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华共返回3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武昌中华大学简史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期  作者:中华校友会 出版时间:1968-01-10
    关键字: 武昌中华大学

    淸季湖北黄陂陈再平宣恺公,辞蕲水县敎谕,息影家园,宣统元年已酉春,遣哲嗣叔澄陈时原名映寰者留学日本。叔澄鉴于福泽谕吉之于庆应大学,大隈重信之于早稍田大学,均创始甚简而成功甚大,槪然有倾财兴学之志,宣恺公得其函禀而嘉之,遂于宣统二年创办「中华学堂」于武昌府后街,聘吴德壎、祝维祺诸先生讲学其间,其体制规模大抵略同于日本庆大前身之庆应义塾也。次年,辛亥革命,武昌首义,鼎革之际,从学者多投效革命阵营。民国肇造,方议复校,适叔澄先生归国,力主筹办大学,育才建国,为

  • 文章中华民国宪法槪论自序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53期  作者:陳鵬  出版时间:1979-10-10
    关键字: 中华民国宪法 政治 法律

    憲法,是保障人民的權利,分配國家的權力,以調和自由與統治的根本大法。因爲如此,憲法已不僅爲學者、專家所應精心鑽硏,而並爲一般公敎人員,乃至全國國民允宜熟習。德國威瑪憲法第一四八條第二項規定:「學生於其就學義務完畢時,各予憲法一册」。美國的若干州,重視憲法,更認定背誦憲法條文爲取得公民資格條件之一,憲法與國民關係之密切,與夫民主先進國家,尊重憲法的程度,於此可以槪見矣。我國自憲法頒行,卽因**全面叛亂,大陸淪陷,政府播遷來台,三十年來,國家實處於空前未有之危...

  • 文章中华民国宪法论序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5期  作者:王鈞章  出版时间:1977-10-10
    关键字: 《中华民国宪法论》

    编者按语:「中华民国宪法论」一书,系本社社务委员,王钧章敎授,穷三年之时光而撰成。王委员先后以工读完成中兴大学法律系曁中国文化学院硏究所学业,并利用暑假进修获得师范大学硏究所四十个敎育学分。劬学精进,励志可尙。渠历职中央硏究院、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五十九年冬,毅然放弃国科会优厚之薪给,调服国立中央图书馆,主管法律图书部。潜心硏习,寝馈其间。并兼中国宪法学会宪法硏究委员会委员,资料组主任。公余之暇,讲学上庠。历任台北市立女师专、北商专、德明商专、实践家专

  • 文章纪念中华民国行宪日浅谈国号、国旗、国歌、国花与国玺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3期  作者:譚心平  出版时间:1988-11-01
    关键字: 纪念日 中华民国

    十二月二十五日为国定假日,全国军民皆休假一天,目的在纪念行宪。自民国二十一年召开国民大会起始,全体会议遂决议原则二十五条,交由立法院起草「宪法」。民国二十五年五月五日,由国民政府正式公布,称「五五宪草」。准备民国二十六年实施宪政,不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抗日战起,而未能完成。制宪国民大会,于三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在南京揭幕,经过广泛讨论,十二月二十五日三读通过中华民国宪法。并通过是日为行宪纪念日,三十六年开始选举总统,实施宪政。为了纪念这个不平凡的节日

  • 文章革命元勋 尢列手定中华民国国号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2卷 第1期  作者:鄭弼儀  出版时间:2004-01-31
    关键字: 尤列 中华民国 革命先贤

    一、前言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成功,十二月廿九日全国各省代表,在南京召开选举会议,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翌年一九一二年元月一日就职,于是「申令颁布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改元为中华民国元年」(孙文学说)。而「中华民国」国号,则系依照一九〇一年革命元勋尢列与 孙中山早经商定。一八八八年十月十日 孙中山、尢列、陈少白、杨鹤龄四人,为表示坚决革命,特合影一张留芳千古照片,时人称之为「革命四大寇」,其中尢列因年长于各人,且被列为「四大寇之首」。故以后在民国

  • 文章了解中华历史文化迎接廿一世纪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89期  作者:瞿時耕  出版时间:2001-03-15
    关键字: 中华文化 历史 中华民族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旅居异邦,中国人不能忘记中华历史文化,书中之乐,以渡晩年。「人」是创造历史的主宰;「人」从那里来;「第一个中国人」是谁?中国历史的源流与朝代的更替。中国的固有文化与博爱精神等等应予传承发扬。壹、「人」是创造历史的主宰:何时开始有人?二〇〇〇年进入廿一世纪,人类由太初开始,现已进入太空登陆月球,正研究有无生物生存的可能?并研究发展地球与太空间交通问题。美俄三太空人,于去年十一月三十一日出发停留国际太空站四月,移民太空不是梦。首先

  • 文章中华的名称是怎样来的?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0期  作者:鍾源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中华民国 中华民族 文化研究 语言研究

    我们的国家,叫做中华民国;我们的民族,叫做中华民族。为什么要叫做「中华」?现在,就先从「汉」说起罢!同「汉」有关的词很多。像:「穷汉」、「硬汉」、「好汉」、「大汉」、「铁汉」、「单身汉」等等都是。汉朝以前,是没有这些词的,由此可知,最先,这些词里面的「汉」,都是当时的游牧民族特别针对着汉朝人的称呼。其实,「汉」不但是指汉朝的人,而且是指汉朝的男人,因为当时的「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女子既然不容易出门,也不容易被人看见,能被看见

  • 文章中华民国万岁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3期  作者:王翼薊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号 争论

    編者按:自一九四九年中共席捲中國大陸以後,原爲聯合國創始國之一,也是當時

  • 文章中华民国法统问题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1期  作者:林可璣  出版时间:1984-03-01
    关键字: 中华民国 法统 国民大会 宪法

    立法院立法委员林可玑先生,福州人,为靑年党元老,近有「闻台湾省政府主席李登辉之言有感,兼论中华民国法统问题」一文发表,实亦老成持重,公忠谋国之一看法,特为刋登于次,以供参考。

  • 文章朱介凡的《中华谚语志》吿成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4期  作者:彭歌  出版时间:1997-07-10
    关键字: 朱介凡 中华谚语志 影响深远

    一个人能够依其志趣,认定一个目标,终身以之,这是很値得钦羨的事。凭著这种持之有恒的努力,作出一些成绩来,更是令人敬佩的事。朱介凡先生以其大半生的精力,编著「中华谚语志」,全书十一卷,由台北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他平生志业所在,大功吿成,至为可贺。从民俗文献的蒐集与硏析着眼,「中华谚语志」可能是同类著作中规模最大、搜求最广的作品,介凡以一人之力,独成斯篇,这种毅力恒心,足为靑年人的激励。对于眼前流行的「轻薄短小」之风,不啻是一番身教。介凡兄,字寿堂,湖北人

共322条记录 1/3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