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黎川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千年青史 际会风云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2期  作者:戴新安 黎文英 出版时间:2008-08-01
    关键字: 黎川县建置史 黎川编钟 黎川历史名人 新城学派 黎川黄烟

    勤劳、勇敢而富有智慧的黎川人民,曾以非凡的创造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运输以河道为主的古代,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综合史料,黎川县建置为:始建于三国吴太平二年;反复于隋唐;三建于南宋绍兴八年。黎川悠悠,史河长流,黎川建县历史已长达一七五〇年,让我们在历史长河中,去了解魅力而又奇特的黎川!「三龙降川,日峰擎阳。」自从盘古开天地,黎滩河、资福河、龙安河就似三条巨龙在黎川大地飞舞,使万物生荣,人丁兴旺,黎民富庶,交通顺畅,商业繁荣。历史悠久

  • 文章周湖溫泉賦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3期  作者:涂繼文 出版时间:2013-11-15
    关键字: 黎川县 周湖温泉 开发建设

    小序:周湖温泉,位于武夷山脉中段西麓。黎川与光泽县交界的东华山深处。乃因地层断裂而形成。最早发现于何时,已无考。明代黎川籍进士,曾任太常寺卿,周议大夫的王材,曾就黎川的山川形胜,绮丽风景,写了《黎川十二景》组诗,其中《周湖温泉》诗云:「灵泉百里寄荒原。溯云严风只自温;何日兰亭修故事,莫教沂水落空言。」诗的一二句向世人宣传周湖特有的自然风光。这么好的景物「养在深山人未识」丰不可惜!三四句展开想像的翅翼,借用兰亭集会典故「何日兰亭修故事」,希望文人墨客

  • 文章神女生涯非是梦——黎川老街娼妓史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4期  作者:涂繼文  出版时间:2011-08-01
    关键字: 黎川 娼妓 历史集萃 学术研究

    不息。此外妓院在拐角旯旮处,盖一间小房,用砖砌个佛龛,供上某某大仙的牌位,每月初一、十五,由老板、鸨母、妓女依次上供,祝愿妓院生意兴隆。广大群众对妓女是厌弃的,当时有首民谣唱得十分形象:「上去美,下来悔,咬著牙,咧著嘴;兜里少了钱,身上缺了水,开嫖之前赛土匪,回家以后像病鬼。」也有的人对妓女表示同情:「人言浪子销金窟,我道贫民觅食乡。」一九三一年前后,黎川县是全红县,苏区政府明确规定:「解放妇女、妓女,恢复其一切自由,鸨母及馆主的一切财产,分给妓女;禁止贩卖

  • 文章黎川陶瓷文化浮雕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5期  作者:涂繼文  出版时间:2011-11-01
    关键字: 散文诗联 黎川 陶瓷浮雕 竣工庆贺

    巍巍妙法,悠悠碑河,黎川陶瓷,此乃故乡。泥与火的艺术,古窰应运而生。古瓷铭文绘画,记载先民图腾,晶莹温润,丽质雍容,历史变迁,窰火不断。世事沧桑,斗转星移,六〇年代,红旗瓷厂,振兴古窰,点燃窰火。七〇年代,水槽、华山、环球、飞凤,风起云涌,火势燎原。青花系列,满目琳琅;艺术陶瓷,获部双优。改革开放,万紫千红,企业转制,崛起腾飞。黎河两岸,行家里手,为解秘而寻津,求索上下;访名师以问道,奔走西东。揉胎改窰百十回,矢志不移;含辛茹苦三十载,显尽峥嵘。得道多助

  • 文章聆听岁月的足音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4期  作者:涂繼文 出版时间:2009-02-01
    关键字: 黎川老街 骑楼 名人故居 宗教建筑 保护老街

    一个没有文化的县城,是贫血的县城;一个没有历史的县城,是一个失去记忆的县城。蕴含在历史古建筑的文化,传承著中华文化的精粹。黎川县是一个有着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大县,历史文化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历史的见证」,它的文明物化在县这条老街和两边三十多条小巷中。老街和小巷是凝固的历史,又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更是艺术的结晶。从这个层面上说,老街是县城的名片和身份,也是世代黎川人民生活方式的物化,更是县城的人文生态,一句话,它是一千七百多年黎川人民文明的结晶。虽然它

  • 文章黎川一中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6期  作者:涂繼文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黎川一中 散文诗联 七十年校庆

    初创,卓绝艰难。郭家祠堂,偏僻凋零,学生一百,教师五名。一九四二,各方声援,几经协商,得迁文庙。古屋林荫,肃穆典雅,鸟语花香,嘉木秀华,和乐教育,蔚然成风,素质教育,成效初显。名师执教,硕果丰盈。各届领导,锲而不舍。接力园丁,不竭探寻。骄人业绩,可圈可点;史册记载,有据为凭。合抱之木生毫末,九层之台土累成,欢庆今日辉煌,敢忘昔日功臣?欣逢盛世,国运隆昌,兴教育贤,又谱新章。五一湖畔,荒山辟为绿地;国安新城,花团锦簇群楼。今日黎川一中,在此续写春秋。琼楼映日

  • 文章青年軍時代的詹純鑑將軍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5期  作者:白萬祥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詹纯鑑 军人 抗日战争 黎川 赣州 青年时代 福州 杭州 台北

    比利时的农业专家、大学敎授来参加革命,牺牲奉献,高风亮节,学者风范,给青年人的启示更大。当时青年团与民众打成一片,在赣州各地,树立了高的声誉。镜公经常以书记身分,代表蒋主任奔驰各鄕鎭,为青年组训与民众接触,温厚优雅风度,到处受到热烈欢迎。为青年群众工作,奠立了深厚而坚实的基础,对抗战贡献了无形的战斗力量。二、黎川——主任、将军、二等兵卅二年至卅三年,是抗战全期中最为艰苦的一年,四川三台的大中学生自动请缨,一时闻风景从者,遍及全国。在抗战最艰苦的阶段,先总统

  • 文章重修新豐、橫港橋賦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7期  作者:涂繼文 出版时间:2014-11-15
    关键字: 黎川双桥 历经千年 拨款重建 四时美景 书画欣赏

    黎川,三国古县,倚山襟河,壤沃物阜,古韵流芳,其东南有二桥焉,煌煌新丰,灿灿横港,乃黎川之标志,古城之象征也,姿态巍峨,气度恢弘,奇石峥嵘,雄峙河中纵穿黎河南北,闽赣商旅通衢,车马人流,日夜星驰,「横港赏月」曾为黎川一景,历代诗人墨客,尝相与登桥,吟风咏月者,熠熠兮若繁星之璨,浩浩兮若瀚沙之积,把酒赋诗,唱和于此,发浩音于四海,振遗响于百代,故称「双桥」为「吾邑之文运命脉」非虚言也,黎川之有「双桥」犹如诗之有眼,龙之有双睛也。「双桥」始建于宋,于今一千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