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国文字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国文字发展史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2期  作者:朱思光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中国文字 发展史 方块字 甲骨文 仓颉

    上面呢?生答:床单!师问:床单上面呢?生答:是我妈妈!师问:你妈妈上面呢?生答:是我爸爸!师问:你爸爸上面呢?生答:是妈妈的两只脚!师大声的咳:你们家难道连床被子都没有!生惧小声说:被子掉地上了。结论一、关于本册的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文字发展史」资治通鉴及大辞海大辞源,我对大辞海(源)颇有疑问,如下:⒈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注记为我国古代最早创造文字的人。⒉辞源注:天干地支为天皇氏所创。⒊黄帝(轩辕氏)以天干地支相配作甲子(就是六十年的轮回)二、我的看法:⒈天皇

  • 文章珍愛中國的文字——「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講習」聽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洪念劬  出版时间:1983-06-01
    关键字: 中国文字 字体 象形 会意 指事 形声

    象牙塔外的世界,并经由文字取得交流和沟通,使我们本土的文化更灿烂辉煌。谁能想像一个没有文字的世界?文字是一座座桥梁啊!世上各民族皆有其语言文字,且各具风采特色。楔子一般的苏美文,图案一般的古埃及文,由字母组合拼音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字……。但纵观古今中外,我们会发现中国文字是最美丽、最可爱的文字。我这样说并不只因为我是中国人,许多外籍汉学家也有相同的感觉。我国文字方方正正的,造形极其优美,每一个字都好比一个小小的、精密的、完整的建筑物,具有平衡、对称、稳妥、和谐

  • 文章先賢吳稚暉妙語記(八)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1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1996-07-20
    关键字: 吴稚晖 甲骨文 中国文字 箭射矮倭

    ㈧矮子射箭吴稚老说:中国文字,自古从穴居时代结绳为记起,经无数年代之后进化到刻记形状于甲骨之上,是谓先始有文字之甲骨文;以后再经千年之进化,至宋代之宋体而大定。加上宋代造纸之后,又发明了木刻,是世界纸张与印刷之始祖,将中国文化加速推广。回顾世界各国之文字只用于记事传达,而中国文字,除记事传达之外,还包含了艺术,日本学习了若干,高丽少许。越南给法国人以法文拼音代替而消灭了中文;其他民族之文字无法比美。但在百美十全之中,我亦发现有少小错误,举例来说,矮子

  • 文章邓著中国文字结构选解序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8期  作者:何志浩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中国文字结构选解》 著作内容 六书

    易系辞曰:「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八卦出,而天地山泽雷风水火之形象以具,是为中国文字之起源。其后仓颉造字,由图象演变发展而成文字。文字形成之原则为「六书」: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汉书艺文志作为:一象形,二象事,三象意,四象声,五转注,六假借,所谓「四象二用」是也。「四象二用」:象形、象事与象意、象声之要点

  • 文章書法藝術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期  作者:胡恒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书法 中国文字 抽象艺术 书法哲理

    我国的书法,本来就是一种无相的艺术,质言之,它就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它给人第一个印象就是难懂,因为书法艺术,必须要藉文字造形表现出来,而中国文字的造形因书体的相异,其造形也就各不相同了,而文字本身的意义却与书法艺术具有密切的关系,事实上文字就是各种书体的母体,它本身的结构就含有艺术的价値存在,各种书体的产生完全由于历史的演进、古圣先贤运用其聪明智慧,由文字线条的变化中而创造出新的书体来,留给后代子孙学习欣赏,吾人应知书法艺术最着重单字的结构、点、画、运笔

  • 文章書法的價值觀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1卷 第4期  作者:江正誠 出版时间:2013-10-31
    关键字: 价值观 演变过程 功效 中国文字 书法艺术

    前言中国文字由形音义三大要素所组成。若详细追溯祖先创造文字的睿智,必然想到所谓的「六书」:(一)象形、(二)指事、(三)会意、(四)形声(五)转注(六)假借。外国文字如英文、法文、德文等,都是由字母联缀而成的单字,由单字组成句子;而中国文字则是一字一音,字与字之间可以构成另一个词汇。外国文字的词汇,有的是单音节(Syllable),有的是两个以上的音节,在发音上没有中国文字一字一音的简约。中国文字既可用来表达思想,记载事情的经过,也可以经由文字的演变

  • 文章史宗周「中国文字论丛」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5期  作者:侯傳勛 出版时间:1979-05-25
    关键字: 史宗周 中国文字论丛》 著作序言

    先生讲学论道,钻硏语文,启疑补阙,多所发明。立法议政之暇,尝于台湾省立中兴大学,私立静宜文理学院国文系,讲授中国文字学等课程,谆谆敎诲,弦诵不辍。珠履三千,桃李同沐其惠;绛帐春风,敎泽施于群伦。先生治学,穷硏苦究,孜孜矻矻,锲而不舍。每因一音之考未定,而废寝忘食;一义之源未妥,而数日不休。今能豁然贯通,纳众说之精英,冶群义于一炉,发而为言,言必有据;论而成文,文必有征者;此盖呕心五十年之硕验也。中国文字论丛计分三篇:一曰复辅音歧化之考述,以解复音字、联绵字

  • 文章邓和教授著「中国文字结构选解」序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1期  作者:何志浩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书序 中国文字 六书 学者见解

    八卦出,而天地山泽雷风水火之形象以具,是为中国文字之起源。其后仓颉造字,由图象演变发展而成文字。文字形成之原则为「六书」;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汉书·艺文志》作为:一象形,二象事,三象意,四象声,五转注,六假借,所谓「四象二用」是也。「四象二用」:象形、象事与象意、象声之要点不同;盖象形与象事,乃独体之文,是字之母。象意与象声,乃合体之字,是文之子。由「文」孳乳而成为字,如子由母生;所以字在后,文在先,字多于文。字

  • 文章中國文字的演變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4期  作者:艾華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中国文字 仓颉 甲骨文 秦代“八体” 汉代隶书

    前言自從大陸的簡體字,隨著兩岸交流頻繁,台灣方面不知不覺也很自然的接受,甚而針對他們的「簡」,我們這裡便以「繁體」字來對稱,捨本逐末,有點不倫不類了。中文書籍通行的文字是「正楷」,每一個字是獨立的,包含形音義,可以望文生義,看偏旁即知它屬於那一類,筆畫不能省略,媒體記者應站在「以正視聽」地位,導正錯誤,不能「人云我云」,跟著大家習非爲是。本篇即是針對讀者習焉不察的通病,提出正確的方向,避免再以訛傳訛下去。根據中國歷史上文字演變的過程,簡單扼要的說明,有一...

  • 文章象形淺識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8期  作者:彭利芸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中国文字 象形 演变历史 《象形释例》

    中国文字,乃吾先民为适应实际生活之需要而产生。自远古以来,由于生活领域不断扩大,思想文明之不断进步,而文字亦随之孳乳演变,仍有今日优美之形体。其在运用上,亦具有优异之特性与最高之艺术评价。诚为我民族智慧之精华,中华文化之光辉,远非其他文字所能比拟。盖有文字之前,先有图画,由物形图画简化而成之符号,印象形文。郑樵六书略云:「书与画同出,画取形,书取象,画取多,书取少。凡象形者皆可书也,不可画则无书矣。」是知象形文,实为图画进为文字之滥觞。六书所称象形、指示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