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兴衰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黃鶴樓興廢輯略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02期  作者:范植清  出版时间:1992-01-10
    关键字: 黄鹤楼兴衰 黄鹤楼历史

    黄鹤楼,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围绕黄鹤楼之题咏、碑文,是我中华悠久文明之历史见证。黄鹤楼始建于东吴黄武二年,最初作为军事城堡之瞭望台,雄踞武昌江岸,黄鹄矶头。到了唐代,黄鹤楼演变为游观楼,众多诗坛大家登楼写下脍炙人口之篇章。宋、元两代,古黄鹤楼已不存,筑在黄鹄山者乃是南楼。入明,曾四次修建,两次葺理黄鹤楼,然明建黄鹤楼最后与明朝一同湮没。淸朝顺治间,黄鹤楼再次屹立黄鹄矶头,有淸二百多年,黄鹤楼兴工八次,八建之同治楼,毁于光緖十年之大火。而今白云黄鹤之故

  • 文章近代蘭州金融組織的興旺與消亡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84、85期  作者:高羔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近代兰州 四大金融组织 兴衰历史

    钱庄、票号、银行、当铺)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钱庄大致萌芽于十六世纪下半叶的明朝后期,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未曾开通通商口岸之前,鼎盛于清代后期和民国前期。解放后,伴随着「公私合营」而汇入了现代银行业,其兴衰绵延约有四百余年。它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基地,兼及平津、闽广,以及内陆的陕甘等地区。但是叫法却不同,在北京、天津、济南、广州等地称钱庄为银号。另一些地方,如汉口、重庆、成都、徐州等,则钱庄与银行并称。因此一些西方经济学者称我国的钱庄为

  • 文章对当下文化发展的启示秦腔的历史兴衰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82、83期  作者:陳彦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秦腔传播历史 清朝“花雅之争” 发展低谷 再度复兴 兴衰启示

    ,被列入文化强省的第一品牌。近年不断致力于以「文化惠民工程」的方式购买秦腔演出,服务大众,并以低票会推动秦腔市场发育,鼓励剧团以多演出促非遗保护,是新时期值得探究的秦腔发展方略。无论怎样,秦腔和更多的民族戏曲艺术,都是有数百年生命的老人,已经经见过不少世事,也就更应该以一个历史老人的淡定情怀应对沧桑巨变,即不「讳疾忌医」,抱残守缺,也别见医就投,以至于过度治疗而死。更别眼馋时尚艺术的「灯红酒绿」与随物赋形,金钱固然是好东西,但对于一位文化「长者」的千年标高与

  • 文章从古商道的兴衰分析中找到重建丝绸之路的方略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6、47期  作者:曲直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古商道的兴衰 重建丝绸之路方略 历史资料 理论研讨

    这段历史仿佛完成了一个循环回归到起点:曾经辉煌的古丝绸之路沈寂了近10个世纪之后,今天正为靠拢世界经济的大舞台,沸沸扬扬地进行着重建和振兴的前期准备工作。年轻的「丝绸之路学」硏究表明,古商道的兴衰取决于沿线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相适应,近年来,「丝绸之路学」已成为专门从事这条古道社会经济状况、人文地理、文物考古等多门类硏究的新型综合学科。在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学院等西北各高校,及甘肃省、兰州市等地方社会科学院、文物考古所,都涌现出一批从事这方

  • 文章激昂慷慨不尋常——簡述北路梆子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武兆鵬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北路梆子 历史渊源 主要特点 传统剧目 兴衰变化

    普及样板戏」时又加入西洋管弦乐器,至八〇年代,有的剧团还因戏制宜地加入新潮的电子琴以至爵士鼓,大大丰富了北路梆子乐曲的表现力。北路梆子的传统剧目,现存抄本达四百多个。其中一部分源于元明戏曲,如《血手印》、《火焰驹》、《一捧雪》、《李三娘》等。大部分取材于历史演义和章回小说,如「三国戏」、「水浒戏」、「列国戏」、「隋唐戏」、「西游戏」等,分「本戏」、「回戏」、「出戏」。本戏,即演一个晩会的整本大戏,如《八义图》、《凤仪亭》、《春秋配》等;回戏,指演一两个小时

  • 文章大埔楊俊如—創建汕樟輕便鐵路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杨俊如 汕樟铁路公司 汕樟轻便铁路 兴衰原因 历史史料

    民国初期,在富饶的潮汕平原上,有一条由大埔人集资兴建、世上罕见的奇特铁路—汕漳轻便铁路。它的兴衰史是我国发展民族交通工业艰辛历程的一个缩影,也记载了前辈埔人的创造与开拓精神。汕漳轻便铁路创建人为大埔百侯百子墟书房里人杨俊如(名汤贤,字国藩)。生于清光绪五年(一八七九年),卒于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他鉴于中国屡受西方列强侵侮与国家的贫弱,从青年时代就具有实业强国的思想。他在上海从事商业已有拾余万光洋的资本积累。民国初期回到汕头,当时汕头至潮州已有铁路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