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博学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博学之道」粗议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1期  作者:易烈相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博学之道 治学方法 博学原因 态度精神

    博古通今之壮志。若能穷究天人之际,了解万物之情;或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则可谓博学者矣。我往古圣哲先贤,对于博学,大有其人,如孔圣博学,是举世公认者。不宁惟是,其门下七十二贤弟子,乃后辈大儒,孟子、荀子、韩愈、欧阳修、三苏(洵、轼、辙)、二程(颢、颐)、朱熹、陆九渊等;实不胜枚举。经纶满腹,学富五车,其言其行,皆足为吾人之圭臬。兹就先圣先贤,如何治学,以达于渊博,藉资效法,与借镜者。并举为何要博学?及应具有治学之精神、态度、方法;略述

  • 文章汉口博学书院校况报导二则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9期  出版时间:1971-04-10
    关键字: 博学书院 报导 文化

    編者按:本文二則,對過去在大陸時期,辦敎育者的認眞負責態度,對中學生生活記述也極詳盡,由此可見那時求學與現在求學的環境有何不同,也可了解當時爲何沒有所謂太保太妹?

  • 文章濟公不是活佛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4期  作者:朱明懷 出版时间:1985-04-10
    关键字: 道济 天台县 智高博学

    在净慈寺为书记僧时所作的事。我们不但可以看出他的玩世不恭,并且可以看出他的博学聪明。吟诗救松林道济和尙因看不惯印长老—铁牛的势利心念,离开了灵隐寺之后,有好多年没有囘去过。有一天他去西湖闲逛,不知不觉信步走到灵隐寺,心想已经多年未来灵隐寺,今既到门口,何不进去瞧瞧,岂料道济正在将要跨入大门时,只听得两扇铁门琅珰一声关上了。并听到守门僧说:「奉印长老面谕,不许道济囘寺!」原来印长老,是个眞小人,对道济的妒恨,仍未消除。给道济吃了闭门羹。道济心想,我不过偶尔囘来

  • 文章论「博学于文」与「行己有耻」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何廣棪 出版时间:1994-09-30
    关键字: 博学于文 行己有耻 名人言论 出处考略

    故文中疏漏与有欠周延之处,知所难免,尙乞方家不吝斧正。文成,谨赋俚语十二句,以结全篇:品学兼修 儒教宗旨博学于文 行己有耻亭林发皇 终生践履超凡入圣 百世衣被吾侪治学 当循此轨斯纛高张 国魂乃起民国八十三年甲戌端阳佳节撰就于华梵人文科技学院东方人文思想硏究所[1] 见《孟子·公孙丑》上。[2] 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九《子部·杂家类》三「《日知录》三十二卷」条。[3] 见《顾亭林文集》卷三。[4] 见顾亭林《日知录》卷

  • 文章學規

    来源期刊:《同安》 第53期  作者:朱熹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学规 博学明辨 学之序 言信行敬 处事之要 接物之要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敎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敎,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博学之。审问之。愼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右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右接物之要。

  • 文章博学多能的-——朱炳旭教授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4卷 第1、2期  作者:華瑞德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朱炳旭 人物事迹 往事回忆 博学多能

    朱炳旭君,字法水,原名朱炳耀,號東平王孫,江左屈士、書劍堂主、西域野史。祖籍河北靑縣,一九六三年六月生於新疆烏魯木齊市,次年被送回江蘇連雲港市,由祖母撫養,遂植根於雲臺山畔。炳旭君自幼聰穎好學,尤愛文史、英語。一九八一年考入蘇州鐵道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後從教於金陵,一九八七年初調任新疆社會科學院院刊編輯。此間曾參與〈新疆對蘇經貿問题研究〉之編纂工作,並撰文五篇、譯文四篇,因而在該刊獲升中級職位。一九九〇年,他在阿合奇縣史志辦公室掛職鍛鍊期間,譯出英文版〈...

  • 文章孔子的學與習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9期  作者:周鈞源 出版时间:1975-10-05
    关键字: 孔子 学习 笃履实践 发奋忘食 以一贯之 博学多能 行道重于读书

    如此的实践,就是忠恕一以贯之的道理。㈤博学多能:孔子是个先知先觉者,还加上了他的好学精神,所以成为博学而多能的大圣人。「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所以孔子之被称为圣人,在当时已有定论,决不是我们后人给他的尊敬。但孔子之所以为圣,完全得力于他自己的好学、奋鬪、爱民、救世的精神而成,决非偶然!凡是有关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学问道理,以及有关国计、民生的知识,就是当时的六艺礼、乐、射、驭、书、数,都是他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