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丰县文献,是丰县人的园地。需要您的大稿支援。二、本文献以丰县人写丰县的人、事、物。探其眞象,考其流变,竟其原委。俾使既有文教及悠久历史,绵延不绝。三、文献稿件,叙事必出自善意、眞实,立论应求公正、客观。只要文笔畅顺,语能达意,且无文过其实者,均竭诚欢迎。四、本文献内容分为:丰人行谊、县事钩沈、学术探讨、幽默小品、诗词艺文、松柏长青、鱼雁心声、等七部分。㈠丰人行谊:凡丰人懿行风范,优良事蹟等,足资称颂者,不遗琐细,不论繁简,务请赐稿,以光篇幅。㈡县事钩
-
丰县文献》王大明总编暨编委先生:《丰县文献》虽说是丰县旅台同乡的同仁刊物,大陆同乡十关注的人越来越多,我就是其中之一。每读甚感亲切,又甚是珍重,因为它保存了丰县一段历史的面貌,又寄托联络著现今两岸乡人的情感。我敬重编委诸位先生的远大眼光和为文的高修养与高水准,相信《文献》会越办越好、越办越新。《文献》将会在丰县史志上享有显赫位望是无疑的。我看到《文献》中有「学术探讨」栏目,便把前几年收集的关于金字牌的史料粗成一稿奉上,供贵刊备做补页之选;如不合适则请
-
丰县文献编委:您们好。我与华光兄从事丰县教育事业四十余年,现已退休。出自对教育事业的情感,特邀华光兄执笔,回忆丰县新式教育的发展历史和业绩,以告励后人,认识教育的深远意义,故书其文献予《丰县文献》。丰县台属联谊会会长 杜朝彬二〇〇二、九、十宏文已刊载文献「县事钩沈」敬请翻阅,申谢!编者
-
一、丰县文献,是丰县人的园地。需要您的大稿支援。二、本文献以丰县人写丰县的人、事、物。探其眞象,考其流变,竟其原委。俾使既有文教及悠久历史,绵延不绝。三、文献稿件,叙事必出自善意、眞实,立论应求公正、客观。只要文笔畅顺,语能达意,且无文过其实者,均竭诚欢迎。四、本文献内容分为:丰人行谊、县事钩沈、学术探讨、幽默小品、诗词艺文、松柏长青、鱼雁心声、等七部分。㈠丰人行谊:凡丰人懿行风范,优良事蹟等,足资称颂者,不遗琐细,不论繁简,务请赐稿,以光篇幅。㈡县事钩
-
**竊據大陸,倐逾卅載,吾儕萍踪海隅,時切復國之念,饑饉頻傳,災禍迭至,遙望鄕邦,能不黯然!「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物且戀故,人豈忘家?宋末鄭思肖畫蘭,根葉飄於空中,人問其故?對曰:「國土淪亡,根著何處?」國卽根,鄕卽土,蘭失根土,無以爲生,人亡桑梓,意趣何在?三十年來,凡我來台鄕親,淬礪奮發,各安生業,莫不以待罪之心,作贖罪之努力。目今雖安適溫飽,然匡復濟溺之志,無時或釋。以是於每年春節團拜之際,分致文獻一册,敦睦情誼,兼資惕勵,實有至意焉!本期文獻...
-
成书后,应送该院十五部备交换用,以为报酬。原书系二十五开本,即照原版复印后,托请刘修桥先生经营之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精装二册,分送诸同鄕,每部收成本费二百元,不敷之数,由修桥先生垫付,其出钱出力之义擧,曾在丰县文献第一辑中刋布致谢。丰县志印送后,诸同鄕由于背井离鄕三十年,对于鄕情往事,深切怀念,但多渐淡忘,既得县志在手,展读之下,对于本县以往之封域、营建、职官、赋役、学校、选擧、人物、艺文、祠祀、古蹟及纪事等,均获重温,深慰鄕思,莫不引为快事。惟县志内容虽称完备
-
岁月不居,时序更新,六十八年春节,忽焉而至。「丰县文献」先后编印两辑,均于岁末分致鄕亲。以辞义典雅,敍事眞切,颇获喜爱。即国内外各大图书馆,亦多来函索取,足征史料珍贵。既得精神之连系,复可了悟鄕邦之习俗,兼可垂示后代,意义深远。本县文集,以「文献」为名,实有其重大涵义。文者,历代所遗史料;献者,遗老鄕贤耆旧之语。大陆沉沦,吾鄕人士多系只身来台,戎马倥偬,携有资料者实鲜,即幸有之,亦恐残缺不全。今能就其所记,据其所本,集众力以抒文,诚属可贵,语其曰「史
-
编委会诸位同乡们:您们好。笔者收到 贵处寄来的《丰县文献》第二十六期,并见到其中刊登了拙著《崔庄战斗亲历记》,不胜雀跃,并感激之至。今再奉上两篇拙著,敬请劳驾多多修改(因为笔者写作水平不高),则万分感激之至矣。据亲戚刘守法来大陆时谈:贵刊《丰县文献》中有好多有关我崔岘山抗日事迹之登载,不知同乡们诸君在百忙中能否把我父抗战之事迹复印一部分寄来,所须之邮资以及复印费用,笔者日后一定奉上,则非常、非常感激得很了。此致敬礼江苏丰县城内吴架子街二十六号楼下西屋
-
各位编辑委员:大家好。兹有丰县同乡丁战、邵清扬二位先生捎来诗篇三则,寄上烦请酌予修饰登在《丰县文献》上,但其能否入刊,请予裁决。并颂夏安史为贵 敬上 五月廿九日
-
高本钊先生及《丰县文献》编辑部诸同仁:您好!承蒙厚爱,所带去拙作几篇已分别在《丰县文献》发表,以供乡人消闲,甚为高兴。为了丰富在台同乡,特别是青年一代对故籍丰县人文资料的了解和认识,特将以前所撰写的几篇有关丰县人文历史的文章一并转捎给你们,以资补白之用,祝在台诸同乡身体康健,全家幸福,事业大成丰县文联主席 白光华大作多篇,敬收,因篇幅所限,且多为已刊载文章,将选项刊载,以飨诸君,并申谢忱!—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