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刘邦共返回3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漫话刘邦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7期  作者:史亞林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刘邦 高祖本纪 刘邦研究会

    秦亡后,刘邦经过四年多艰苦,激烈的楚汉战争,逐渐由弱变强、转败为胜,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汉王朝。其成功的原因,或说由于刘邦的知人善任,「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鎭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史记.高祖本纪》),而项羽「妒贤疾能」,政治上幼稚。或说刘邦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还有一点不容忽视

  • 文章論用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3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用人 刘邦 项羽 范增

    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自由民主,安和乐利,迺人民所馨香祷祝矣。而今国事蜩螗,脱轨脱俗,不忠不孝,寡廉鲜耻,丧心病狂者,致国家民族,伦理道德沦丧。这就是认错了人,贻害无穷。汉高祖刘邦,出身亭长,既无学识根柢,又无修养工夫,更无任何凭借力量,但他却做了中国第一位平民皇帝。他的主要成功条件,就是善于用人。他自起兵以至称帝,得力于张良之运筹帷幄,萧何之辅弼协和,因之,桀惊不群之韩信,能为他驰骋疆场,指挥若定,卒使气燄盖世之楚霸王,自刎于乌江,帝业始成,一统天下。设

  • 文章論鴻门宴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4期  作者:明哲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项羽 刘邦 范增 张良 座次

    鸿门宴是历史上著名的事件,也是最重大而又富於戏剧性的一幕,项羽以职业军人的个性,乘战胜之余威,率大军四十万,驻扎鸿门。刘邦为了议和,冒奇险来会,若无项伯、张良二人穿揷其间调解,樊哙的闯入保驾,刘邦的生命危险,恐难排除。最后在惊险万状之中,刘邦起身如厕,全命而遁,从此龙归大海,项羽再也没有翦除他的机会了。刘邦悄悄的逃囘坝上,把善后之事托付给张良,四年之后,刘邦终于取得了天下,事后囘顾,刘、项二人的成败,虽然最后决定于战场之上,但我们也不妨说,当鸿门宴坐席

  • 文章楚漢相爭始末之硏究(上)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7期  作者:王景明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楚汉相争 秦始皇 刘邦 项羽

    然六国遗民,深抱亡国之痛,待机而发。顚覆暴秦行动,初始于陈胜(西元前二〇九年)吴广,于蕲县大泽乡(安徽宿县境)揭竿起而发虽,陈胜自立为王,号曰张楚,有张大楚国之意,军威壮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以为秦大势已去,遂生轻敌之心,不复防备,起兵未及一年而亡。亦物骄必败,盛极必衰为历史铁则。然而,诸方豪杰,此时已分据各地,成燎原之势,如刘邦起兵于沛。楚人项梁与其侄项羽起兵于江东,共推楚王之孙宗主,并受项梁(注一)节制。项羽,名藉字羽,(纪元前二三二—二〇二)下相

  • 文章刘邦兴农策略与我国传统农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下)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1期  作者:孫啟善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刘邦 兴农策略 农业体系

    鸟、雉、鸠、鸽,可见鸽子是作为野味载入《周礼》的,并非家养。近代在广西贵县出土的东汉古墓的陶模型可见在屋檐角下刻有鸽子伏窝,造型别致、姿态逼眞,显然是人工饲养,可见汉代已将野鸽驯化为家鸽。诸如上所述,两汉时期通过引种、驯化、推广,使我国农产品大大的丰富了,并使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起来,成为结构合理的重要的生产形式,我国传统大农业结构也就在汉代丰富成型了。一、先进科学的两汉农业生产技术由于刘邦和两汉有识之君把「重农贵粟」当作治国要策,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农业,使

  • 文章無錫府城隍——紀信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8期  作者:無可  出版时间:1972-12-20
    关键字: 无锡城隍 纪信 戚继光 刘邦 项羽

    年,足见大家心緖的纹乱,如此一年年的下去,不知要把家鄕的历史,更纒隔错误到如何程度?现在让我再把汉王逃脱荥阳,纪信替死的一段历史,简约的敍述一下,如有错误,幸希指正。按楚霸王项羽因范增之死,心里燥闷,攻打荥阳(在河南)甚急,汉王刘邦被困,那时韩信未囘,邻近的诸侯又非项羽的对手,于是陈平献计,为汉王解脱重围,逃出荥阳,由将军纪信,因他貌似刘邦,就穿戴汉王的衣冠,坐在车中,假装出城投降,汉王便微服乘机脱逃。楚霸王预先密令钟离昧等埋伏刀斧手,在汉王出城投降相见时,把他

  • 文章汉高祖刘邦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6期  作者:劉恒心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刘邦 李宗仁 刘邦家世 刘氏后裔 原田氏家族

    一、刘邦的籍贯江苏省丰县城西北的金刘寨,是西汉王朝开国皇帝刘邦的老家,村西刘邦的祖父「刘淸之墓」,至今巍然犹存,人称「汉皇林」。近年来在皇林附近,出土了一些古碑,石、砖、瓦、俑、字画等文物,对发掘汉代文化,开发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刘邦的籍贯问题,颇有争议,有说沛县,有说丰县,兹考证如下:民国十年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云:「汉高祖,丰人,姓刘名邦。」民国初年的中华通史说:「汉高祖姓刘、名邦,字季,庙号太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即今江苏丰县人。」司马迁

  • 文章豐縣人的發明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永貴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刘邦 刘安 廉颇墓 肥陵山 豆腐制法

    西汉高祖刘邦之孙刘安,袭父淮南王刘长之孙封爵,都寿春四十二年,继称淮南王,寿春即今之安徽寿县,历代名称屡易,东晋时期称寿阳,明代时期称寿州,淸代亦如是,至民国以后始名寿县。刘安都寿春凡四十二载,社会安定,物阜民殷。他召集许多门客硏讨治国之道,著有淮南子一书,提供了当时治国的理论纲要。因之,刘安可算是当时一位著名的政治理论家。刘安在寿春附近肥陵山建筑了一座别墅,在那里颐养天年,生活安谧。山麓风景幽雅,战国名将廉颇墓即在山间,芳草肥美,故称肥陵山。山有十一

  • 文章也谈刘邦的故乡情结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9期  作者:程真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刘邦 故乡情结 丰沛情

    近期《沛县汉文化研究》(沛县文化研究会编,非正式出版)一书收录了李鸿民生生「刘邦的故乡情结」文稿(以下称李「文」),此文竟把丰沛县人民对汉高祖刘邦的感情割裂而论。这在千百年来汉史研究领域极为少见。亦令一向团结忠厚、纯朴可嘉,自誉「丰沛一家」「丰沛不分」的丰沛人民读后大惑不解和伤感动情。世人皆知「丰沛」指的是江苏省徐州市丰、沛两县,其实「丰沛」还是一专用名词被历代人民尊为「帝王之乡」。对于「丰沛」作为「帝王之乡」代名词的来历,《辞海》、《辞源》等记载甚祥

  • 文章刘邦称谓之研究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劉恒心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刘邦称谓 汉王 汉高祖 斩蛇起义 项羽

    刘邦一生曾有许多名字和称呼,如:刘邦、刘季、沛公、汉王、汉高祖、汉高帝、汉太祖、汉祖等。这诸多名称的来历是怎样的呢。刘邦是汉王朝的开国明君,祖居今江苏丰县赵庄鎭金刘砦村。生于公元前二五六年,那时正値战国七雄相争的时期,战争连绵不断,官府横征暴歛,再加自然灾害,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此时人民十分渴望天下统一,和平安定。刘邦的父亲名煓,字执嘉,母亲王氏,名含始,煓生性温厚,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鞠」,多为里人称善。此时年将及老,时人统称

共35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