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刻石共返回3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武進同鄕會靈骨塔落成記(初稿)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04期  出版时间:1985-10-01
    关键字: 武进同乡会 中华民国 纪念 灵骨塔

    编者按:灵骨塔落成为同鄕会一大事,经已一年。同鄕捐款必须勒征信,立碑庆功理应同时进行,赵总干事勇于任事,亲撰落成记,今谨发表全文。同鄕如有意见,可以在十月底前向同鄕会提出。否则即视同无异议通过,即日进行纪念碑镌刻工作,谨此附志。

  • 文章絳縣堯寓村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劉永昌·李學文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山西绛县尧寓村 帝尧史迹 遗物遗址 民风民俗

    山西省绛县尧寓村之所以引起海内外专家学者和各大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是由于在这里发现我国最早的帝尧史迹刻石。首先发现的是大晋永和二年(公元三四六年)的古碑。此碑为浅褐色沙质,半圆顶,碑身高九二厘米,宽四七厘米,碑阳斜阴「唐尧寓处」四个隶体字,字径一六厘米。上款竖:大晋永和二年孟春创立。下款补:大清康熙五十四年重刊。碑阴四周文字风化漫漶不清,中心留有大字痕迹。此碑为我国发现的最早有关帝尧史迹的重要刻石,原藏于村中元代时建的三官庙中。距此碑不远处,还发

  • 文章连云港连岛再次发现汉代界域刻石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4期  作者:紀達凱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东连岛 羊窝头峰 界域 文字考证 博物馆 文献资料

    一九八七年连云港市的考古工作者在连云区开展文物普查时,经连岛文化站同志提供线索,在地处偏僻的东连岛羊窝头峰北坡发现一处界域刻石刻石刻面高一一〇厘米,宽一五六厘米,文八行,经两千年的海潮侵袭,风雨剥蚀,面已漫漶不淸。经辨认有四十余字,从其可辨文字考证,此刻为汉东海郡与琅琊郡的分界刻石。最近,连岛鎭开发苏马湾海滨浴场,在座南面北的山坡岩体上再次发现与羊窝头峰刻石相似的界域刻石。不同的是后者面保存良好,内容明确,更为珍贵的是发现了明确纪年。新发现的刻石

  • 文章所謂「中國最早的佛敎造像」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4卷 第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2-09-01
    关键字: 文物古迹 石刻 造像

    原文系一九八二年亦即民国七十一年五月十一日,载于美国「世界日报」的万象版内。该项资料,为以前「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及许编「海州文献录」之金栏内,均无此记载,殊属新鲜。先后经旅美之杨永瑎及杨成悌两鄕长剪寄(成悌鄕长一份系由吴友霞鄕长转来)。彼二人关心桑梓消息,殊可感念。而将来重修鄕邦志乘时,亦应视为重要之补充纪录。爰将该报所载原文及石刻图片,刊印于次,藉供参证。仍以情势演变,恐旅外鄕长,未尽明了;因加说明,期免滋疑。(附说明)孔望山原在东海县境,这里谓为

  • 文章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9期  作者:魏文溪 出版时间:1985-04-01
    关键字: 金石刻印 刻印赠亲 印章篆文 古今石刻 博览

    魏文溪乡亲,晋江县东门外长福村人,少入中央警官学校受严格训练,毕业时正值日寇投降,抗战胜利,台湾光复,魏兄即奉派来台担任警官,协助接管台湾省警政工作,历任警官将达四十年,现任彰化县警察局北斗分局分局长兼户政事务所主任,勤俭养廉,魏夫人为一贤内助,敎育子女,均已成家立业,成就辉煌。文溪兄公余之暇,勤于金创意及写作以自娱。魏文溪乡亲所篆刻「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歌」,苍劲有力,以晋江杂志经费困顿,愿提供贰佰张(每张13×35吋)交由本社义卖,每张新台币贰佰元

  • 文章大足南北山石刻之体范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63期  作者:傅振倫  出版时间:1967-11-01
    关键字: 大足石刻考查团 摩岩雕像 玉皇观 上清洞 南北山石刻体范

    一、小引三十四年夏,余参加四川大足石刻考查团,赴大足宝顶,南、北等山考古。四月二十七日至境,五月五日离县,游览数日,颇有所获。其南北两山古代摩岩造像,在我国艺术史上,皆有相当价值,爰述所见,公诸同好。记述断于宋代,盖赵宋而后,石刻多因沿装饰而少创作,等诸自郐,故从略也。二、南北山石刻之概况大足县治附近古代石刻之可考者,为南山北山。北山石刻又散见佛湾,观音岩,赶场坡,北塔,及北塔寺后五处;有碑记,有造像(立体之雕),有画像(平面之雕),而雕像更有佛道之

  • 文章陝西省基本資料彙編(四)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1期  作者:周健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名山 档案资料 佛寺 名胜古迹 洞窟 石刻

    三、主要洞窟、石刻、佛塔及遗迹㈠西安碑林:西安市南部三学街陕西省博物馆内。为我国著名之大碑林之一,此处原为文庙,从北宋哲宗元祐五年(西元一〇九〇年)开始存碑,经金、元、明各代收集,规模日大,清初始称碑林。今收藏自汉迄清历代碑碣共二三〇〇余件,有七座大型陈列寺、七座游廊和一座碑亭。㈡青龙寺空海纪念碑:西安市南郊乐游原上青龙寺遗址。为纪念唐代中日友好的先驱者空海和尚,应日本四国岛之香川、爱媛、德岛、高知四县要求而建,一九八一年七月动工,一九八二年五月建成

  • 文章『雁荡山摩崖石刻』简介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7卷 第6期  作者:鄭祥鼎 出版时间:1991-12-10
    关键字: 雁荡山 摩崖石刻 书籍 史料

    雁荡山摩崖石刻」一书,为乐清县文化局一九八七年十月出版。雁荡名山水,享誉寰宇,山区蕴藏富饶的大自然观光资源,实为他处名山所罕见。昔人有言:「欲写龙湫难着笔,不游雁荡是虚生。」该山区风景,经专管机关历年大力开发观光环境完成后,观光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繁荣,有莫大助力,也有无穷潜力,前途似锦。文化局为掌握地方历史文物遗迹,以利整理、保存、发扬光大,特对雁山风景区各景点,现有古今摩崖石刻文物遗迹,实施实地普查此举对雁山景区人文景观之加强管理维与发展

  • 文章香港发现之史前石刻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蕭國健 出版时间:1979-03-31
    关键字: 史前石刻 云雷纹 饕餮文 蟠螭纹

    一、前言近年来,本港于滨海地区,发现多块先民时代之古石刻。此等石刻,多呈「囘」纹状,分布南佛堂(即东龙岛)、蒲苔岛、澳之大浪湾、大屿山之壁、长洲、及西贡之西洲六处。此等石刻,大致可分为云雷纹、饕餮纹、及蟠螭纹三类。二、云雷纹石刻我国自新器时代,已使用一种像云层旋转之花纹,古人称之为「云雷纹」,亦称「囘纹」或「雷纹」。此种花纹,大致可分为六种不同形状:方形纹三角形纹方旋形纹方圆之间纹圆旋形纹云头纹蒲苔岛南氹之古石刻,土人称之为「鬼字」者,为一方

  • 文章广东肇庆星岩、鼎湖石刻史料之价値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曾一民 出版时间:1994-05-15
    关键字: 广东肇庆 星岩 鼎湖 石刻史料 考证

    王昶之后,又一金专著大作。至于以石刻史料着地方志的,今见之,以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最早。按史念海谓李氏的取材「上自儒家经典,旁及先秦诸子……以及晋咸宁元年勾注碑和后魏尔朱荣碑等也尽量搜罗。」[2]及宋王象之撰《舆地纪胜》每州府有一门,明淸以降,所修地方志,艺文类中,例有碑或金一纲目,由是观之,唐宋以来,一地区的石刻史料,成为修志者取材必须的资源。观广东地方志,明淸四通志亦例有金或碑一门,如阮元《广东通志》卷一九九—二一五有,上自三代,下迄元末

共35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