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春秋》共返回4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楚師伐鄭話魚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3期  作者:高雙印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楚师伐郑 鱼陵 《左传》 春秋时期

    一、战史西周自武王灭纣,定都镐京(今陜西长安),后传国至幽王,因宠幸褒姒,暴虐无道而亡。平王立,徙都洛邑(今河南洛阳),是为东周,王室权力日渐式微,惟尚有周、郑相依,晋、秦夹辅,终平王之世相安无事。平王卒,桓王立,欲分郑伯之权,周、郑交恶,揭开春秋时代诸侯争霸的序幕。在相互攻伐兼并中,北方的晋国日益强大,雄踞盟主;南方的楚国也已崛起,问鼎中原,二强势成水火,兵连祸结,夹在晋、楚之间的郑国,左右为难,疲于应付。周灵王十七年(西元前五五五年),晋国藉盟主之名

  • 文章春秋三传择经简释以明异同褒贬之义(上)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蔡禹章  出版时间:1983-06-01
    关键字:春秋 《左传》 《公羊传》 《毂梁传》

    一)引言春秋序云「春秋者,鲁史记之名也。记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所以记远近,别同异也」。疏曰:「春先于夏,秋先于冬,言春可兼夏,秋足见冬,名虽春秋二字,实包冬夏四时之义。」周自平王东迁而后,道德衰陵,纲纪失序,杀逆篡盗,淫纵破义,王道尽矣!孔子作春秋,寓褒贬,正君臣,使善者勤,淫者惧。乃起于鲁隐公元年,即周平王四十九年,讫于鲁哀公十四年,即周敬王三十九年,凡十二公,计二百四十二年,世称此时代曰春秋。后世记史事之书,沿有鲁史而称

  • 文章和氏璧的源流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2期  作者:宋偉凡  出版时间:1974-07-10
    关键字: 和氏璧 史料 春秋战国

    之处,故其地名为「金厢坪」,盖取金厢函玉玺之意。对面有山名「凤凰台」,和氏璧在未出山之前,尝有凤凰栖鸣其上,迨璞玉出山之后,凤凰遂吿绝迹;洞内名家题咏甚多,惜匆匆而过,不复记忆。南漳为鄂北小县,春秋时属楚国之地,处于穷山恶水之间,地瘠民贫,县人都以为是出了「和氏之璧」所导致,与安徽凤阳人之怨怼,出了朱洪武,十年倒有九年荒,同其意义。现将有关「和氏之璧」出处与经历,记述如后:周时楚人有卞和者,在山中得到一块璞玉,献之楚厉王,王令人考验,说是顽石,指他有欺君之罪

  • 文章史記與司馬遷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6期  作者:黃介瑞  出版时间:1993-01-20
    关键字: 《史记》 司马迁 《资治通鉴》 对比研究 春秋

    ㈠史记与通鉴梁启超曾说:「我国史界,推前后两司马焉」(语见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二章)。前司马系指西汉的司马迁(字子长,山西龙门人,著史记,世称太史公),后司马系指北宋的司马光(字君实,山西夏县人,著通鉴,封温国公)。这确不失为千古至论。因为史公与温公,在史学界的贡献与成就,是任何人所不能比拟的。先以史公而论,这一部上始轩辕,下讫天汉的通史——史记。是太史公,博采尙书国语国策世本及楚汉春秋诸书而写成的。内容凡十二本纪(帝王之兴废悉详),三十世家(诸侯之存亡毕著

  • 文章春秋左氏传简述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期  作者:李振興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春秋左氏传》 作者 流传 价值

    春秋左氏传,就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左传。它在经书中,自汉、唐以来,就占有极高的地位。我们都知道,孔子因鲁史作了一部春秋,「寓褒贬,别善恶」。因为在那个时代,「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孔子看到这种情形,非常忧虑,所以就借春秋把微言大义寄托在里面,希望那些不守礼法的人,知所警惕,改弦更张,进而恢复君敬、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社会正常状态。然而春秋,言约而旨微,事简而义精,若无左传的解说,对于春秋中的记事,十之七八,不可得知其详。仅此一点,左传

  • 文章鄒洪上將與五華、新竹、陽山之關係

    来源期刊:《台北五華同鄉會會刋》 第16期  作者:鍾正君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邹洪 名贤传记 人物春秋 革命战争

    鄒洪家名德寶,字若虛,兄弟八人行四,五華華陽鄉人,系出山左鄒邑,遠祖鄒應龍,於南宋末季,率勤王師,效命於嶺海間,子孫有家於華陽者其裔也。高祖壽麟,浮海來台,墾殖於新竹縣芎林鄉五龍村及華龍村(五龍及華龍亦爲鄒家紀念故鄉所起之名),父石生,母彭太夫人,隨其長兄德謹就讀日本之大阪及江蘇武進之常州中學,巍然邁常兒,閔邦家多難,遂棄文就武,入保定軍官學校第八期砲兵科,畢業後宣力戎行,由排連長積功升至四十三師師長,兼陸軍整理處長及委員長、武昌行轅辦公廳主任,北伐與剿...

  • 文章大政治家子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5期  作者:衡之 出版时间:1976-05-25
    关键字: 子产 政治家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求贤,欲富国强兵以霸天下。唯少有出息之政治家,要之,郑国子产其选也。子产执政,厘定国策,百工技艺庶民,各有服式,铸刑书。百姓怨愤,盖众人久习于陋政,苟且于国际事务,其中如毁鄕校一事可见:事缘襄公三十一年「郑人游于鄕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鄕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

  • 文章春秋之微言大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6期  作者:韓亮 出版时间:1976-06-25
    关键字: 春秋 微言大义 学术研究

    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又谓周室既微,载籍残缺,仲尼思存前王之业,以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史官有法,故与左丘明观其史记而次春秋。有所襃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丘明论本事而作传。末世口说流行,故有公羊、穀梁、邹、夹之传。是春秋乃孔子因鲁史旧文,加以笔削,发凡起例,襃贬以见意。上记鲁隐,下至哀之获麟,凡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之事。其所贬损当世君臣,多为有威权势力者,为免时难,不得不口授弟子,隐其书而不宣,此微言大义之所由昉也

  • 文章南方學術之祖,廣東第一位博士候選人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黃競新  出版时间:1995-12-31
    关键字: 陈元 左氏春秋 生平简介

    《后汉书·陈元传》云:陈元,字长孙,苍梧广信人也,父钦习左氏春秋,事黎阳贾护,与刘歆同时而别自名家,王莽从钦受左氏学,以钦为猒难将军。元少传父业,为之训诂,锐精覃思至不与鄕里通。以父任为郞,建武初,元与桓谭、杜林、郑兴俱为学者所宗。据此知刘歆与陈元父钦皆从贾护习左氏春秋,以「元少传父业」观之,是其左氏之学与刘歆同源,谓「别自名家」者,盖以元父曾以春秋授王莽,自名「陈氏春秋」,因云「别」也(∧陈元传集解∨)。又有谓刘歆与贾护为同辈,源自尹更始者。盖左氏传献自张苍

  • 文章春秋会盟的眞象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2期  作者:李殿魁 出版时间:1981-02-25
    关键字: 春秋会盟 盟书 沁阳玉简 盟誓文物

    记得在十几年前,那时因为喜欢甲骨文,不仅天天面对一片片黑膏药,也硏读了不少甲骨学的论著;其中最常读的一部,便是董彦堂先生的「平庐文存」。这本书有若干文章等于是彦老殷历谱的「外篇」,但也有一些两周时期的考古资料,其中有一篇「沁阳玉简」,记录的是民国三十一年在河南沁阳发现了一些玉片,共有十一件,有玉有石,玉色作靑灰,石作墨色,其中第八片完整的作圭形,字迹不见,董先生以火酒润之,在日光下约略可辨识之字有:「自今以往」和「丕显晋公」及「韩价」等,乃定为春秋时代物

共45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