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剧团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板车剧团」谱新曲——记河南省鄢陵县豫剧团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0期  作者:翁思再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板车剧团 剧团 报道纪实 剧团随笔 板车精神

    在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河南省文化厅介绍的该省鄢陵县「板车剧团」新经验,令人非常感动。这个豫剧团是文化战线上的一面不倒的「老红旗」,当年,他们根据农村缺少文化设施,农民看戏难的状况,硏制了由8辆板车组成的活动舞台,演员们拉着装有道具、行李和炉灶的板车上山下鄕。如今,剧团条件有所改善,虽然不拉板车了,但「板车精神」依在,仍处处为农村着想,自搭舞台,自己发电,食宿自理,尽量减少农民的负担。他们每年抽出二~三个月到山区演出。那里交通不便,他们演到哪里住到

  • 文章談川戲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99期  作者:覺夫 出版时间:1970-11-01
    关键字: 川剧 中兴川剧团 艺术评价

    中國的戲,除了平劇是擷採亂彈,花雅各部之精粹,有其獨特的綜合成就外,其餘的各種地方戲,就其規模和內容而言,只有川、漢、徽、秦是各有千秋,足可等量齊觀;而川戲因爲遍佈於川康黔渝諸省市,(雲南另有滇戲),其區域之廣,觀衆之多,實駕於漢秦諸戲之上。大致是因爲四川近幾百年來迭遭變亂,各省移民甚多,隨移民而帶來的各種地方戲,經溶化而成爲川戲。如絲絃之來自皮簧,梆子之來自秦腔,崑腔之來自崑曲,甚而高腔亦非四川土產,故川戲亦可說是除平劇而外,唯一綜合各種地方戲之長而成...

  • 文章鼓舞士气的抗建剧团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6卷 第1期  作者:柳國華 出版时间:1990-06-20
    关键字: 陆军暂编十二师 周麟昆 抗建剧团

    在抗战期间,部队士气非常高昻,内心都存有敌我不共存观念,抱着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誓死与日军拼个敌死我活,终于将敌人三个月灭华迷梦打破,最后还是无条件投降。在敌后方部队,缺乏精神慰藉,除固守阵地和作战外,其他娱乐,一无所有,精神苦闷,可想而知。陆军暂编十二师师长赵保原鎭守莱阳县有六年之久,深感官兵终日辛劳,不是修筑工事,即是出发作战,为鼓舞士气,民国三十年秋,与爱国艺人周麟昆合作,成立抗建剧团,那时官兵没有薪饷,以食粮为酬劳,当然剧团人员,亦不例外

  • 文章(会务报导)各单位欢迎豫剧团来台访问演出记群贤毕至·宾至如归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1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94-01-03
    关键字:剧团 庞靖宇 河南同乡会 刘延涛

    马金凤团长在桃园公演时与庞理事长夫妇及其外孙女高绍棠合影。中立者为桃园河南同乡会常务理事李中怀暨美丽的团员魏俊英小姐。(图一)育达高职王广亚校长欢迎河南豫剧团来台访问茶会致词,左为本会庞理事长靖宇、张理事天佑、右为马团长金凤、周领队鸿俊、于委员鎭洲、卢总干事博文。(图二)同乡会、育达商职联合欢迎河南豫剧团来台演出大陆河南豫剧团由马金凤团长率领于八十二年十一月八日抵台,十日全体团员到台北市河南同乡会拜会,由同乡会与育达商职王校长广亚在该校会议室共同举行

  • 文章我對國劇的迷戀與期待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劉鳳桐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京剧爱好 振兴国剧 剧团建设 京剧表演

    流行歌曲,也占我娱乐的一部份,但仍不减我对国剧的迷恋。三十八年底随国军来台,戎马倥偬,与国剧接触较少,但政府为振兴国剧,特在军中各康乐队成立剧团,大力推行,像陆光、海光、大鹏、明驼等。虽也培植一些新秀,延续薪传,五〇年代,曾攀登顚峰;六〇年代后,电视进入家庭,国剧似乎渐吿式微,三家电视台,每周虽安排一时段播映,但仅是聊备一格而已,幸政府即时抢救,特在文化大学设立戏剧系,又在内湖成立复兴剧校,将以往之科班,转变为学院派,纳入敎育体系,培育国剧人才,算是跨进了一大步

  • 文章·讀者 作者 编者交流道·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文献资料 剧团演出 同乡联谊

    及《赣楡日报》上的重要新闻资料剪下,寄赠本刊参考运用,古道热肠,令人敬仰,在此表示由衷感谢。「海州小戏」蜚声海属五县市名角「小花褂」欲访台娱乡亲能否成行 有待旅台乡亲设法邀请▲施纯然鄕长致函本刊指出,他愿意自费组织「淮海剧团」来台演出,以娱旅台海州鄕亲。施鄕长在信中表示,淮海剧团人才济济,著名的「海州小戏」艺人「小花褂」现仍健在,倘可应邀访台,她可担任领队,施鄕长本人则可出任联络员。对于施鄕长有意自费组团访台一节,本刊当然十分欢迎,尤其是海州人所熟知

  • 文章「紅棉」與關子龍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2卷 第2期  作者:陳光華  出版时间:2004-04-30
    关键字: 红棉粤剧团 关子龙 粤剧大师

    在台成立最早的「红棉粤剧团」,自民国四十六年组成起,亦走过四十六年岁月,创办人关子龙先生也以八十八高龄,于去(九十二)年,十月十六日病逝新竹。关子龙先生曾缔造多项纪录:民国四十五年第一个自港来台公演粤剧,得到最多乡贤赞助演出,第一位在粤剧方面荣获政府「民族艺术薪传奖」,七十八、七十九年二度在国家剧院公演、开地方戏之先例,以八十六高龄荣获澳洲马丁学院颁赠艺术名誉博士学位。其获誉为「粤剧大师」,实値得敬重和怀念。关先生原在香港从事剧班,民国四十五年先总统蒋公

  • 文章發揚秦腔藝術——刊登秦腔劇本內容之說明——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秦腔 戏剧艺术 台湾剧团 文化发扬 剧本台词 蝴蝶杯

    台湾流行的大陆地方戏曲,除豫剧外,秦腔是最受大家欢迎的戏曲地方戏的演出,条件虽不如国剧来得周全精致,但地方戏比国剧更生活化,更深入人心,如秦腔之表演,动作亲切眞实,容易使观众引起共鸣,受到感动。秦腔在台湾,由于热心爱好人士的倡导,从民四十年起有剧社之组织,每年似均有演出,目前有秦腔剧团,秦腔硏究社,及台中同鄕组成票房,和最近台北又组成之票社,另有秦腔戏剧学会之硏究推展,均不遗余力发扬,近年来,每年均在同鄕热心支持下,有成功的演出,每次演出均获好评,「西北杂志」创刊,为

  • 文章夏王悲歌、原野帶來新京劇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2期  作者:黄秀錦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夏王悲歌》 李元昊 京剧现代戏 甘肃京剧团 戏曲创新

    大陆甘肃省京剧团带来西部京剧「夏王悲歌」和「原野」,虽然卖座没有爆满,但是却引起国内戏剧界的讨论,因为这两出戏都不是传统京戏,「夏王悲歌」是融入现代戏剧场艺术的创新京剧,「原野」更是著民初服装的「京剧现代戏」。「夏王悲歌」是具有京戏科班底子,又有现代剧场经验的女导演陈薪伊执导,因此京剧的唱做唸打在戏里充分的获得表现,并不会因为迁就舞台设计而削弱。而陈薪伊利用舞台空场配合少数平台,让演员有高低左右的走位,戏剧进行中再配合灯光、烟雾效果,相当贴切的营造剧场

  • 文章抗战初期温州热血靑年奔赴前线——记述陆军一〇七师抗敌剧团一段故事——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4卷 第4期  作者:陳貴 出版时间:1988-10-10
    关键字: 陆军一零七师 抗日战争 温州青年 抗敌剧团

    会的例会中,与陈维国交往投契,遂被延聘为一〇七师政训处少校抗敌剧团团长,负责军中文宣工作。当时一〇七师辖三一九、三二一两个旅。(旅长王校膺、欧阳烈)四个团。分驻温、台二地。政训处驻城西应道观巷处州会舘内。抗敌剧团系以温州战青团演剧宣传队部份队员为基干,另在报纸上刊登启事,招收几位热心抗日救国工作的男女青年组成。成员有张志倣、许沪生、姚鎭虬、张书绅、潘炳文、吴人建、陈秋帆、陈步桂、陆崇霖。女团员有夏纫蕙、徐筱春、林文兰、周琳瑜等人。因师部驻在地温州城郊,为了搞好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