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乐器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对制造中国乐器的硏究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期  作者:趙璞 出版时间:1975-01-01
    关键字: 赵璞 中国乐器 研究论述

    我是一个生活单纯而无嗜好的人,公余除敎育子女外,唯一爱好者则为国乐。感于市面乐器品质低劣,结构粗滥,尤有要者,制作商人,不谙国乐器之特性,任意制作,致使音色有逐渐脱离五声音阶与古代调式之趋向。鉴此,为发扬国粹,遂生硏究乐器之心,为提高水准,乃有改良试制之擧,经五年硏究试制,在成品方面:如絃乐器部份有;汉式古筝、唐式古筝、宋式古筝、高音三絃、中音三絃、低音三絃、旧式四絃琵琶、新制五絃琵琶、阮琴、七絃唐代式古琴、七絃明代式古琴、四絃低音大革胡、四絃低音小革胡

  • 文章川劇坐統指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4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2-12-01
    关键字: 川剧 坐统指 法宝 乐器 戏轨

    所谓「坐统指」,原是川剧班专有名词,就是打鼓佬,也有称他为司鼓或鼓师的。川班之所以称为「坐统指」者,想是在舞台演出时,坐于九龙口统一指挥的含意。坐统指有两件法宝,就是「鼓」和「板」。作为乐队(文武场面)的指挥乐器,即单皮鼓、也称班鼓,和檀板(又叫提手)。这两件乐器于演奏时,是由坐统指一人掌握的。有时演奏者左手持板,右手打鼓;有时将板放下,双手打鼓(行话叫做单签子与双签子)。这两件乐器,都是起指挥作用和击打节奏作用的,主要是用乐器来指挥乐器,用击打节奏来

  • 文章漫談河南曲子(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5期  作者:任敬之 出版时间:1970-05-01
    关键字: 河南戏曲 乐器 组织

    三)乐器曲子必需乐器配、牡丹还要绿叶扶。才能相得益彰,分外协调。曲子戏草创伊始,乐器简陋到无可再简。只是使用鼓板和伴奏的坠子。开场时由坠子拉十八板,演员即上场度曲。在伴奏乐器于过门时,演员急走剪子股。过门完毕,再行度曲。演者如是演,观者如是观。低级趣味的东西,要其适宜各种场合之演出,原无可厚非。旗枪蟒靠戏,木兰从军,克敌荣归等剧,应运而生。简单乐器,已不足以支持场面。遂把鼓子曲的伴奏乐曲全部使用,还加上梆子戏的全部武场乐器。就戏剧场面组织来说,已算是

  • 文章【常州市天鵝少兒民族樂團簡介】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71期  出版时间:1999-09-15
    关键字: 常州 天鹅少儿民族乐团 民族乐器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艺术灿烂的文明古国,勤劳、聪明的祖先早就创造了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等八种音乐器,源远流长的民族乐器集我国人民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它是中国之瑰宝,民族的骄傲。常州市天鹅少儿民族乐团是一个专门演奏中国乐器的少年儿童业余乐团,成员全部由中小学生组成,平均年龄约十四岁。乐团弓弦、弹拨、吹奏、打击等各种声部齐全,以独奏、协奏、重奏、合奏形式等演奏中国民族乐器。曲目以反映少年儿童生活及江南地方特色为主,并能熟练演奏和确实表达其他地区及

  • 文章温州鼓词流派与伴奏乐器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5卷 第2期  作者:鄭育友  出版时间:2009-04-01
    关键字: 温州鼓词 鼓词流派 伴奏乐器 民间曲艺 牛筋琴

    鼓词流派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温州鼓词有北派、南派说法。北派是指词师陈壬连的钢丝琴试制成功之后,为温州、永嘉、乐清等县(市)的艺人所仿效,故这批艺人自称为「北派」;南派则是瑞安、平阳一带的艺人统称。北派的特点是使用温州方言音韵(指市区),采用钢丝琴,平横直放于鼓架,奏法类似扬琴,其换韵灵活,唱腔较为细腻。南派的艺术特色则讲究押韵,平仄严谨,近于古乐府。由于北派的乐器钢丝琴音域明亮,不适应一般嗓音偏低哑的艺人,故难以发展。后来,南北两派取长补短,慢慢地融为一体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