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佛经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易經與佛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1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易经 佛经 占卜

    佛经将智,概分为四,即「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易经系辞首先提出妙观察智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我们可以想像,古人在蛮荒时代,一觉醒来,就用眼睛接触天地间的森罗万象,天天观察,认识到日月运行,四季变化,动物植物,金木水火土等自然现象,以求得适应生存之道。是为知识的开端。其他动物,也有观察与适应自然的本能,但人却更

  • 文章五部龍藏鎭普陀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4期  作者:韻至 出版时间:1976-05-01
    关键字: 佛经 龙藏 普陀山 佛教 香火 藏经楼

    普陀山因为是大士的香火道场,景色幽美外,其所以令出家僧侣特别响往者则是它远处风涛,海岩孤绝,红尘不到,利于出家人安静修道。而更重要的是它保存有五部大藏经,难怪普陀的和尙自豪的说:「五部龙藏鎭普陀」,这五部龙藏的价値多少呢?实在很难估计,只有想到日月潭玄奘寺总统亲题扁额——「国之瑰寳」庶几相似。其价値在俗人眼中可能不太明了,但可以用敦煌石窟来比喩,敦煌石窟虽然属于佛敎,但其文化价値已超过佛敎范围,这种历史性的民族文化其价値是难以评估的。佛经自从释迦入灭后

  • 文章佛法槪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2期  作者:王平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佛法概述》 进修途径 佛经三藏

    是诸佛敎。」,一偈语,则一切戒皆在其中矣。所谓定者,心止于一境而不动摇之义,其方式与取材,俯拾即是。凡缘一理(如空无相愿等)、一事(如不净数息等)、一物(如靑、黄、赤、白、地、水、火、风等)、一句话头(禅宗)、一句佛号(净土宗),只要持之不失,皆能成定。定之一名,见于佛经者,有奢摩他、毗婆舍那、禅那、三摩钵底、三摩半那、三昧或称三摩地等,细分之,当然有其境性上之差别,总言之,皆是说定。优婆毱多临终时,吿其弟子曰,我死后有七万多三昧失传,以一罗汉而有如是多之三

  • 文章从白象塔《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发现说起活字印刷与温州——看我国现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0卷 第1期  作者:金柏東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活字印刷 中国印刷城

    记载过活字印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这部周必大的《玉堂杂记》也没有保存下来,使得这一伟大的发明只能停留在文献的记载上,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如国外就有人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归于十五世纪的德国的古登堡。因此在中国致力于寻找早期的活字印刷的实物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九六五年二月在温州市郊的白象塔的二层内发现《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页,此经残宽十三厘米,残高八·五至十,五厘米,对照同处发现的崇宁二年(一一〇三)墨

  • 文章從敦文到天女散花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3、24期  作者:楊惠南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变文 敦煌出土文献 通俗文学 《天女散花》 佛经戏剧

    我国甘肃省的敦煌石窟中,拿走了大约一万卷的秘笈;变文,这种流行于盛唐的文体,才首次见诸于世,也因此震惊了整个中国文学史界。其后的数十年间,更进而形成了所谓的「敦煌学」。变文中的故事,大都取材于佛经或民间的各种传奇,并加以敷演和变化;相信,这也是它们之所以被称做「变文」的原因。而『维摩经变文』(通常称为「维摩诘经讲经文」),无疑地,是『维摩经』的改编,它不过是两万多种敦煌变文当中的一种罢了!当我第一次阅读『维摩经变文』的时候,一方面惊叹着它的文词优美,一方面则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