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交通优势共返回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韓江昔日的鹽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韩江盐运 盐运路线 民国时期 抗战时期 交通优势

    路途遥远,多次转驳,确实艰辛。文中所述之饶平县城应是现今之三饶鎭。是汕头到大埔必经之地。文中所述之福山,可能是今之浮山。三饶、浮山一带,为潮、客语交界处。该地带客家人被称为「半山客」。文中所述之黄冈,是现今的饶平县城。由于地处闽、粤交通要道,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现已高楼林立、初具现代化规模的城鎭了。抗战时期盐运之艰辛,是对于和平时期韩江正常的盐运而言的。自古潮汕沿海是广东最早的海盐产地。东起南澳、饶平、澄海,西至潮阳、惠来,滨海区蓄卤晒盐之盐场甚多。唐开元时期

  • 文章荆江地區經濟開發史概述(四)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9期  作者:朱翰昆  出版时间:2001-04-10
    关键字: 湖北省荆州市 经济开发史 水利交通优势

    记》);沙头市以下江宽浪大,非双身方舟避风不可涉,用的是船体宽平、船头方宽、立樯鼓风而进的吴船(《家语》及苏轼的《荆州诗》),因此东西水运必于此换船。江运外,南北还有内河航运和陆上交通,也以沙头市为纽带。早在西晋初杜预开杨口,使夏水南入江而达洞庭沅湘,杨水北经大漕河(荆襄河)长湖入汉水而通襄、邓、洛阳,水陆交会使江陵府既是附近土特产集散地,又是东西南北物资转运贸易的所在,加之政治、军事上的需要,促使了沙头市的发展。隋唐五代以迄两宋,沙头市既逐渐成了江陵府

共2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