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儒家共返回1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南懷瑾的(論語別裁)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1期  作者:士強 出版时间:1993-02-01
    关键字: 南怀瑾 论语 儒家

    当代通儒南怀瑾先生的简略,本刊第7卷第4期已由林文钧先生撰文发表,我现在所谈的是南先生的传作「论语别裁」一出;他自1962年秋天起,开始箹统地讲解儒家的 活期「论语」,全部讲稿以「论语别裁」为名,于1976年5月正式出版,作者在解释为何要取名「别裁」时,谦游地说:「本初定名为“别裁”,也正为这次的所有讲解,都自别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只是个人一得见,不入学术预流,未足以论下学上达之事也。」《论语》自西汉以后就有章疏出现,累代不绝,为曹魏何晏的《论语集解

  • 文章溫故一得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4期  作者:孟繁超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儒家 思想 评述

    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有攸久的文化和长远的历史。她的文化精神,是置基于人的身心之上,体察人性,发扬人性,是人本精神,人本文化。不是以物为本,也不是以神为本。这种文化精神,在各家的学说当中,只有儒家能体察她的根源,体会她的含蕴,而发挥得淋漓尽致。一部四书,是汇集儒家学说的宝库。中国人必须硏究它,体会它,实践它,然后才能成为一个眞正完美的中国人。全世界的人,如其眞能知道它,力行它,世界才能有眞正的和平。本人幼小时,对四书曾读过,背诵过。但对其中的道理,是食而不知

  • 文章儒家思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2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2009-04-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儒家渊源 理学研究 儒家经典

    一、儒与儒家一、儒—儒家以孔子为祖,但「儒」的名称却是先孔子而有的。周礼说:「儒以道得民」,儒的名称始见于此。什么叫做儒?儒即礼经之所谓君子,而君子又是士人的学德可佩者的通称。二、孔子生平—孔子从十五岁起就有志于学问,三十岁学成,到了五十二岁始以大司寇的职位辅佐鲁定公,五十五岁辞官而去,周游列国,十四年后,回到鲁国,删定六经。他死后,门人集录其言行为论语二十篇,这部书,便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经典。三、儒家甲、儒家的兴起—相传孔子的门人有三千之多,而品学俱

  • 文章「華僑是革命之母」與海洋式儒商文化(上)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6卷 第2期  作者:麥瑞台  出版时间:2008-04-30
    关键字: 华侨 儒商 儒家思想

    (本文作者麥瑞台先生是「醒吾學院」專任副教授、廣州曁南大學產經所博士候選人)

  • 文章窺基思想與歐美哲學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期  作者:王止峻 出版时间:1976-01-01
    关键字: 窥基法师 欧美 哲学 儒家思想

    英美哲学,挂漏自多。中国儒家之哲学思想中国思想,自尧舜有史以来,即以心主物副的唯心思想延续至今。书经大禹谟,舜吿禹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周朝春秋时代,孔子与弟子的言行纪要论语,少谈心性。然孝也,仁也,政事也,德行也,均不离心之主宰运用。到了战国时代,孟子将心的功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公孙丑章中,发挥不动心的功能,是养造然之气,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种浩然之气,养之有得,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南宋忠贞不二

  • 文章儒家的淑世精神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期  作者:劉季洪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儒家 淑世精神 现代社会

    一、儒家淑世精神的渊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上古黄帝开国,修德牧民,政敎设施,早有创制。以后再经唐虞三代继续发展,及至西周,国家典章文物以及社会习俗规范,愈加周密完美,灿然大备。孔子以天纵智慧,继承了历代古圣先贤的文化遗产,集其大成,取其精华,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删诗书,订礼乐,赞易象,作春秋,使民族文化更为明著而光辉。他并且开私人讲学的先河,弟子三千,问业受敎,薪火相传,蔚成风尙,我国古代学术思想,遂能广布于天下,流传于后世。所以孔子及其传者,对于民族文化

  • 文章大學新詮——我怎樣以聖經解釋「大學之道」——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1期  作者:李森南 出版时间:1992-02-01
    关键字: 大学 圣经 儒家 道德

    一、台灣浸信會神學院設有「國文」課程,每二學年開班一次。每週二小時,全學年合計四學分。筆者蒙上帝賜福,幸得側身教席;連續計算,已將近十年。説是執教,眞有點不敢當。只可説是,以一老學生身份,與青年學弟妹們,共同硏究,相互勉勵而已。我的教學内容:一是重義理之學,教以中國傳統的爲人之道,並期與基督教義相通;二是教以詞章,務求同學們熟讀成誦,以期能言之於口,筆之於文。由於教學經驗的累積,近年來釐訂出一個教學方針。每於學年開始時,都是先講「大學之道」的經文。因爲我...

  • 文章荀子思想的浪漫探索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8期  作者:馬雲龍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荀子 荀子思想 儒家

    一、前言:儒学之主要目的是实践「内圣外王」之道。其方法简言之为「从政与教学」。孔、孟、荀均为儒家之三大儒,他们之思想理路尽管不同,但其共同理想都是一致的。这一共同理想就是:「以周文为型范,而重建一新秩序」。儒学自孔子以后流派约分为八,但其中学说理论有系统,有依归者,只有孟子与荀子之思想明显有迹可循。孟子直承孔子,而荀子后孟子百余年却承传的是周、孔之思想。且与孟学并。有学者认为荀子之出为儒家之纷岐。其实不然。荀子思想之出由其时代背景观之,卖为儒学思想随时

  • 文章孝道的基礎與實踐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6期  作者:胡榮祥 出版时间:2004-05-01
    关键字: 孝道 基础 实践 儒家思想

    吉安 胡荣祥孝道的基础是指孝道的根源与本质问题,孝道本质上是一种人的自然天性、还是一种人为的文化规范,孝道的实践,是指人行孝道的动机,根据以及社会赏罚问题,即人为什么行孝的原因。一、孝道的基础:儒家对于孝的根源的看法是与他们对人及人性的看法相联系的「仁者,人也」,孔子是把孝的根源看作是从人人所具有的仁心中产生的,而孝是实践仁的起点和根本。孟子在人性论上坚持性善论,以为人一生下来就有四个善端,人有所谓良知良能,而孝就是这种良知良能的表现之一。人之所以不学

  • 文章敎孝月談孝的實踐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6期  作者:馬景銘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中庸 论语 孝道

    偶读三晋李鸿文(子范)老丈所著「前尘囘忆吟草」集中的一首诗「旧业千年汾水东,由来耕读守家风,趋庭曾记传诗礼,侍寝常闻说孝忠。」道尽我国诗礼传家和敎孝敎忠的家庭敎育的特色,引伸出我对宏扬孝道的一点感想。我中华民族,自周公制订了礼乐和孔子奠定了儒家的思想体系以后,由家庭伦理到整个社会秩序,数千年来,形成了一种大家一致遵循的行为规范,而这一规范的起点,就是孝。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础,而孝是家庭组成分子之间维系感情的基本态度。儒家思想的根本要义,在于发挥人性,而

共118条记录 1/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