。

  • 文章彭城探親行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47期  作者:張楓  出版时间:1988-08-15
    关键字: 徐州 探亲纪实 历史典故

    泰山巍峨,黃海浩蕩,九里山前,荆山橋畔,雲龍山色,一串古戰場。鄕情是一種特殊的堅實親情。它溶鑄了對土地的熱愛,對親屬的感恩以及對文化習俗的依戀。只要人性不滅,鄕情卽永遠存在。不論離鄕多久,歲月如流;也不論離鄕多遠,山高水長;而幾許鄕情總在心頭時常閃爍。政府開放大陸探親,爲了老鄕關懷老鄕;老兵照顧老兵。義務成立「海燕服務社」。感謝姜穆,王怡,寥汀,尼沙等的革命情感。郭嗣汾,丹扉,邱紋理,蔡文甫等的文字宣傳。葛香亭,曹健,傅碧輝,孫越的身體語言。跨越六個省,...

  • 文章江蘇泗陽境內的徐國古城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3期  作者:張用寰  出版时间:1976-03-20
    关键字: 徐国古城 泗阳县 历史典故

    徐偃王這個人,據史書記載:「其母爲徐國宮人,娠而生卵,棄之水濱,爲靈犬鵠蒼銜歸獨孤母家,覆暖之,逐孵成兒。徐君宮中聞之,便又取囘。長而仁智,襲徐君國。野心甚大,欲舟行上國,乃溝通陳、蔡之間,以開闢運河。得木弓矢,自以已得天瑞,遂因以爲弓。自稱徐偃王。江淮諸侯多伏從,伏從者三十有六國」。又據後漢書云:「徐夷僭號,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熾,乃分東方諸侯,命徐偃王主之」。根據以上兩項資料,可見當時的情况,周穆王西征新疆,後方空虛,徐國便乘機而起...

  • 文章沭城之形成與發展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区域发展 历史典故 城市建设

    沭陽,昔無城。明正德六年(公元一五〇六年)流寇入境,正德七年(公元一五〇七年),知縣易瓚築土城防禦,周圍八百九十四丈四尺,高二丈二尺,城壕一丈九尺深。淮安知府薛請於朝復修而未果。嘉靖年間,沭河決口,東城湮沒,戴家巷、東門弔橋均為水沖毀。隆慶五年(公元一五七二年)河復決,東城小南門一帶半湮沒於水。因而城北徙。萬曆二年(公元一五七五年)沭河決口,井李巷城西角復潰。萬曆二十年(公元一五九三年)知縣徐可達議以磚,復修城墙,仰省察官唐胤等丈量,周長八百五十丈,高二...

  • 文章東海縣最長的河流——薔薇河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水易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蔷薇河 历史典故 发展历程

    薔薇河,東海縣境內最長的河流,也是連雲港市最長的河流。西起安峰山西,呈西南東北流向,宛如一彎上弦明月經連雲港南大門吳場流經房山、平明、張灣、浦南四個鄕鎭,傍連雲港市海州、新浦——一襟帶水,穿過臨洪閘,而後匯入黃海,全長六十餘公里。薔薇河歷史悠久,相傳因河岸遍長薔薇花而得名。千百年來,歷史上的薔薇河曾給東海人民以漁獵、灌溉之利,鹽漕運輸之便。但由於和上游爲山區丘陵,下游接海,洪水夾帶泥沙東氾,受大海潮水頂托,河海水淡鹹各異,相互交融起「凝聚」作用,導致薔薇...

  • 文章故鄕景物——鴨城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87期  作者:江郎  出版时间:1985-05-20
    关键字: 鸭城桥 历史典故 故乡回忆

    「聞說吳王養鴨時,年年到此擁西施豪;華已盡江山變,落葉秋風動蒺藜。」上面是邑人秦夔詠鴨城橋的詩。鴨城橋在無錫東鄕蕩口區,舊屬南延市。此橋原是鄕間一座不著名的小橋,爲什麼它叫「鴨城」呢?原來有這麼一段掌故:春秋時,吳王夫差在這橋旁建有一所離宮,夫差喜愛養鴨,就在離宮旁壘石築一小城,以爲鴨寮,並名之爲鴨城,因而離宮旁這座小橋,也就名爲鴨城橋而出名了。吳王夫差是個荒淫酒色的昏君,他也愛養鹿,在這裏也築了一座鹿城,但沒有鴨城出名。越國進了西施以後,吳王常常携着西...

  • 文章最難忘情是山水(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93期  出版时间:1985-11-20
    关键字: 寄畅园 风景名胜 历史典故

    ●無錫無錫的古蹟名勝能不爲太湖淹盡的不多;寄暢園、惠山寺就有這樣的魅力。寄暢園應是蘇州之外最美的園林之一了。明正德年間,兵部尙書秦金將元代南隱、漚窩二僧房,闢建爲園,名「風谷行窩裔」。其後裔秦耀經之營之,更名「寄暢園」。蓋仕途多舛,被誣罷官,得此看空一切,寄情山水。寄暢之名,想是從「蘭亭序」:「一觴一詠,亦足以暢序幽情……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借「意」而來,而寄暢園之不輸拙政、網師者,亦正在其「借景」之妙。園不過十五畝,但入其園,頓覺天地寬暢,惠山諸峰...

共51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