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义教共返回5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佛敎与道之别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2期  作者:張源先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佛教 道教 思想之别 思想教义

    的摧残,以及社会环境的驱使,佛敎便离开了城市鄕村,进入山林之间,僧人自耕自食,理的硏究用不着,所以只有不立文字,外别传的禅宗,一支独秀,以上各段所述,皆摘录自圣严老和尙著:「正信的佛敎」一书。佛敎是在东汉明帝永平十年(西元六十七年),由印度传入中国,到现在已有一千九百二十八年了。佛敎是以出家人为主体,凡是归依出家人之佛敎徒,都必须终身供养所谓僧宝,因为佛敎的三宝是佛、法、僧,将僧众列为一宝,因此,出家僧众,所言所行,都成了佛敎徒的榜样,其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 文章王雪艇先生在长任内之敎育措施谨以此文纪念雪艇先生逝世一周年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4期  作者:柯樹屛  出版时间:1982-07-10
    关键字: 王世杰 教育 义务教育 战时教育

    为便利务敎育推行,此项简易师范设置,自属一时权宜措施。三、义务教育与民众补习育在初等敎育方面,依照「小学法」及「小学规程」之规定,小学修业年限六年,前四年为初级小学,后二年为高级小学。小学入学年龄为六足岁,但有特别情形者,得展缓至九足岁。为推行务敎育起见,于二十四年制定「实施务敎育暂行办法大纲」,提经行政院五月二十八日院会通过。六月十四日公布「实施务敎育办法大纲施行细则」,对于实施务敎育,规定分三期进行。自二十四年八月至二十九年七月为第一期。自

  • 文章育要从根救起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0期  作者:繆香珍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 幼儿教育

    学习做人规矩,以及其他的六艺技能,允文允武。笔者曾在巴黎的罗浮宫,看到一群小学生席地而坐,聆听老师讲解一幅油画的神态。也在纽西兰博物馆遇见一群小学生,由老师带着亲身去体验历史活动的轨迹。都是非常好的上课方式。为什么小学老师阴盛阳衰?在美国凡任中小学义务教育者,待遇一样,各凭所长,择其所好,自由发挥,无分轩轾。美国小学是没有购买科书的困扰,均由学校供应。每一年使用毕即归还,不得毁损。室就像一个百宝箱,举凡学器材,各种球类,应有尽有。老师就地取材,灵活运用

  • 文章永春育之演进

    来源期刊:《永春文獻》 第1期  作者:李漢青 出版时间:1970-09-15
    关键字: 教育 科举 义务教育 往事回忆

    者更多。刘以仁、林波光、王敬昌、黄庆澜、颜鸿飞、李鸿弼(丕基)、王登梯(肃丹)、李岳(汉靑)等,一时不能完全列擧。尙有郑鼎铭、郑成勋、周祖扬入马尾船政学校,祗有鼎铭完成学业。此则早期有志靑年、力求上进之象征也。推广义教学问乃由浅入深,所谓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不能躐等而升也。故敎育应从小学入手,吾永在淸末仅有如上文所述数校,鄕间则均系私塾。民国四年笔者与刘怀光,王登梯、陈麟书向县长王震丰及主管敎育之科长徐桴建议添办县立第二小学,渠亦认为兴学有益。我等即择

  • 文章淸季孔孟之鄕的民冲突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1卷 第4期  作者:趙樹好 出版时间:1996-03-20
    关键字: 清代 民教冲突 义和团 孔孟之乡

    安治泰又亲自到兖州谈判,亦被撵走,安治泰的跟役被殴伤。时间一年年过去了,但兖州案却毫无进展。直至一八九七年钜野案发生后,淸廷在德国强权的威逼下,才被迫允许安治泰在兖州建堂传[1]。一八八九年二月,亚圣孟子故鄕邹县出现反揭帖,攻击会「乱人妇女」,「取人眼珠心血及处女月经妇人胎孕」等罪行,主张对士「食肉寝皮,同伸愤」。法国公使李梅闻讯大怒,遂照会总署,要求严禁揭帖[2]。一八九〇年一、二月间,阳谷八里庙文童李芳春因庙钟遗失,至堂寻找,恰遇堂买得

  • 文章儒家圆极旨之体段抒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0期  作者:周群振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儒家 圆极 教旨

    是以决非,崇善而去恶。举例言之,如学思有偏全,则当取全而偏;言行有邪正,则当秉正而避邪;人际有亲疏,则当先亲后疏;物事有重轻,则当持重以运轻,推而至于求为历史、社会之存在,则当只为君子,不为小人。凡此之类,不胜枚举,总之于一言,即是所谓的「择善而固执」。详其历程,自有无穷的艰难待服,无尽的困苦待承担,故吾人亦可依其念虑眞诚之坚执不舍,而谓之为「践履的工夫」。惟践履的工夫既至,在个人则为美大圣神之完人;在历史社会,则为太平郅治之盛世。夫然后圆极之上界的体

  • 文章國父與 蔣公的社會思想——中國社會遠景與邁進的途徑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2期  作者:徐文珊  出版时间:1986-02-09
    关键字: 社会思想 国父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教育

    壹 前言大家都知道 国父一生致力革命,其全部思想,不仅在救中国,更要由救中国进而救世界人类。与中国古代思想密切吻合。又不仅吻合,更进而将古人思想具体化,提出完整的理论与具体的作法。虽然他的理论与作法并未以「社会」为主题集中论述,但我们由全部遗中可以为之理出系统,以「社会」为主旨,作一专题讨论。先总统 蒋公不仅继承 国父遗志,致力于国民革命,对其全部思想亦完全接受,并继续为之宏扬。就社会思想而言,民生主育乐两篇补述,可以说就是 国父社会思想的蓝图。再加

  • 文章江南第一家浦江郑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7期  作者:蘇利嫦 出版时间:2003-07-10
    关键字: 家族 教育 孝义

    族众;创办「东明精舍」,延请宿儒育子孙;建立鄕里武装,协助地方维持治安,这一系列措施为郑氏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六世郑文融在五世郑德璋的基础上使家族管理进一步规范化。郑文融在坚持「孝」的同时,倡导「复礼」、高举「复古」旗帜,他力求恢复上古时期的礼仪典章制度,身体力行理学的治家理论,奉行朱熹《家礼》;为了使家族「内外雍肃」、「凛如公府」,郑文融在宋濂的参与下制定了世界家族史上称之为家族法典的《郑氏规范》(五十八条);扩建「东明精舍」,邀请宿儒吴莱和宋濂

  • 文章民国初年康有为之孔运动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4卷 第1期  作者:陸寶千 出版时间:1984-03-31
    关键字: 康有为 孔教运动 孔教意义 历史资料

    辛亥武昌旗之擧也,南海康长素方游日本,闻变,与梁启超等谋行虚君共和之制,仍戴淸主以统五族。及南北和议成,事遂中止。其后启超等奋鬣鼓鳍于共和政体之内,与国民党相漾相激,不复措意于逊国稚君。而长素持其志不变,乃有复辟之擧。虞渊落日,余晖一瞬,徒供后人笑资。惟其时长素尙有一议,与此虚君共和之活动同时进行,同受漠视讥讪,同为长素所坚持而弗懈者,则孔之倡立是也。长素既殁,所倡孔,潜消寖歇,世亦淡然忘之,于长素当日大声疾呼之深意,无复有人善会。然儒门虽似淡泊

  • 文章从文化的整体性谈民族精神敎育之联科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4期  作者:史振鼎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民族精神教育 民族主义 世界主义 联科教学

    本文论述的范围有三:一在从文化的观点,探讨民族精神敎育的眞;二在说明我们的民族主,并非帝国主所标榜的狭隘的国家主,而是一种对内行仁、对外重的理想的世界主;三在硏究如何把中华民族的精神,用不着痕迹的方式,引进各科学之中,以发挥整体性之敎育功能。

共54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