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出土共返回2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居延汉简出土始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徐富昌 出版时间:1990-04-01
    关键字: 居延汉简 出土过程 史料考古 出土文献

    居延汉简的出土,前后计二批。一九三〇年(民国十九年)四月,中瑞合组西北科学考察团(Sino-Swidish Expedition)的团员贝格曼(Folke Bergman)于古居延泽以南,额济纳河(弱水Edsin Gol)流域,黑城(居延城Khara-Khot。)附近,东经一〇〇度至一〇一度,北纬四一度至四二度之间,发现汉简约万余枚。这是继敦煌汉简后的最大发现。其中破城子(Mu-dur-beljin)出土五千二百余枚,红城子(Ulandurbeljin

  • 文章续河南出土吉金要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任敬之 出版时间:1973-02-25
    关键字: 吉金 出土文物 名录

    余在文献四卷七期,述河南出土吉金要录于前。早思有以续之。但因资料之搜求,整理颇费时日。未能如愿,日来仅就宋吕大临考古图录、王俅啸堂集古录、薛尙功钟鼎款识、无名氏续考古图录、以及近人罗振玉贞松堂集古遗文补遗、于省吾双劒誃吉金图录、吴闿生吉金文录、方益智缀遗斋彜器攷释、邹 安周金文存、黄邺中片羽集、刘体智善斋吉金录、及小校经阁金文商承祚十二家吉金图录等书。择其着录有关河南出土吉金之有铭文者悉予采录。援前例即河南私人收藏虽有铭文,而其出土地未详;或非河南出土

  • 文章年代最早楚简「老子」问世——郭店出土抄写于两千三百年前更接近原貌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28期  出版时间:1998-07-10
    关键字: 湖北荆门 郭店楚简出土 道德经

    据「中新社」报导,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中出土的十六部古籍,日前由大陆「文物出版社」以《郭店楚墓竹简》书名出版。书中展示的两部道家学派和十四部儒家学派著作,均为前所未见,其中最引起注目的,是一部与两千多年来所有传本完全不同的郭店简本《老子》。报导说,这批四年前出土的小型楚墓竹简共有八百零四枚、一万三千余字,为中国迄今单墓出土楚简数量之最。简上文字为典型楚国文字,字体工整典雅秀丽,是出自擅书者之手的书法精品。为让这批古籍尽快面世,「文物出版社」及时与荆门

  • 文章周朝的馬雕藝術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5期  作者:殷登國  出版时间:1992-06-20
    关键字: 周朝艺术品 马雕艺术 出土文物

    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既与马息息相关,艺术家自然也经常以马作为表现的题材。马的艺术品按质材来区别,大致可分铜塑、石雕、泥塑、绘画等几个类别;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偏好和艺术成就;像秦墓中的陶塑马、汉靑铜马、汉石刻浮雕马、六朝的三彩马俑、唐朝的三彩马俑、唐马画、元明淸三朝的马画,都各具成就,颇有可述者。(注:陕西嵋县出土驹尊)虽然商朝时已大规模的使用马车,但马的艺术品在商朝并不发达;殷墟出土的石雕动物中,有石虎、石枭、石小立鸮、石伏牛、石伏兽、石蛙、石双面鸟、石

  • 文章殷墟甲骨文出土年月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5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1-05-25
    关键字: 殷墟 甲骨文 出土日期 史料研究

    殷墟在西周之初曾遭废毁。此地既为殷都,地下当埋藏有不少殷代遗物。宋神宗元丰二年(西元一〇七九年)曾有人在此地掘得铜器与骨片,可能是殷遗物;但并不为人所注意。明神宗万历四年(西元一五七六年)以后,始有小屯村之名。前此此地当系农田或荒地。淸代乾隆,嘉庆年间,阎若璩指出今本古文尙书为伪书,引起疑古风气,考据学、校勘学的硏究,日趋兴盛。享誉一千多年的许愼说文一书,亦被纷纷指陈错误。由考据学、校勘学的硏究进而注意于金石学,从出土的石碑,铜器、铁器、古代遗物以为学术硏究

  • 文章國之瑰寶漢熹平石經殘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趙鐵寒 出版时间:1971-02-01
    关键字: 出土文物 东汉 石经残石

    得之五经善本各一通,付诸博士,就大掾大夫边诏所共同审覈。有疑义,又有光禄勋刘宽,司空周达等若干人,参与议论而后定。文字既定,然后书丹上石,命工镌刻,经营九年,至光和六年(一八三)始蒇事。计校定易、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经。(按史谓石经「五经」,洛阳出土石经后序亦云:「是正五经」,盖以论语未立学宫,附经之末;又以春秋包公羊传而言,故云「五经」)。石经刊成,树于洛阳开阳门外太学前,谢承后汉书(后汉书章怀注引)记其庋藏之制云:瓦屋覆之,四面栏障

  • 文章施翠峯研究唐三彩(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8期  作者:程榕寧 出版时间:1981-08-30
    关键字: 施翠峰 唐三彩 铅釉软陶 陪葬品 唐墓出土 遣唐使 祭祀用品

    其实,这种现象并非唐三彩之原来面目。明器说论者忽略了它们入土前的眞面目与出土后所呈现的面貌,并非完全相同之事实。不必说是低火度烧成之铅釉陶器,即是高火度烧成的磁器,若埋在氧化物较多的土壤中,其被浸蚀的程度也是相当厉害的,尤其铅釉软陶最怕氧化物,有些唐三彩带有吸水性,其主要原因就在此。施敎授擧一例:战后由爪哇岛、菲律宾等处的地下,不断的发掘出宋代、明代的所谓贸易磁(大多属于宋越州窰、龙泉窰的产品),都是一千二、三百度烧成的坚质靑磁、靑花磁,可是,它们之中

  • 文章夏都出土是对疑古论和唯物史观的重大否定(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6期  作者:金達凱 出版时间:1983-06-30
    关键字: 夏朝 出土 考古 文物 遗址 历史

    夏、商、西周至春秋都列入所谓「奴隶社会」。将一部体系严谨的中国通史,造成分歧与混乱。所以这次夏代都城的出土,不仅可以纠正疑古学派的妖风,而且还可扫除左派史学制造的顚倒历史的烟雾。四为了了解夏朝文物出土的过程,先须扼要说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至大汶口文化层的有关情况及其与夏墟文化的关系。仰韶文化是以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出土的文化层而命名,这个文化地层是以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为中心,分布于黄河中游一带的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性文化。据碳——14测定,其年代为公元前四五一五

  • 文章施翠峯研究唐三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7期  作者:程榕寧 出版时间:1981-07-30
    关键字: 施翠峰 唐三彩 中国工艺 陪葬用品 唐墓出土 西安 洛阳

    作风,成为产生宋、元、明三彩的渊源。施敎授解释说,唐三彩在淸末出土,是在舖设汴洛铁路的工程期间。汴洛铁路从开封至洛阳,而这一条铁路的路线恰好触及汉唐以来以历代墓地著名的邙山(位于洛阳城北方),所以许多古代坟墓被发掘出来了。从唐墓出现的各种古代遗物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彩铅釉软质陶器的唐三彩。这种软质陶器迷惑了世界上的收藏家,各国博物馆也趋之若鹜,于是掀起洛阳附近的乱掘及盗掘。后来,在唐代左都长安的古代墓地中,也发掘了不少三彩陶器。唐三彩是唐代产生的特殊陶器,但它

  • 文章古玉雜譚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90期  作者:浮雲老人遺著 出版时间:1984-05-01
    关键字: 古玉 辨别方式 出土地域 九德

    必有其特殊原因:一、秦汉以前,我国内地各省,玉之产量不多,物以稀为贵,得来不易,故人民重之寳之。二、玉件湮埋土中年久,不惟体质起变化,而地中色素及水银等,逐渐向玉浸渗,出土后,如以人之体温佩拌,不惟玉质能逐渐囘复硬度,且能将吸收色素等,渐渐向外显露,呈现或红或黄或黑或绿或靑或白或紫等美丽无比的颜色与寳光,此吾人之所以爱之寳之。三、中国自古以玉为祥瑞,故国家重器,如六瑞、六器、六玺等,胥成以玉,上有好者,下必有甚,故人民对玉爱之逾恒。四、领导我国知识份子已

共26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