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京剧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从「南戏」声腔到京剧板腔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6卷 第4期  作者:鄭宗昌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京剧 南戏 唱腔 西皮导板

    京剧又称皮黄戏,指的是京剧的唱腔主要是由徽、汉两调西皮与二黄曲腔组成。温州古老的「南戏」流传到大江南北比后相继产生四大声腔——余姚腔、昆山腔、海盐腔、弋阳腔。其中「弋阳腔」由江西传入湖北、安徽一带而和当地地方剧种兼收并蓄融为新声,即吹腔。京剧唱腔就是吸收了吹腔、昆腔等多种声腔而形成的。它继承了昆曲「联曲体」形式而形成现在「板腔体」的曲腔格式。京剧的演唱语言,并不是纯粹的「北京话」。它是把湖广中州音韵和北京语言溶合在一起,创造出京白韵白兼用,四声韵律严整

  • 文章我對國劇的迷戀與期待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劉鳳桐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京剧爱好 振兴国剧 剧团建设 京剧表演

    (注:→圖爲筆者在一集會中清唱時的神情。)古早年代,家鄕海州有兩種戲劇,一爲大戲,即京戲;一爲小戲,即地方戲劇。我自幼即愛大戲——國劇。但海州無戲院,僅靠迎神賽會時,在廟院的戲台演出,演來演去,就是那幾齣,像大回朝、軒門斬子、獨木關等,演員也都是城內那幾位票友。每逢開場鑼鼓響起,聲震全城,各街道角落,扶老攜幼,自帶板凳,聚集而來,搶佔好的位置;我總是攀登廟院中的大鼎(即高約三公尺的大香爐)兩側突出的支臂,旣不要自備板凳,又能居高臨下,暢觀台上表演。稍長,...

  • 文章沭阳县京剧协会致旅台沭阳乡亲书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1期  作者:本刊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5-03-01
    关键字: 京剧协会 京剧文化 历史典故

    梅报故土讯,雪传邻里情。値此新春元旦将临,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周信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谨奉函先生,一祝先生在新的一年里万事胜意,二与先生共商繁荣沭阳京剧之大计。京剧,国剧也。它是宣扬中华民族儒敎文化的通俗载体,为誉满全球的我国国粹之一,其精美绝伦之艺术,向为国人所推崇,所喜爱并引以为自豪,而地处沂、沭两水之间、秉承古潼传统遗风之沭阳邑人尤甚之。清乾隆末年,「四大徽班」晋京而有京剧。后不久,沭城西关李「映庚」府的票房即由唱昆曲而改习皮簧。清末民初,动乱

  • 文章夏王悲歌、原野带来新京剧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2期  作者:黄秀錦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夏王悲歌》 李元昊 京剧现代戏 甘肃京剧团 戏曲创新

    大陆甘肃省京剧团带来西部京剧「夏王悲歌」和「原野」,虽然卖座没有爆满,但是却引起国内戏剧界的讨论,因为这两出戏都不是传统京戏,「夏王悲歌」是融入现代戏剧场艺术的创新京剧,「原野」更是著民初服装的「京剧现代戏」。「夏王悲歌」是具有京戏科班底子,又有现代剧场经验的女导演陈薪伊执导,因此京剧的唱做唸打在戏里充分的获得表现,并不会因为迁就舞台设计而削弱。而陈薪伊利用舞台空场配合少数平台,让演员有高低左右的走位,戏剧进行中再配合灯光、烟雾效果,相当贴切的营造剧场

  • 文章海州京剧票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2卷 第1、2期  作者:黃猛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新春联欢 京剧爱好者协会 京剧票友 往事回忆

    海州京剧票友,于今(二〇一〇)年农历正月初五日,参加一项由连云港市京剧爱好者协会所举办的新春联欢会。主办单位在联欢会的大幕上,特别绘制了一幅孙悟空的京剧脸谱(见上图),此一脸谱标志,象征著在齐天大圣的故鄕—花果山下,聚集著一群京剧的爱好者,并藉一年伊始的新春时光联欢同乐,从而加强国人对文化传承,弘扬国粹的重视。提起对京剧的爱好,古城海州的票友,应属一支劲旅。溯自清朝末年,「京曲大戏」(京剧)即以其高雅艺术跃居地方小戏(淮海戏)之上。到了二、三〇年代,海州

  • 文章烟台今昔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李能宏  出版时间:2001-06-20
    关键字: 烟台市 交通 食物 娱乐 京剧

    他附属设施,一切设备完成后,将成为烟台市的一个设备完善的旅游胜地。五、烟台京剧团烟台市京剧团,设在烟台市区胜利路一幢新楼样房里,这幢楼房,原来是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丹桂戏院。原来专演京剧,四十年代电影兴起,为了适应环境,改为既演电影也演京剧的多功能戏院,如今虽外貌改为新式楼房,但原有舞台和观众席仍保留一些旧的遗迹。最突出的,是原丹桂戏院的圆形藻井,约三层楼高,仍完好如初,原来的池座曾改为丹桂京剧茶座。因生意清淡而倒闭,现已改为餐厅了。笔者曾多次回烟台扫墓探亲,也

  • 文章王三公子與玉堂春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11期  作者:紫淵 出版时间:1983-11-30
    关键字: 《玉堂春》 京剧 考证 主人公 剧本

    京剧中之「苏三起解」一剧,又名「女起解」,乃全本「玉堂春」之一节,全剧剧情是由明初的一段事实申衍出来的。剧中的苏三与王金龙都实有其人,直到现在尙有遗迹可寻,此即:一、山西洪洞县有关于此案之档案文件,二、河南永城县有王氏父子及苏三的坟墓。可惜的是,洪洞县的档册文件,已于一九三〇年前后,被某一任县长私自带走了。关于「玉堂春」本事,「花朝生笔记」有一段说;「今剧有女起解(后本名三堂会审),亦名玉堂春,演名妓苏三与王金龙相狎,有白首约矣。嗣以王公子床头金尽,不为

  • 文章一代名伶吳繼蘭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4卷 第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2-09-01
    关键字: 吴继兰 出身生平 京剧造诣 抗日爱国

    一九三九年,由卢继影编撰的〔坤伶百美图〕在上海出版,书中收入当时国内一百位著名京剧女演员的生平事蹟和艺术成就,与新艳秋、言慧珠等共列的,有我市灌云县板浦人吴继兰,以及她的两个弟子吴小兰、小吴继兰。谁知这位红极一时的名伶,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竟是极为坎坷的。吴继兰又名洁,一九一一年出生在板浦孙家桥。她祖籍河南,本不姓吴。太平天国时,曾祖父李兆授为捻军的一个首领,麾下几十万义军,以山东、河南、安徽交界的边区为根据地,和清廷的军队常年鏖战。著名将领僧格林沁、袁甲三

  • 文章本會會務簡報及鄉情點滴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7期  出版时间:1999-07-10
    关键字: 会务简报 浙江同乡会 浙江月刊 访问团 京剧

    事长斯孝坤及总干事牟志明,嘉兴市同鄕会理事长江九思,浙江月刊社总编辑金国铨,并由浙江宁波同鄕会顾问方震先生担任司仪和摄影,方顾问并在席间清唱一曲「萧河月下追韩信」京剧,引起全场高潮,热烈鼓掌,餐会布置五个高架鲜花篮,气氛热烈,浓厚鄕情,在宾主互道珍重,尽欢而散。

  • 文章京剧在沭城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韓杰民  出版时间:2003-06-01
    关键字: 沭城京剧 初始年代 两大舞台 名角演出 历史沿革

    沂水东流经沭阳,古城风雨几沧桑。市民喜爱京剧热,源溯科班历史长。淸县令,办票房,硏究昆曲唱皮黄。蜚声誉满江淮地,足踏苏南浙沪杭。——鹧鸪天沭城京剧始于淸末,盛行于民初,沭城惯称李二大人的李映庚(曾任河北省迁延县令,大名、天津、正定等地知府),首创沭城京剧票房。当时,沭城有升平、乐天两个大舞台,吸引外地名角经常来此演出,如石艳玉、石艳楼、何艳蓉、何玲童、孔富金、孔富银、许翠福、许凤楼等。由于这些名伶的纷至沓来,使得邻近鄕鎭的士绅富豪,也都慕名争相前来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