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养蚕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憶揚州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26期  作者:周秋如 出版时间:1967-04-1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乡音乡情 故乡风貌 养蚕

    鄕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揷秧」,由于养蚕与种地,成为农业社会经济的主要生产事业,自嫘祖敎民养蚕,「黄帝尧舜垂裳而天下治」,使我国成为衣冠文物之邦。特别在江淮区域,男耕女织,历千百年而不衰。直到民国八、九年间,扬州城鄕,对于养蚕事业,仍很兴盛,每到春季从养蚕到抽丝,眞是忙无闲人。囘忆我在童年时代,居住扬州西门螃蟹巷,在住宅前的院中,种有七、八株碗粗的湖桑树,每年春季,绿叶成阴。叶厚而肥,桑椹累累,引来乌雀争食,满园喧噪,别有情趣。可是每到三、四月养蚕

  • 文章谷雨三朝蚕白头 兼谈吾邑养蚕的肇源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87期  作者:安陽山農  出版时间:1985-05-20
    关键字: 养蚕文化 历史事迹 蚕业发展

    淸明过后,就是谷雨,正当农历三月,天气温和,蚕子已经孵化了。故鄕俗谚说:「谷雨三朝蚕白头」,农村里的人们,尤其妇女们,又要养蚕忙了。大家知道,我国发明育蚕治丝,始于黄帝之妃西陵氏女嫘祖,后人称他为先蚕,故鄕各处的庙宇里,都供有蚕姑娘娘的塑像,就是嫘祖。「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这是唐诗人谢枋得的「蚕妇吟」,描写养蚕工作,自古已然,妇女们非常辛苦。(子规是一种鸟,又称杜鹃,鄕人叫它「催忙鸟」,在养蚕时期,统夜啼鸣

  • 文章溥儀日記中的畢庶澄其人(上)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81期  作者:胡漢君  出版时间:1984-11-20
    关键字: 溥仪日记 毕庶澄 人物事迹 养蚕

    民國十三年,軍閥齊燮元、盧詠祥的部下在無錫西門外龍山稍接觸開火,剛離去以後,接着就有張宗昌派他部下的一員旅長畢庶澄領着一旅嘍囉兵來到無錫駐紮,並任無錫城防司令;此人少不更事,自命風流,惹花拈草,到處留情,在地方上無法無天,作惡多端,若論他的罪惡而繩之以法,恐怕殺一個頭是不夠的。八十歲左右的同鄕對他極惡的印象,大家都深刻難忘。在本文後面,編者還有附上一段補充報導。

  • 文章平凡的紀錄(中)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匡振基  出版时间:1990-12-20
    关键字: 小学教育 养蚕 九一八事变 师范讲习所 县立初级中学

    小学,未几转入职业补习学校。所习者为蚕科,前身为乙种农业学校,校址设于南关水寨街,修业期限为三年,较一般小学增加了「栽桑」「养蚕」「制丝」「解剖」,四门课程,都是由日本书籍翻译来的,无论课文及名词,均艰深难懂,敎师是靑州甲种农业学校毕业的王天民先生,敎学认眞,考核亦严,全班同学莫不畏惧。每年春天都要做养蚕实习,其过程是,选定时机,将蚕卵放于温度一定的养蚕室中,名曰「催靑」,蚕蚁出生后,秤定重量,以四钱为一组,分置于蚕箔,依蚕蚁之重量决定饲养桑叶之多寡,切割桑叶依蚕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