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骆驼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錦繡河山卜爾典看山西——交通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9期  作者:劉震慰  出版时间:1977-01-01
    关键字: 畜力 骆驼 驴车 抗战交通

    第二,不要吃早饭,免得车子捶得太厉害,像小船在大海中一样,会晕车的。山西乘人用的轿车,非常讲究,骡子,经常刷洗得乾乾净净,头上还带一红缨。轿车夫,也是穿着整齐,由于长期的相处,和骡子都有了感情。兽力之中,在山西北面,骆驼也是非常重要的牲口。(注:图三)(注:图四)骆驼能䭾运物品,但是绝不肯拉车,在沙漠之中的运输,骆驼尤其重要,因而在汾阳以北,朝陕西、绥远方向去,就有大队的骆驼骆驼队(图四)一直来到汾阳,是骆驼运输的总站。这一个事实,相沿至今,仍有遗蹟可寻

  • 文章剥削骆驼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0、51期  作者:黃怡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剥削骆驼 人物见闻 学者观点 骆驼的品质

    月牙泉的四月天,我们站在篷簷下观风。这里是河西走廊的西侧,属于蒙古、西伯利亚大陆高压控制下的沙漠地区,开始进入多风的春夏交接季节。风向在缓变。西风环流受到西天山和帕米尔高原的阻挡,发生偏折,只好由准噶尔西部各山口进入盆地,然后直趋河西走廊。于是我们看到风在追,五至六级,沙在跑,在每年二十至一百天其中的一天,月牙泉就是形态最简单的一种流动沙丘。突然,轰的一声碰撞巨响,不远处有两只首尾相系的骆驼,因为后面那只前胸撞到了月牙泉牌坊的大水泥柱,磕磕绊绊地顿停下来

  • 文章沙漠之舟——骆驼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3期  作者:塞夫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骆驼 往事回忆 习性 驼绒

    骆驼的片断回忆,记得是二十七八年之间,某一个暑期放假时,在楡林念初中的几位同鄕学友,因归心似箭,急于于一二日内赶返米脂故里,一时又雇不到骡马客运,祇有寻求于驼商,讵料一拍即合,不但说妥当天黄昏可以成行,而且脚程价码又低于他类牲口。当日午后,由驼夫将我们的行李,自学校搬入城外旅店内,随即安置在驼峰与鞍囊中央,形成令人好奇的坐卧空间。当大伙用过晚餐后,于起程前登上临时行窝,或坐或卧,伸缩自如,随着驼身的摇荡,也随着驼队的移动,仰望一轮当空皓月,微风过处,驱走白天

  • 文章遥忆驼铃声——附带说明几点有关骆驼的趣事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7期  作者:李光裕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骆驼趣闻 驼铃声 驼运客栈

    人口头传说此事,上中学时与同学讨论验证,其说法与实际大致不差。就以「鸡喝水」举例来说,非常吻合,牠们都是低下头喝一口水,再将头扬起来咽下去。再以「狗尿尿」来说,公狗与雄驼排尿时,都有向后勾射的习惯,而且控制尿道,一松一紧,一滴一滴的慢慢射出来。因此骆驼排尿时要拖十里路,驼队有一句术语叫「一尿路」,就是指十里路而言[2]。骆驼好吃盐,不吃盐就没有力量,每星期要喂几斤盐,吃法是将盐装在布袋中,套在牠的嘴巴上,好像戴笼嘴一样,慢慢享用。骆驼因为吃盐,所以发生口臭,遇见

  • 文章山南山北走一囘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80期  作者:骆驼桥人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俚语 艺人 三北 语言 骆驼 音调

    阿拉慈谿骆驼桥」「阿拉后山黄牛叫」「阿拉骆驼桥开店」「阿拉黄牛叫种田」「阿拉骆驼桥开店卖货」「阿拉黄牛叫种田用屙」五十岁以上不单是宁波同鄕,即使现在旅台沪籍人氏大概也还记得曾经听过上面这样的——对科。词句虽俚俗不雅,当年传诵却很广远。民国二十年代之时,有二位名噪沪甬之际的唱滩簧艺人,一个绰号叫做「小黄胖」;另一个是「小白眼」。二人后来在上海过了气,到宁波鄕下一带来唱「八剧兑」。八剧兑不须舞台,说唱者大伙围坐在拼成的长桌旁边,先由一人表演一段敲九连锣,或

  • 文章西北骆驼王——杨志印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0、71期  作者:張祖模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杨志印 生平介绍 国画创作 骆驼王”

    积极向上,表现出西部的阳刚之美。特别是用他自己独创的“冲墨法”所画的骆驼等动物,皮毛茸软厚重,肌理分明,质感强烈,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有“神州画驼第一人”、“骆驼王”之美誉。他笔下的雪山、大漠,气势磅礴,韵味无穷,显示出画家独特的艺术匠心与审美观点。杨志印先后在兰州、西安、北京、香港、纽约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名人大展,作品深受海内外同行及广大观众的喜爱。多幅国画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央文史研究馆以及海内外多处纪念馆收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 文章大西北神笔骆驼王——杨志印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2、73期  作者:張祖模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丝绸之路 甘肃文化 杨志印 骆驼 国画造诣

    生辉的文化名片在西北大地上如雷贯耳渐远,这便是「神州画驼第一大家」,大西北「神笔骆驼王」杨志印先生。杨志印先生年逾古稀,生于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但飮「黄河母亲」的乳汁五十年之久,少年天资聪颖,创作画品就已崭露头角,青年时有幸从师于「长安画派」领军人物石鲁大师,得其真传,画山水、动物、人物、庙宇殿堂皆出神入化,画路渐宽画艺精湛,画风独特,进入中年他的佳品上品精品国画在画界业内鸿儒间或坊间都有口皆碑,至壮年时更是厚积薄发,偏重于用自创自研的「皱纸法」和「冲墨法」精攻画

  • 文章潛園與皕宋樓藏書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8期  作者:壽賢廷 出版时间:1969-05-31
    关键字: 陆家花园 骆驼 抗日战争 皕宋楼藏书志

    意轻疏雨陋芳椒,宾客文章下笔骄,割取书城归舶载;苹风悽绝骆驼桥。淸末之季,汾阳王仪通看到归安陆氏皕宋楼藏书全部卖往日本时,痛典籍之沦亡,作绝诗十二首以志感慨,上面便是其中的一首。淸代湖州府治,辖乌程、归安二县,民国纪元,合并称吴兴县,当京沪杭三角地带的中心,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鄕。同光年间,蚕丝事业大行其道,主要的产地是湖州,由是民康物阜,颇多园林。其县属的南浔鎭,厐氏的宜园,张氏的适园,以及以嘉业堂藏书著名的刘氏小莲庄,亭榭楼阁,池沼邱壑之美,固无论矣

  • 文章阁皀山与历代名人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2期  作者:萬榮保 出版时间:2008-08-01
    关键字: 阁皂山 道教名山 历代名人颂诗 玉女峰 骆驼峰

    睡梦中,弟子无闻丹灶冷,空留瀑布响天风。」明朝进士孙治,当他登上阁皂山的玉女峰,听了道人关于玉女峰传说的介绍,也随即咏出了「玉女来看玉洞春,玉人引向碧云根。由来大道无分别,不用含羞入洞门」的诗。大极峰之西有座骆驼峰,因其形似双峰驼,故因此而得名。骆驼峰南坡有个捣药祠。据传,葛玄在白日飞升之前,曾在此捣过药,有一种很小的鸟因偷食臼中遗留下来的药物而通灵性,每到夜深人静,月白风清之时,这种小鸟便常在捣臼上空发出捣臼之声。明朝有个小俞策,寻迹访踪来到阁皂山,见了,便

  • 文章羊毛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78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69-02-01
    关键字: 四川物产 羊毛生产 绵羊毛 山羊毛 骆驼毛

    羊毛生产,与牧羊地土水草有关。我国盛产羊毛地区,多在北部,南方各省,环境不甚宜于养羊,故羊毛生产较少。四川之羊毛产地,为川境之松潘、西康之会理,西昌,以及西藏地方。西康、西藏产品,大部份入川转输出,故向列于川产范围之内。康藏产品集中于打箭炉,松潘产品集中于灌县,会理产品集中于西昌。川省羊毛生产不多,连康藏输入综计,年约三万余担。普通所称羊毛,系指绵羊毛、山羊毛、骆驼毛三者而言。四川之羊毛,则只限于绵羊毛一种,分「炉毛」与「灌毛」二类,前者以集中于打箭炉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