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作者共返回10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作者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0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94-06-20
    关键字: 致作者

    ①本刋篇幅有限,除個人傳記及短篇詩文外,請勿投寄與山東文獻無關之文稿②來稿請用有格稿紙繕寫清楚。③請自留底稿,來稿槪不退稿。

  • 文章編輯部啓

    来源期刊:《闽聲》 第10期  出版时间:1967-04-01
    关键字: 征诗 稿件 作者

    △林故主席百岁晋一征诗工作,业已结束,刻芷整理中,待有经费拟,刋印单行本,本刋仅先选「录」句以上者发表,唯以稿件仍多,故分作两次付梓,本期刋完。△「榕语阐奇」、因稿挤,本期无法刋于三版,请作者及读者原谅。

  • 文章本文作者任敬之先生简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11期  作者:程元龍 出版时间:1970-11-01
    关键字: 任敬之 简介 作者

    任先生現住臺中,假日常至敞舍暢敍,故對其知之較詳,特爲文以介之,任君原籍通許,祖緖昌公、父韻甫公,均爲宿儒,長卒業於河南省立師範,側身敎育有年。不但對曲子有研究,對梆子更有研究。「漫談河南曲子」一文前曾連載於中原文獻。並曾從當代名家王王孫先生習篆刻。迭獲陸光美展冠軍,干城美展冠軍、省垣美展特優奬。文化復興委員會,及國立歷史博物舘並將其作品運往國外參展。其所擬之大唐三藏聖敎序篆刻原稿二百七十五方每方風格不同。可謂創舉。曾著有中國歷代篆刻大辭典。所撰之篆刻微...

  • 文章更正小啓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2期  出版时间:2004-02-10
    关键字: 更正 作者错误

    本刊第四一七期第21页「请看一看咱们的家乡—奋进中的宁波」一文作者毛建华,误植为王建华,及第35页「访丽水忆往事」作者吕昌辉先生,误植为杨庆伟,一并更正致歉。

  • 文章編後贅言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1期  出版时间:1987-07-01
    关键字: 编后语 文章 作者 简介

    ·本年三月廿日全國新聞界爲一代報人偸林張季鸞先生百年誕辰,假中央圖書館舉行紀念會,盛況空前,由秦孝儀先生講述季鸞先生辦報事蹟,次日各報刊均爲文紀念,本刊特選中央日報社論,秦孝儀先生講辭及其子張士基文計三篇刊出,以爲追思悼念之忱·胡笠僧上將爲開國元勳,民國成立,掃除軍閥專橫,北京首都舉義,立功至偉,而影響深遠,本刊發行人楊大乾先生爲文詳述經過,史料珍貴。·胡璉將軍與金門古寧頭大捷後,主持軍政建設豐功偉蹟,世所共見,特選「正氣在金門」「胡璉將軍逝世十週年感」「...

  • 文章代邮致大陆作者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0卷 第4期  作者:本刊編輯室 出版时间:1994-08-01
    关键字: 《温州会刊》 征稿 大陆作者

    一、来稿务请以稿纸正(繁)体字书写,文长不超过五千字为限,超过五千者仍以五千字计算。二、不要一稿数投,本刊有删改权,不愿删改者请注明。三、本刊概不退稿,请预为影印,原稿、影本同样欢迎,如已在其他报刊发表者,务请注明发表之报刊、日期。著作权责任由作者自负。本刊可斟酌转载。四、大陆作者之稿费自十卷四期起一律按美元计算,每千字十元,并另直接航空寄赠本刊一本(请提供确实地址)。诗作一经刊出一律赠刊致谢,不另计稿酬。五、本刊征求下列短稿:⒈「温州近闻」:凡关故乡农

  • 文章读者·作者·编者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3期  出版时间:1998-07-01
    关键字: 读者建议 作者致歉 编者更正

    读者严重抗议,同为一篇诗词或散文稿,连续在文献刊出。作者实不应该,将已刊出之稿,再抄录影印后连续投寄,造成本社困扰。编者核校疏忽,谨向读者致歉,特此声明。

  • 文章杜志儉鄉長來函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7期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杜志俭 作者来信 投稿

    編輯諸兄:倉促應命,邊寫邊改,又無閒謄清,恐怕要增加幾位的麻煩了。我的稿子,是否採用亦由諸兄決定,也可隨意增刪,我不祇不在意,並且還要感謝!匆此並頌文褀杜志儉 敬上教師節前夕

  • 文章李昌聲鄉長來函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7期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李昌声 作者来信 投稿

    旅居海外暨在臺諸親友:此次返鄉探親之行,端賴安載民表弟驅車接送、運山表弟全程陪同,得見健在親人一面,得舒六十年思鄉懷親情愫,感激萬分。及聞親人泰半仙去,兄弟姐妹四散飄零,今生已是無緣再見,又不禁悲難自抑!海天萬里,雲山蒼茫,桑榆親人,再見何年?書至此,淚隨筆墨並下矣。打油兩首,以供噴飯:㈠返鄉前:夜半萬里喜還鄉,覺來枕上淚千行;信知人生原若夢,西望雲天痛斷腸。㈡返鄉後:少小離家皓首回,田園寥落親友稀;庭院寂寂荒草蔓,夕陽獨立淚沾巾。再見故鄉,再見親人!平...

  • 文章羅貫中晚年——爲何更姓化名隱居鶴壁許家溝?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3期  作者:陳建增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罗贯中 归隐原因 作者观点

    据山西省社科院孟繁仁等学者考证,白话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全传》的作者罗贯中(山西清源人),晩年曾化名“许贯忠”隐居在鹤壁市郊许家沟。像罗贯中这样见多识广的大文学家为何会更姓化名隐居在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揣见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一、许家沟远离封建统治者设置的外县治所,在里隐居便于躱避封建势力的政治迫害。青壮年时期的罗贯中曾一度投身于元末农民起义等,出晋入豫转战大江南北,并在朱元璋的敌手张士诚军中做了幕僚。由于在招安问题上与张氏发生

共105条记录 1/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