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山共返回35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國父尊稱的由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期  作者:唐棣  出版时间:1974-01-25
    关键字: 孙中山 樊钟秀 称呼

    我河南军界前辈樊钟秀先生,对国家之贡献,自有史家为之记述,勿庸多赘。其对 国父中山先生亦诚拥戴之忱,亦为人所共知。近阅老友侯叔达,向开先二兄主编之「艺文志」,其中有「公开称中山先生为 国父的,当推樊钟秀为第一人。」兹录其原文如下:国父逝世已久,据一位畸翁先生在其所著「随侍国父北上追忆」一文中所述的——「公祭时,在所收到的花圈挽联中,以当时豫军总司令樊钟秀所送者最引人注目;那是一个特制的巨型素花横额,濶丈余,高四、五尺,当中大书「国父」二字,他的言电挽章

  • 文章一方碑繫萬民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3期  作者:張景堯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孙中山 孙中山纪念碑 孙中山传略 奉安纪念碑

    乡长马克山先生转来一份珍贵资料,说是有位张景尧先生返乡探亲,在山西省长治巿,抄回再现的「孙中山先生奉安纪念碑」拓本,并附有说明。按长治巿(古称潞安州)与我豫北林州巿(即林县),为近邻。同属太行山区,两地人民关系密切。 国父于民国十四年病逝北平,十八年奉安南京中山陵,而偏远的长治当时亦为之立碑纪念,足征国人对 国父之崇敬无远弗届。国家统一之契机于此可见。——编者

  • 文章重建中華與新多倫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3期  作者:張其昀 出版时间:1978-07-01
    关键字: 孙中山 建国方略 多伦

    國父著作建國方略實業計劃,開宗明義第一章卽爲察哈爾省之多倫,以此爲經營中國北方之根據地。多倫者,元代之上都,亦其夏都也。當時兩都並建,以北平爲大都,多倫爲上都,每年自四月至八月,政府設於上都。元代盛時,多倫爲各民族雜居之地,萬國衣冠會集於此,各國之使節及各宗敎之大德,踵趾相接,各國之工匠藝人,亦多聚居於此。故元代之多倫,不僅爲一塞上之名城,亦爲一世界之雄都,至今中華民國地圖灤河上流一段,仍保留上都河之名稱。國父之理想,多倫爲總綰我國東北與西北之樞紐,尤着...

  • 文章與國父有關之珍貴史料

    来源期刊:《陽新文獻》 第1期  作者:曹文錫  出版时间:1986-08-01
    关键字: 曹亚伯 孙中山 黄大伟 徐谦

    先君子曹亚伯与 国父之交谊,极似汉光武与严子陵,其生平的行谊,笔者数年前在湖北文献中陈述其事蹟颇多,兹不赘。日前由从侄曹志鹏自美洲寄来国府党史委员会关于先君子与 孙中山先生往来影印函札十四件,该类珍贵史料信件,是由志鹏申请党史会旧同事在档案内影印而得,因志鹏系一当代学人,曾在国府历任要职,拟着手写一本先君子年谱,故得心应手,将该资料申请一小部份,特检出字迹较大者,寄十四份与笔者诚克光片羽,弥足珍贵,为外间所不易得之史料也。笔者拟次第交湖北文献按期公开于世

  • 文章孙科等望赞助 中山先生电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8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11-07-01
    关键字: 孙中山 孙科 电文

    民国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孙哲生、张溥泉、汪精卫云:山西近年来,居北洋势力之下,不能有何种举动,目下北方情形较佳,应与孙、冯、胡、孙、岳等同心合作,与胡亦不应有何误会,并深愿山西对 中山有正式之表示,或尽力赞助 中山之主张,方不背民党之宗旨,时机不可错过,千万千万。又云军队驻防制,实中国之大病,当即推翻。中山进京,约在下星期。王宪巧印。注:孙、冯、胡、孙、岳,即 中山先生、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岳维峻。

  • 文章廣東部隊話滄桑《輯要》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2卷 第4期  作者:倪文達  出版时间:2004-10-30
    关键字: 孙中山 袁世凯 粤军发展

    一)讨袁与驱龙武昌起义之后,各县纷纷响应,十七个省之代表,集合于南京,决议改用阳历,以辛亥年(宣统三年)阴历十一月初三日,亦即西元一九一二年阳历一月一日为中华民国元旦,选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当时清帝尙未退位,而北方各省仍在北洋军阀手中,尤其是以袁世凯之军力最大,其部将张勋握有数万部队,分驻于河北山东,当孙大总统就任之时,张勋急率兵南下,集合于徐州附近,沿津浦铁路向南推进,有直取金陵之势。幸有深具远见的政治家广东都督胡汉民先贤,火急组成辛亥

  • 文章孫逸仙最初之政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0卷 第4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2-10-31
    关键字: 孙中山 早年 政见

    光緒二十年甲午,孫逸仙自原籍香山上書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文忠公;是時已在中日戰爭中,文忠正焦頭爛額,明年,又出使日本議和,救亡之不暇,於孫公此書所陳富強大經,治國大本,不得不置為緩圖。書中雖無革命意味,然斯係孫公最初之政見,亦其根本之政治見解;在政治學史上,在孫公之史傳上,皆極寶貴而重要。中以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四事為綱,而條分縷析,各立節目,推其本而言之,足見其心細智銳,瞻矚高遠,不幸而生當斯世,空有異才而不克展布,此可為痛歎...

  • 文章國父定都南京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44期  作者:莊政  出版时间:1987-11-15
    关键字: 孙中山 南京 定都过程

    一国民政府早于民国十六年四月即奠都南京,抗战胜利后还都,可见无论宪法有否有文规定,南京昔已成为事实上中央政府所在地。建都问题关系国家兴亡,民族盛衰,至深且钜,兹将 国父孙中山先生建都思想的演进与发展,作一简要的介述,幷加以阐释,俾供参考。早在一八九七年八月至次年, 国父在日本横滨,与日本志士宫崎滔天笔谈时,论及将来中国建都问题时,曾有这样的记载:〔孙中山〕食在广州,著在苏州。建都,仆常持一都四宫(五大鎭)之说,武汉(都)、西京(重庆)、东京(江宁)、广州

  • 文章孫逸仙中國偉大的先覺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楊乃藩 出版时间:1975-09-01
    关键字: 孙中山 传记 简介

    这本书出版于一九七〇年十月。在这中华民国进入六十年代之际,一位外国人对于缔造这个国家的伟大人物,从由衷的崇敬中写成这本传记,可以说适逢其时。著者衣史透勒和他的夫人。衣氏原籍德国。其父亲为工程师,从一九〇五年至一九二〇年间在中国工作,因此衣氏也出生在中国。其幼年时代是在中国渡过。正値中山先生领导革命,推翻满淸、创建民国之际,在衣氏的童年,当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本书写作的动机,可能在那个时候即已酝酿。衣氏于一九二〇年随同其双亲返德,完成中学和大学学业,并获明

  • 文章五四運動與國父思想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9卷 第2期  作者:鄭彥棻 出版时间:1989-06-30
    关键字: 孙中山 五四运动 孙中山思想

    五四運動發生時,我在廣州,還是一個十七歲的中學生,就讀於國立廣東高等師範附屬初級師範。五四運動在北平發生後,很快便傳遍全國,紛起響應,形成澎湃汹湧的全國學生愛國運動。廣東原爲革命策源地,當時國父正在廣州成立軍政府,從事護法運動,雖由於桂系軍閥的跋扈專橫, 國父辭職赴滬。但廣東民衆素受革命思想薰陶,學生愛國表現,更從不後人。而且自從「北京政府」於民國七年五月和日本簽訂「中日共同防敵軍事協定」,其媚日賣國之野心,已昭然若揭,我留日學生群起反對。其中粤籍留日前...

共352条记录 1/3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