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孟子》共返回4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為學與思考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4卷 第7期  作者:錢紹偉 出版时间:1982-07-06
    关键字: 学习 思考 孟子 中庸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而远方来,不亦乐乎?」易曰:「盛德大业至矣哉!日新之,谓盛德;富有之,谓大业。」古人说:「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看。」便是日新又新的意思。我们既知力学的重要,对每一件事业,都要尽心力而为之,才有成功的希望。孔子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孟子说:「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为就是做,就是干,也就是行。没有行,就没有生命,没有历史,没有文化了。行本于知,必有眞知,方能力行,诚所谓「事非经过不知难」。眞知又须从力行来证明。我们求学的理想,在于

  • 文章孟子新编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楊國經 出版时间:1985-01-15
    关键字:孟子新编》 孟子 著作自序 目录 篇章分类

    先严国经先生字子衡,生于前清光緖二十二年,殁于民国五十六年,先从政,来台后,曾任杨梅高中国文教员。旋于师范大学讲授孟子专课多年。平日读书,于孟子着力最勤,亦颇多创见。因苦孟子一书之篇章错乱,字句乖误,而义理笼统,乃就原七篇文字,依孟子游历事蹟,发言地点,改编为「孟子十篇」,列为十表。每篇言论,又因其性质,分类索引,注明其为哲学、伦理、修养、政治、军事、教育、土地、农经、工商等类。于是秩序既正,纲目亦明,于学者之阅读稽查,尤多便利,允为千古创擧。且又剔抉其

  • 文章解答孟子三不孝中,未言明之二不孝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0期  作者:郭振武  出版时间:1993-06-20
    关键字: 孟子 思想文化 学者论述

    在父暴怒之下,死而不避。身既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4]此乃鄙补充赵岐之不足者二也。以上拉拉杂杂的写了一大堆,如有词不达意之处,尚望王东楚先生及方家不吝指正![1] 参宋朱熹「四书集注」、近人杨亮功等「四书今注今译」、胡疏寰「孟子本义」、成璞完等「今注四书读本」、「辞海」、「中国人名大辞典」、大陆版「辞源」。[2] 见宋元学案中之各学案。[3] 见孝经谏诤章、十五。[4] 见孔子家

  • 文章孟子一书中所看到的用人原则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4期  作者:成惕軒  出版时间:1977-07-10
    关键字:孟子 用人原则 取人方法

    編者按語:本文爲考試院成考試委員惕軒敎授,於六十六年元月九日,應中華民國孔孟學會之邀請在第一四一次學術硏究會之講詞。成委員學識淵博,見解精闢,故當時到會踴躍,座無虛席,玆特轉載於此,以饗鄕賢時彥。

  • 文章孔孟學説與 國父思想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4期  作者:王耀仁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孔子 孟子 三民主义

    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孟子公孙丑)又曰:「仲尼日月也,无得而踰焉。……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论语子张篇)有若曰:「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泰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孔子圣之时者也。」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之,景行行之,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

  • 文章孟子大义序——鄕贤文存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1期  作者:唐迪風  出版时间:1971-11-01
    关键字:孟子大义》 序文 学术研究

    愚生而不见父,幼而嘻游。及长,又不知请益贤师友。其在斯世,直一内愧神明之人尔,恶足以知孟子。然愚虽不学,宁能无言哉。吾闻吾族风化之原,倡自庖牺,历唐虞而三代,文质异数,举不越乎人伦。苟于人伦有遗憾,是虽功烈震寰宇,著述充楹橱,亦适为两间之稊稗。故人伦者,人之所以自尽其才,而为天地立心者也。愚读孔孟书垂四十年,赖先烈之灵,俾不终于迷而不复。审乎天下之乱,非众人之为也;一二予智自雄之士,不安于故常,而日骛于抉破藩篱,以逞其俄顷之私计,而天下之祸,乃相引而无

  • 文章王夫之《讀四書大全》摘錄(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3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06-04-01
    关键字: 王夫之 《论语》 孟子 仁义礼智

    德者义理之得于己者,道者志于从事于学也。道默成者之厚,故尝曰讷、曰耻、曰怍、曰讱,抑至此更云无言,以顺其自然也。德以诚之敦化,用体实践尽夫天德也。孟子存心、养心、求放心、尽心:龟山云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孟子曾自言,我亦欲正人心。所云欲正人心,则是仁义充塞以后。孟子言存、言养、言求、言尽,亦道性善之旨。如存其心,苟得养其心,求放其心,尽心而已矣,皆赫然有仁义在其中也。仁、义、礼、智、乐:孟子所言仁义,大都在发用上说,如礼者仁之余,智者义之归;恰如夏者春

  • 文章(專載)廣州學術會議小記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2期  作者:姚秀彦 出版时间:1996-10-03
    关键字: 学术会议 科技 李白 孟子

    情感、和认知,正如孟子所说,人的耳目口鼻有同嗜,心也有所同然,因此发展成为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不断的融合不同的民族而成一个兼容并包的大中华。战争呢?战争是不得已的方式,即使是战争,也仍然受到正义(正当性)和道德的约束,汉武帝时代,物资丰盈,人才众多,战争力量雄厚,想消灭一个敌对力量,不是难事,但汉之所以为汉,有其恢宏阔大的一面,例如:汉和匈奴西域诸国,文化差距很大,就从小地方说,汉讲伦理,「叔嫂不通问」,而匈奴是「兄死,弟娶

  • 文章孟子的智慧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5期  作者:竹軒 出版时间:1989-02-06
    关键字: 孟子 儒家 亚圣 智慧

    为山九轫,功亏一篑」一词见书经,喩功败垂成,已成童叟皆知之喩词。孔子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见论语子罕引伸原句,而将重心移于行为者动止之意志,并增擧平地反向之事例。孟子则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以上三则,同为譬喩「功败垂成、半途而废」。而设词不一,取譬有异,于见巧拙、智慧。首则文古而简拙,颇有语病。盖为山既达九轫,是其山势已成,在所累积亿万篑土石之中,多一篑或少一

  • 文章談儒家思想中「仁」字的正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3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孔子 孟子 《论语》

    柔顺以取容的人生观。到了孔子时,已不是柔顺可以包含了,所以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引孔子的话:『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胡适说这是一种新的儒行,近来或者就以此为准则吧?但是否正确,我认为值得研究。二、以《论语》书中谈到「仁」分析说明《论语》书中弟子问「仁」,在颜渊篇较多:(一)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二)仲弓问仁?孔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共49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