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物记载共返回4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孟津縣古蹟介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9期  作者:韓宗民 出版时间:1982-09-30
    关键字: 孟津县 古代陵墓 风景名胜 人物记载

    邙嶺古蹟何其多?人傑地靈好山河;中華文化發祥地,千年古都帝王國。邙山—亦稱邙嶺,因位於洛陽北境,又稱北邙,西起新安縣境,蜿蜒而東、經孟津、洛陽、偃師進入鞏縣境內,全長二百餘里,南北寬度不過十里,形如龍蟒,兆呈祥瑞之氣,高度平均約八百公尺,殊少險峯峻嶺,屬黃土質層,其上可以種植農作物,像棉花、小麥、芝麻等。山嶺山麓間,古蹟之多,可冠全國,尤其古代陵墓,隨處可見,其數約三千上下之間。河南稻爲中原,居天下之中心,而洛陽可謂中原之中心,是我國最早古都,前後歷朝建...

  • 文章韓偓與永春

    来源期刊:《永春文献》 第3期  作者:陳香 出版时间:1971-12-15
    关键字: 韩偓 人物生平 史料记载

    前言被譽爲「唐末完人」的韓偓,遯閩依靠王審知以後,曾經一度安居在永春(當時係稱桃林場);但永春縣志中的流寓、藝文,甚至於名勝諸篇,卻均絕無隻字提起。而且連其他有關永春的歷史載籍,亦向來未見言及。這實在是一個極大的疏漏!因爲,韓偓的卜隱永春,曾經流寓永春,是永春歷史上的光榮,也是所有永春人的光榮;何况,韓偓在永春的時間雖短,而遺留下來的作品,其可稽考得出的,顯然不能算少,瞻仰流風,後人的確應該有一番交代才是。本文之作,就是爲了儘量提供韓偓在永春的資料,以備...

  • 文章明清二代福建鼎甲考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6期  作者:朱沛蓮  出版时间:1969-06-10
    关键字: 鼎甲 史料记载 考证 人物介绍

    有明一代,擧行全國性之考試凡八十有六次。福建計得狀元十一人,榜眼十二人,探花十人,占全部鼎甲百分之十二點八,比例之高,爲多數省分所不及。狀元爲洪武十八年乙丑科建寧丁顯,洪武三十年丁丑科閩縣陳䢿,永樂四年丙戍科莆田林環,永樂十年壬辰科長樂馬鐸,永樂十六年戊戍科長樂李騏,宣德五年庚辰科長泰林震,景泰二年辛未科莆田柯潛,嘉靖五年丙戍科懷安(明史地理志,侯官西北有懷安縣,洪武十二年移入郭內,與閩侯官同治,萬曆八年九月省,)龔用卿,嘉靖三十一年癸丑科閩縣陳謹,萬歴...

  • 文章先賢仲子考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喬修梁  出版时间:1982-12-20
    关键字: 仲由 人物考证 史料记载

    一、籍貫考㈠原籍 先賢仲子名由,字子路,亦字季路,生於周景王己未九月十七日,卽魯襄公三十二年,(注一見家語弟子解)魯之卞邑人也。卞里誌序云:「泗水古卞邑,仲氏之先有邑大夫者,占籍稱卞里人,數傳而生季路,應秋水夜月之瑞云。後仕衞死於孔悝之難。藁塟澶淵,子啓始歸卞(注二,古卞邑卽今之泗水,)垂十有七代矣。又卞里誌云「古卞邑先賢仲子所生地也」,按輿圖泗古卞明國,春秋爲魯卞邑,漢置卞縣,仲氏家焉,蓋人傑地靈從來遠矣。或有人誤以爲仲子是濟寧州人,當亦有原因在焉,待...

  • 文章魏晉時代山西美男子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2期  作者:王國良 出版时间:1988-07-01
    关键字: 时代背景 史实记载 人物列举

    魏晉是一個特殊的時代,無論在政治、社會、文化、思想各方面,都有其不同的風尙與內涵。此時期所流行的人物品評,其重點除了言詞、才性、道德、文章諸項,對個人的容貌、擧止與神態,也頗爲留意。劉宋初年,臨川王劉義慶編纂世說新語,還特闢「容止」一篇,專門搬錄魏晉名人文士外在美的相關資料,間接傳達了此一時代風氣的訊息。另外,在各家晉書、別傳、雜記中保留了不少有關魏晉俊美男子的資料,茲將當時聞名士林,山西籍俊美男子的史實述之如左:裴楷 約二四〇—二九四聞喜裴楷,字叔則。...

  • 文章羅貫中是山西清徐縣人考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2期  作者:徐崇壽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罗贯中 人物著述 史料记载

    著述《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和元杂剧《风云会》、以及『编次』《水浒传》的罗贯中,长期以来,对他的籍贯说法不一,现在可以考定:他是太原淸徐人(即原淸源县与徐沟县合并)。《录鬼薄续编》有关于罗贯中是太原人的记载,不过,元代太原究竟有没有一个罗氏家族?罗贯中的家世情况究竟如何?仍是历史之谜。我们考察太原淸徐《罗氏家谱》,认定罗贯中是《谱》中第一支第七代被除名的罗锦的次子。理由是:《谱》中所记罗锦之兄罗钊之子,任重庆府

  • 文章資治文鑑自序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1期  作者:鄧啓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资治文鉴》 人物思想 历史记载

    删述之業,由來尙矣,昔孔子删訂六經,垂敎立紀,其旨遠矣。後世乃局於詩文。大抵選輯之學,有主於論文者,昭明文選、古文辭類纂其著者也。有主於言理者,文章正宗、古文雅正之類是也。有主於經世者,切問齋文鈔、經世文編其要者也。夫品藻詩文經世致用之選,古人之作備矣。今所爲者,宜有所重。余憫今人謀國而鮮究治平之道,服官而甚少公忠之行,風俗敗壞,亂多治少。因取古來有關治道之篇章,擇其尤精要者,得十五篇,備爲求治者之助焉。夫大同之治,爲我先聖王道政治之極則,亦爲古今至公平...

  • 文章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文學名家論述系列之十五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39期  作者:鄧海翔 出版时间:2013-01-10
    关键字: 辛弃疾 人物生平 人物政绩 史料记载

    本文作者《鄧海翔》簡介:廣西人朝陽學院法律系肄業,歷任總政治作戰部宣傳官、軍聞社記者、採訪主任、徵信新聞報、中國時報記者、編輯、主編,黎明文化公司總編輯。著有迢迢歸鄉路、歷史的傷痕、煙雲憶履、知勉齋微言、江湖夜雨十年燈、遊蹤萬里情、知勉齋詩詞稿等書出版。

  • 文章王忠嗣(西元七〇三年——七四八年)——唐代名將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2期  作者:魏汝霖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王忠嗣 人物简介 史料记载 人物述评

    虏不敢犯塞。再进河东节度使,封淸源县公。[2]忠嗣年少时,以勇敢自负,及为将领,沉毅持重,以安边为要务。尝曰:「国家升平之际,为将者,在抚训部众而已;吾不欲竭中国之力,以徼功名焉。」忠嗣勤练士马,缺则缮补,充实战力。有强弓百五十斤,常贮之袋中,示无所用。军中皆日夜思战,忠嗣则多纵间谍,伺虏之隙,遇机出奇兵袭敌,所向皆克,故士乐为用。每出军,召属长付以兵器,使授士卒,虽一弓一箭,必志姓名于其上以记之,军还、遗弓亡矢,则依法治罪。以是部众兵将,人人自勉,器甲

  • 文章裴行儉(西元六一九——六八二年)——唐初文武全才的名將——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9期  作者:魏汝霖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裴行俭 人物简介 历史记载 人物述评

    有政声,时号称:「裴、马」之名。[2]上元三年(六七六年)吐蕃叛、行俭出任洮川道左二军总督。仪风二年(六七七年)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匐诱蕃民部落欲扰安西[3],以与吐蕃勾结,朝廷欲讨之。行俭奏议曰:「吐蕃叛乱方炽,敬玄失利,审礼丧土,安可更为西域生事?今波斯王死,其子泥湼师在京为质,有如遣使立之,即命路经西域,宣谕蕃众,可不劳师而有功也。」帝因诏行俭册送波斯王子归国,且为安抚大食使。行经莫贺延碛,风砾昼冥,鄕导为之迷途,将士饥乏。行俭止营祭天,吿众曰

共47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