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制度研究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日本专修学校制度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2期  作者:羅黨興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日本教育 专修学校 制度研究

    的特色。四、专修学校制度概要专修学校制度系应时代之需要及有关人士长期之努力而产生者,其概要如次:㈠目的明确:专修学校是以养成职业或实际生活所必需之技能,并图增进敎养为其目的。㈡所有专修学校均应对其修业年限、授课时数及学生数有明确规定。其要件如次:1.修业年限需一年以上。2.根据文部大臣所订专修学校设置基准,年间授课时间,最少需在八百小时以上。惟在夜间或特别时间上课的情况,亦视其修业年限,最少需四百五十小时以上。3.必需经常有四十个学生以上。㈢专修学校在设置高等

  • 文章土司制度管窥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6期  作者:潘大成  出版时间:1991-02-01
    关键字: 土司制度 历史演进 明清制度概况 政治制度研究

    壹 前言土司,是明淸两朝行之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此种制度,其地位介于四夷藩属与府州县之间。以其具有特殊的政治性,所以明史除将其载入地理志及职官志外,并于列传中立传记之。就字义言,土,系指地方原住民;司,系指官署,或管理。统言之,土司者,以地方土民之酋长,管理土民事务之衙署也。土司职官,槪称土官,但土官的祖先并非全系土民,其中亦有汉人因军功而封留者。总之土官氏系,由于一则年代久远,再则或像庄蹻一样——易服从俗,故后世已无从辨其为夷为汉矣。土司

  • 文章我国中央政治制度:五院制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2期  作者:王守平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中央政治制度 五院制 政治研究 制度探析 比较

    雩都 王守平一、质疑美国公民当知美国为总统制,英国公民当知英国为内阁制,瑞士公民当知瑞士为委员制。然而中国公民何以不知中国为五院制?同样,世界学者举总统制,莫不知以美国为代表,举内阁制,莫不知以英国为代表,举委员制,莫不知以瑞士为代表,何以独对中国目前之政治制度无一统一的说法?有说是总统制,有说是内阁制,有说是总统内阁的混合制,有说是折衷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建国八十多年来,迄无一明确可称之政治制度,宁非怪事!二、明义我国政府究属何种制度?不敢作一武断

  • 文章家庭制度与社会组织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4卷 第4期  作者:朱岑樓  出版时间:1989-01-31
    关键字: 中西方 家庭制度 社会组织 比较研究

    制度,使个人与超自然之间建立一道桥梁。虽然我们可以擧出其他许多制度,仍不出乎上述四大兴趣之外。明乎此,见之于现代社会的股票市场、大专联考、棒球赛、生育计划等,便不难为之分门别类[1]。个人和社会间种种关系,错综复杂,千条万缕,制度为之穿针引线,形成一个「社会网路」(social web),即是「社会组织」。乌格朋有云:「社会组织一词,槪言之,包括社会制度和结合。」[2]齐诺(E.Chioy)也是这样表示[3]。各社会的社会组织,自有其独特的模式

  • 文章日本明治军事制度研究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4期  作者:李志鵬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日本 明治时期 军事制度 专题研究

    领土由同盟国军队占领之耻辱。我国大法官主持释宪工作。笔者曾参与释宪工作凡九年,深知我国正向「以法治国」之大道迈进。为此,爰将多年研究日本明治军事法律之心得发表,希望借鉴日本「以法治军」的先例,加强国人对法律制度的重视,以帮助实现「以法治国」的政策。惟因时间仓促,篇幅有限,本文内容简略不周之处,在所难免,尙祈海内外专家不吝指正是幸。

  • 文章先秦政治制度之演变与文化之发展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0期  作者:楊亮功  出版时间:1985-08-15
    关键字: 先秦制度 史料考古 史料记载 学术研究

    文化之发展,足以影响政治之进步,而政治之演变,亦足以影响文化之发展,两者乃是互为因果的。本文意在对先秦政治制度之演变在文化上所产生之影响,就其因果关系,作一扼要之阐述。我国上古时期,无所谓政治组织,诸夏民族分别部居,聚族而处。部落之中,各有酋长。最初偶有些相近部落为互助的接触。后来民族意识渐次产生,这些部落为着抵御敌人遂形成一种联邦式的结合。当时吾族最大的敌人为苗族。吕刑:「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苗族为患,由来已久,史记五帝本纪载:「蚩尤作乱,黄帝乃

  • 文章議學四卷編寫記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5期  作者:郭登敖 出版时间:1990-02-01
    关键字: 《民权初步》 《议事制度之比较》 《近代议事学》 《民权初步之研究 《议事法研讨大纲》 序文

    近十年来余编写议学之书凡有四卷,其一为议事制度之比较,其二为近代议事学,其三为民权初步之硏究,其四为议事法则硏讨大纲余编写此等议学资料之目的,在推广民权初步之敎育与协助民权初步之运作。回忆民国十四年余初入北京大学时,曾立志攻读数学,对于社会科学兴趣较少惟其时正値靑年向往国民革命之高潮,余因鄕学长傅启学兄之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遂转入政治系硏习有关革命之政治学科,同时在大学附近学校讲授三民主义及民权初步,当时余即感觉民权初步常有费解之处,敎学时每难贯通其理

  • 文章王安石——中國偉大政治、思想、文學家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5期  作者:褚柏思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王安石 人物生平 学术研究 政治理念 经济思想 农兵制度

    诸路将兵,总天下为九十二将,廿五指挥,以卅七将防契丹,四十二将图西夏,以十三将保治安焉。全国之兵悉为禁旅,天子自为大元帅以统之,将官不得私有其兵,故兵权无旁落之患。(3)农兵制度 公复上言曰:「欲公私财用不匮,为宗社久长计,募兵之法,诚当变革。」而主农兵或民兵制度。当时冯京曾以「太祖征伐天下,岂用农兵」难公;文彦博复将「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之大题目威公。公一一置答,其答文难更妙,即:「张皇六师,固先王之所尙也。但不当专务兵强耳。」于是,保甲之法行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