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日关系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心橋——致迫矢熊雄先生書

    来源期刊:《蕭縣文献》 第1期  作者:趙淑敏  出版时间:1984-02-01
    关键字: 迫矢熊雄 战争认识 中日关系

    七月的臺北,已相當炎熱。冒著溽暑,一家一家書店,一處一處出版社地奔跑,爲你搜集資料。這不是「以德報怨」,而是以虔誠還報你「架橋」的盛情。此外,我用書信、電話四方聯絡,替你搜尋你要的東西,多多益善。恐怕在這封信到你過目以前,你已收到一些書籍。請不要驚訝,那是我努力的迴響。就在七七抗戰四十五週年紀念前夕,輾轉收到了你的長函與照片。十分抱歉,得到的第一個反響是手足無措。雖然你在信上說中日兩國同文同種,除了地址、名諱,以及少數的詞彙,却完全不解。我反覆揣摩猜測,...

  • 文章暗中较劲的中日关系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4、65期  作者:楊念祖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中日关系 国防军事 防卫大纲

    最近日本在國防軍事方面,有些較為特殊的作為,引起外界側目與不同的聯想。一件是媒體醒目報導日本政府公布的「防衛大綱」草案,不僅首次明指日本防衛安全的威脅來源如台海爆發戰爭,南沙群島的領土主權爭議,甚至認為日益強盛崛起的中國軍力,亦是日本潛在的威脅。更重要的是,在日本認知與警覺安全威脅的同時,「防衛大綱」為日本政府提出了積極防禦的構思藍圖,不僅要擴大自衛武力的角色與功能,更主張日本應該參與出兵協助遭入侵的盟國,使日本海外用兵合理化。無獨有偶的,當日本正沉浸於...

  • 文章寬容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1期  作者:王景明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宽容 将相和 中日关系 抗日战争

    寬容是人類至美的德性。度量寬綽,大而有容,以同情忠恕的高尙情操,追求人生至善的心靈境界。書經:「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在道的面前,人人是平等的,他賦予每個人自然的本性,也就是自然之德。寬容以德,是我們生活修養的道德標準,消極的能夠據以不役於物,消弭一切自私的心理;積極的則能據以冥齊物我,怡然與大道同體,追求生命的充份完成。這並不是只求個人生命的完成實現,而是連同一切人群與一切萬有的生命,都一齊在雍容恢宏寬容的氛圍中圓滿達成。孔子曾說:「天無私覆...

  • 文章先總統蔣公與田中義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2期  作者:席涵靜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蒋介石 田中义一 中日关系 北伐 田中奏折

    《先總統蔣公生平大事紀》:「民國十六(一九二七)年九月廿八日,公自滬東渡日本;十月,公在日本硏究日本對華政策。十一月,公與日本首相田中義一會談,吿以中日兩國相處之道。十一月十日,公自日本返國。」(辭源後附錄)。《蔣總統革命報國大事紀要》:(民國)十六(丁卯、公元一九二七年),公四十一歲。所記蔣公赴日訪問事與(生平大事記)全同。詳見總統蔣公哀思實錄《領袖精神、萬古常新》。(中央日報刊行)黃仁宇《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八九頁:「一九二七年辭職(辭國民革...

  • 文章中日关系的硏究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8期  作者:健廬  出版时间:1972-06-01
    关键字: 中日关系 研究 主旨 写作经过 对日态度

    民国二十五年一月,我在南京创办中心评论的同时,开始作中日关系的硏究。二十六年三月,「一九三六年之中日关系」一书完成,五月,由正中书局出版。我写这本书的主旨,在自序里曾有如下的说明:「自九一八事变发生以还,中日关系之恶化,可谓达于极点。今后究将如何演变,不独为我国家民族之生死存亡所切关,实亦日本国运荣枯之所系。而于世界大局,亦有重大影响。此理至显,勿俟赘言。「数年以来,我全国同胞,感国难日亟,均一致奋起,作救亡图存之奋斗。对于中日关系之硏究,亦盛极一时

  • 文章對於蘆溝橋事件之嚴正聲明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1期  出版时间:1987-08-01
    关键字: 卢沟桥事变 中日关系 拥护和平 捍卫主权

    一、蘆溝橋事件不僅是中國存亡問題,亦且為世界人類禍福之所繫。二、中國外交政策,原在求和平共存,但到最後關頭,祇有全力抗戰。三、蘆溝橋事件,實為對方一貫之陰謀,能否結束,卽是最後關頭境界。四、萬一逼到最後關頭,我們是應戰而非求戰;戰端一開,必須拚全民族生命,以求最後勝利。五、説明政府對於解決蘆溝橋事件之基本立場。六、當此安危絶續之交,惟賴擧國一致,服從紀律,嚴守秩序,以達成吾人守土抗戰之責任。

  • 文章那架追逐日本機群的小小飛機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4期  作者:龔濟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六十周年 中国空军 中日关系

    資深 新聞從業 龔濟八月六日是廣島被原子彈轟炸六十年,日本人以哀傷的心情紀念「原爆」,祈求和平。原爆提前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九月三日向盟國呈遞降書。中國人無論以這兩天的哪一天當作抗戰勝利紀念日,六十周年也快到了。六十年來家國,如今放眼世局,默思兩岸,重溫中華民族這頁沉重的歷史,中國人恐怕比日本人更愴痛難抑。作為戰勝國而又躋身「四強」的中國,由於分裂、蹉跎,迄今尚難謂為強國;倒是戰敗的日本,迅速復興,不僅經濟上早為巨...

  • 文章壯士不忘在溝壑·十萬青年十萬軍抗戰勝利五十七週年之回憶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2期  作者:羅強智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中日关系 抗日战争 处决战犯 从军报国 六三复员节

    中日关系源远流长中日两国是同文同种族,地理上一衣带水,历史上拥有两千年的关系。日本的文物、律令,制度及宗教文化,大多来自中国。西历四世纪末,汉高祖的子孙王仁,由百济到应神天皇时代的日本,曾移去「论语」十卷,及千字文等书,这是中国文字传至日本之始。西历五七四年—六二二年,日本的圣德太子曾派遣小野妹子前来中国,办理邦交事宜,曾引进佛教到日本,日本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均系来自中国的草书体和经文的省写。而日本人今所著的和服,就是当时中国的唐服。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

  • 文章上國衣冠一水帶 睦鄰卓識女王高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95期  作者:桂心儀 出版时间:2002-02-10
    关键字: 海上丝绸之路 中日关系 文物考古 古文典籍 学佛交流 日本政事

    ㈠海上絲路 唯唐爲盛辛巳歲尾,四明大地掀起一股「海上絲路」的探索,硏討熱。學者們初步認定:「海上絲路」多支,東渡日本的一條當以明州港爲最理想的起點站,明州港地理位置比泉州、廣州偏北,是長江口以南優良港口;奉夏之交,季風徐來,暖流北上,又得天時之便,啓航入海,順風順水,直駛對馬海峽而登九州,最利東渡。一九八八年在寧波慈湖出土的木屐,略小於日本吉野里遺址出土的彌生時代「水田木屐」。日本學者認爲慈湖出土的很可能是「水田木屐」的前身。寧波市文物考古所硏究員林士民...

  • 文章恭讀 中山先生「大亞洲主義」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5卷 第1期  作者:李南賢  出版时间:2007-01-31
    关键字: 近现代亚洲国家关系 中日关系 亚洲各国解放运动 孙中山 大亚洲主义

    侵略中国为得计:国父孙中山先生在护法时期,对日本由失望而责难。民国十二年十一月 国父孙中山先生日籍友人犬养毅参加日本内阁,他因而于这年十一月十六日写了一封长信,托山田纯三郎带交犬养,劝日本改变传统侵略政策,以争取亚洲人心,藉免亚洲人心之「全向赤俄而去」。惜未见听,诚为中日关系上之一大不幸。民国十三年秋,中山先生派李烈钧去日本,向各方联络,以组织亚洲大同盟为目的,实亦国父孙中山先生「大亚洲主义」的实践[2]。所以中山先生决意北上,李烈钧拟返沪相晤,中山先生曾致函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